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在多个卡合部件的任一个中都能够减轻负荷的打入机。打入机具备:射出部,向该射出部供给紧固件;冲击部(12),其冲击紧固件;齿条(31),其设于冲击部(12);机轮(39),其能够旋转地设置;以及多个销(42),其设于机轮(39)且分别相对于齿条(31)卡合及释放,其中,多个销(42)能够分别变更在机轮(39)中的位置,多个销(42)包括:位于能够与齿条(31)卡合的第一位置的销(42X);以及在冲击部(12)向冲击紧固件的方向动作的情况下,在机轮(39)的旋转方向上位于销(42X)的后方且位于不能与齿条(31)卡合的第二位置的销(42Y)。卡合的第二位置的销(42Y)。卡合的第二位置的销(42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打入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冲击紧固件的冲击部的打入机。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具备冲击紧固件的冲击部的打入机的一例。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打入机具有电动马达、冲击部、蓄压室、旋转部件、射出部、钉仓以及触发器。冲击部具有承受蓄压室的压力的活塞和固定于活塞的传动板。冲击部能够向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动作。传动板具有齿条。
[0003]旋转部件具有沿旋转方向设置的多个卡合部件。旋转部件具有导向孔,多个卡合部件的一个设于导向孔。设于导向孔的卡合部件在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上设于最后部。设于导向孔的卡合部件能够在导向孔内沿旋转部件的径向移动。并且,设有金属制的弹簧,弹簧在旋转部件的径向上朝向外侧对设于导向孔的卡合部件进行施力。旋转部件通过电动马达而旋转。从钉仓向射出部供给钉子。
[0004]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打入机中,若在冲击部停止的状态下对触发器施加操作力,则电动马达旋转。于是,设于旋转部件的多个卡合部件分别单独地相对于设于传动板的齿条卡合及分离,冲击部向第二方向动作。若多个卡合部件全部从齿条离开,则冲击部在蓄压室的压力下朝向第一方向动作。供给至射出部的钉子由传动板冲击。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
‑
199670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9]若多个卡合部件分别单独地与齿条卡合而负荷增加,则设于导向孔的卡合部件沿旋转部件的径向移动而减轻负荷。本申请专利技术人认识到未设于导向孔的其它卡合部件无法减轻负荷这一课题。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多个卡合部件的任一个中都能够减轻负荷的打入机。
[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2]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入机具备:射出部,向该射出部供给紧固件;冲击部,其向对被供给至上述射出部的上述紧固件进行冲击的第一方向以及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动作;齿条,其设于上述冲击部;旋转部件,其能够旋转地设置;以及多个卡合部件,其在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于上述旋转部件,而且通过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而分别相对于上述齿条卡合及释放,其中,上述多个卡合部件能够分别变更相对于上述旋转部件的位置,上述多个卡合部件包括:第一卡合部件,其位于第一位置,该第一位置是上述第一卡合部件与上述齿条卡合而将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力传递至上述冲击部从而能够
使上述冲击部向上述第二方向动作的位置;以及第二卡合部件,其在上述第一卡合部件从上述齿条释放而上述冲击部向上述第一方向动作的情况下,在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上位于上述第一卡合部件的后方且位于不能与上述齿条卡合的第二位置。
[0013]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入机中,多个卡合部件能够分别根据负荷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因此,在多个卡合部件的任一个中都能够减轻负荷。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打钉机的侧视剖视图。
[0016]图2是示出设于打钉机的冲击部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0017]图3是示出图2的冲击部在待机位置停止的状态的剖视图。
[0018]图4是打钉机所具有的机轮的俯视图。
[0019]图5是示出冲击部下降的例子的剖视图。
[0020]图6的(A)是图4的II
‑
II线的剖视图,(B)是图4的III
‑
III线的剖视图。
