医用神经肌肉刺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9655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医用神经肌肉刺激器,包括底座、翻转板、显示屏和控制按键,翻转板与底座转动连接,显示屏和控制按键均固定安装在翻转板的前壁面,翻转板的壁面设置遮挡机构,遮挡机构包括挡板、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侧滑块、移动槽和永磁体,第一导向板与翻转板转动连接,设置遮挡机构,在需要漏出显示屏观看时,通过拉动挡板带动侧滑块在第一导向板侧壁的移动槽内滑动,挡板运动至与显示屏错位,将显示屏漏出,而在存放时,通过挡板将翻转板遮挡,配合两个永磁体异性磁极的吸引,第一导向板保持与翻转板前壁面贴合将显示屏遮挡,减少显示屏落灰的同时,便于将显示屏遮挡保护。便于将显示屏遮挡保护。便于将显示屏遮挡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用神经肌肉刺激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医用神经肌肉刺激器。

技术介绍

[0002]经检索现有技术公开了多功能脑电仿生电治疗仪(CN201220092520.6),涉及医用治疗仪器的
,尤其涉及脑功能障碍治疗仪的
本技术在推车式绝缘机壳的上端面依次布置LCD液晶触摸屏、两个电疗输出插座、振动输出插座,推车式绝缘机壳中部的抽板上依次布置脉冲变压器和主板,主板通过排线与液晶触摸屏连接;电疗输出插座和振动输出插座均与主板连接;两个电疗输出插座上分别插置用于两种治疗方式的应用电极对,振动输出插座上插置振动端子。本技术实现了既可克服颅骨屏障,无创伤进入脑实体,刺激小脑顶核,显著改善脑神经传导,又能对肢体肌肉及神经点进行电刺激,以改善和恢复肌肉神经的传导功能,延缓肌肉萎缩,同时辅以振动按摩,促进脑功能恢复的目的
[0003]但是经本专利技术人探索发现该技术方案仍然存在至少以下缺陷:现有技术中的显示屏处于裸露状态,不仅容易落灰还容易意外磕碰。
[0004]为此,我们提出医用神经肌肉刺激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医用神经肌肉刺激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医用神经肌肉刺激器,包括底座、翻转板、显示屏和控制按键,所述翻转板与底座转动连接,显示屏和控制按键均固定安装在翻转板的前壁面,所述翻转板的壁面设置遮挡机构,所述遮挡机构包括挡板、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侧滑块、移动槽和永磁体,所述第一导向板与翻转板转动连接,第二导向板与翻转板固定连接,第一导向板的侧壁开设移动槽,所述侧滑块与移动槽滑动连接且侧滑块与挡板固定连接,永磁体与翻转板前壁面固定连接,挡板的后壁面固定连接相同的永磁体。
[0007]进一步,所述所述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均为长方体杆,第一导向板与翻转板的前壁面转动连接,第二导向板与翻转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槽开设于第一导向板的右侧壁面。
[0008]进一步,所述移动槽的水平截面呈半圆形,侧滑块与移动槽适配,侧滑块的截面与挡板的左侧壁面固定连接,第二导向板的右侧壁面开设相同的移动槽,挡板后壁面的永磁体和翻转板前壁面的永磁体磁极相反设置。
[0009]进一步,所述遮挡机构还包括基座、存储箱、转轴和推动板,所述存储箱与基座固定连接,转轴与存储箱转动连额吉,推动板与转轴固定连接,转轴的端面与底座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基座为矩形板,存储箱内嵌于基座顶面且存储箱与基座齐平,基座位
于底座下方,转轴的下端面与存储箱转动连接,转轴的上端面与底座的底面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存储箱为封闭的空心圆筒,转轴为圆柱体,转轴贯穿存储箱的顶面,所述推动板位于存储箱内,推动板的水平截面呈梯形,转轴的圆周面等距设置四个相同的推动板,转轴的上端面与存储箱顶面齐平。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医用神经肌肉刺激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医用神经肌肉刺激器,设置遮挡机构,在需要漏出显示屏观看时,通过拉动挡板带动侧滑块在第一导向板侧壁的移动槽内滑动,挡板运动至与显示屏错位,将显示屏漏出,而在存放时,通过挡板将翻转板遮挡,配合两个永磁体异性磁极的吸引,第一导向板保持与翻转板前壁面贴合将显示屏遮挡,减少显示屏落灰的同时,便于将显示屏遮挡保护。
[0015](2)、该医用神经肌肉刺激器,需要漏出显示屏时,通过翻转第一导向板,第一导向板与第二导向板处于平行位置,通过推动挡板带动侧滑块滑动,侧滑块从第一导向板侧壁的移动槽进入第二导向板侧壁的移动槽内,侧滑块同时位于两个移动槽内,使得挡板保持水平位置,挡板滑动至翻转板后方将显示屏漏出,通过挡板在底座的上方形成遮挡,在实现漏出显示屏的基础上,减少翻转板上方光束造成的反光和刺眼,更加便于观看显示屏。
[0016](3)、该医用神经肌肉刺激器,通过非牛顿液体的物理特性限制推动板的转动,对转轴转动形成一定阻尼,在不搬动基座的基础上,便于固定显示屏水平朝向角度,克服因放置地点面积较小导致基座改变位置困难的,实用性更强,灵活程度更高。
附图说明
[0017]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
[0018]图1为本技术立体图;
[0019]图2为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立体图;
[0020]图3为挡板翻转至水平示意图;
[0021]图4为底座和基座分离示意图;
[0022]图5为图4中A的放大图。
[0023]图例说明:
[0024]10、底座;11、翻转板;12、显示屏;13、控制按键;20、挡板;21、第一导向板;22、第二导向板;23、侧滑块;24、移动槽;25、永磁体;30、基座;31、存储箱;32、转轴;33、推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医用神经肌肉刺激器,如图1

图5所示,包括底座10、翻转板11、显示屏12和控制按键13,翻转板11与底座10转动连接,显示屏12和控制按键13均固定安装在翻转板11的前壁面,翻转板11的壁面设置遮挡机构,遮挡机构包括挡板20、第一导向板21、第二导向板22、侧滑块23、移动槽24和永磁体25,第一导向板21与翻转板11转动连接,第二导向板22与翻转板11固定连接,第一导向板21的侧壁开设移动槽24,侧滑块23与移动槽24滑动连接且侧滑块23与挡板20固定连接,永磁体25与翻转板11前壁面固定连接,挡板20的后壁面固定连接相
同的永磁体25,第一导向板21和第二导向板22均为长方体杆,第一导向板21与翻转板11的前壁面转动连接,第二导向板22与翻转板11的顶面固定连接,移动槽24开设于第一导向板21的右侧壁面,移动槽24的水平截面呈半圆形,侧滑块23与移动槽24适配,侧滑块23的截面与挡板20的左侧壁面固定连接,第二导向板22的右侧壁面开设相同的移动槽24,挡板20后壁面的永磁体25和翻转板11前壁面的永磁体25磁极相反设置,通过设置遮挡机构,在需要漏出显示屏12观看时,通过拉动挡板20带动侧滑块23在第一导向板21侧壁的移动槽24内滑动,挡板20运动至与显示屏12错位,将显示屏12漏出,而在存放时,通过挡板20将翻转板11遮挡,配合两个永磁体25异性磁极的吸引,第一导向板21保持与翻转板11前壁面贴合将显示屏12遮挡,减少显示屏12落灰的同时,便于将显示屏12遮挡保护。
[0026]通过需要漏出显示屏12时,通过翻转第一导向板21,第一导向板21与第二导向板22处于平行位置,通过推动挡板20带动侧滑块23滑动,侧滑块23从第一导向板21侧壁的移动槽24进入第二导向板22侧壁的移动槽24内,侧滑块23同时位于两个移动槽24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医用神经肌肉刺激器,包括底座(10)、翻转板(11)、显示屏(12)和控制按键(13),所述翻转板(11)与底座(10)转动连接,显示屏(12)和控制按键(13)均固定安装在翻转板(11)的前壁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板(11)的壁面设置遮挡机构,所述遮挡机构包括挡板(20)、第一导向板(21)、第二导向板(22)、侧滑块(23)、移动槽(24)和永磁体(25),所述第一导向板(21)与翻转板(11)转动连接,第二导向板(22)与翻转板(11)固定连接,第一导向板(21)的侧壁开设移动槽(24),所述侧滑块(23)与移动槽(24)滑动连接且侧滑块(23)与挡板(20)固定连接,永磁体(25)与翻转板(11)前壁面固定连接,挡板(20)的后壁面固定连接相同的永磁体(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神经肌肉刺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板(21)和第二导向板(22)均为长方体杆,第一导向板(21)与翻转板(11)的前壁面转动连接,第二导向板(22)与翻转板(11)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槽(24)开设于第一导向板(21)的右侧壁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神经肌肉刺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槽(24)的水平截面呈半圆形,侧滑块(23)与移动槽(24)适配,侧滑块(2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荣华王双毕方成高彦
申请(专利权)人:太平洋康泰科学仪器济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