[0021]图7是示出打钉机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0022]图8的(A)是示出冲击部位于下止点的例子的剖视图,(B)是示出冲击部从下止点上升的例子的剖视图。
[0023]图9示出调整机构的其它例,(A)是冲击部到达上止点的状态的剖视图,(B)是示出冲击部下降的例子的剖视图。
[0024]图10是示出设于打钉机的机轮的其它例的仰视图。
[0025]图11的(A)是示出具有图10的机轮的打钉机的冲击部停止在待机位置的例子的主视图,(B)是示出图5的冲击部到达上止点的例子的主视图。
[0026]图12的(A)是图10的IV
‑
IV线的剖视图,(B)是图10的V
‑
V线的剖视图。
[0027]图13的(A)是示出冲击部下降的过程的主视图,(B)是示出冲击部位于下止点的例子的主视图。
[0028]图14是冲击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打入机所包括的几个实施方式中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0]图1中示出作为打入机的一例的打钉机10。打钉机10具有壳体11、冲击部12、机头部13、电源部14、电动马达15、减速机构16、机轮39以及蓄压容器18。壳体11具有筒壳19、与筒壳19连接的手柄20、与筒壳19连接的马达外壳21、以及与手柄20及马达外壳21连接的装配部22。电源部14能够相对于装配部22进行安装以及拆卸。电动马达15配置在马达外壳21内。蓄压容器18具有盖罩23和安装盖罩23的支架24。头罩25安装于筒壳19,蓄压容器18遍及筒壳19内以及头罩25内配置。
[0031]缸筒27被收纳在筒壳19内。缸筒27由金属制成,例如由铝制成或由铁制成。压力室26遍及蓄压容器18内以及缸筒27内形成。在压力室26填充有压缩性流体。压缩性流体除了空气以外,还能够使用惰性气体。作为一例,惰性气体包括氮气、稀有气体。在本实施方式
中,对在压力室26填充有空气的例子进行说明。机头部13遍及筒壳19的内外配置。机头部13具有缓冲器支撑部50、射出部51以及筒部52。缓冲器支撑部50呈筒形状,缓冲器支撑部50支撑缓冲器34。缓冲器34呈环状,且由合成橡胶制成。
[0032]冲击部12从壳体11的内部遍及外部地配置。冲击部12具有活塞28以及传动板29。活塞28设置在缸筒27内。冲击部12能够在沿着假想线A1的方向上动作。假想线A1是示出缸筒27的中心线的直线。假想线A1是工程上的假想线,假想线A1在物理上不存在。在活塞28的外周面安装有环状的密封部件30。密封部件30由合成橡胶制成。密封部件30与缸筒27的内周面接触而形成密封面。再有,机轮39设置在筒部52内。机轮39安装于旋转轴40,旋转轴40由轴承57、5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旋转轴40以及机轮39能够以旋转中心线B1为中心而旋转。
[0033]若在包括假想线A1的平面内侧视打钉机10,则旋转中心线B1与假想线A1交叉,例如以90度的角度交叉。并且,在与旋转中心线B1垂直的平面内的图2中,旋转中心线B1与假想线A1分离地配置。传动板29例如由金属制成,传动板29具有图2所示的齿条31以及接触部33。齿条31由多个、作为一例为由九个突起32构成。九个突起32在沿着假想线A1的方向上隔开间隔、作为一例为隔开均等的间隔地配置。接触部33从传动板29的侧面在沿着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打入机,具备:射出部,向该射出部供给紧固件;冲击部,其向对被供给至上述射出部的上述紧固件进行冲击的第一方向以及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动作;齿条,其设于上述冲击部;旋转部件,其能够旋转地设置;以及多个卡合部件,其在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于上述旋转部件,而且通过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而分别相对于上述齿条卡合及释放,上述打入机的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卡合部件能够分别在能够与上述齿条卡合的第一位置和不能与上述齿条卡合的第二位置之间变更相对于上述旋转部件的位置,上述多个卡合部件包括:第一卡合部件,其位于上述第一位置,与上述齿条卡合而将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力传递至上述冲击部,从而使上述冲击部向上述第二方向动作,而且从上述齿条释放,从而使上述冲击部向上述第一方向动作;以及第二卡合部件,其在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上位于上述第一卡合部件的后方,在上述第一卡合部件从上述齿条释放而上述冲击部向上述第一方向动作的情况下,上述第二卡合部件位于上述第二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位于上述第一位置的上述多个卡合部件彼此互为等间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卡合部件全部能够分别在上述第一位置与上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冲击部从下止点在上述第二方向上动作而到达上止点,而且从上述上止点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动作,上述旋转部件从上述第一卡合部件与上述齿条卡合而上述冲击部从上述下止点在上述第二方向动作的时刻起直到上述冲击部到达上述上止点且上述第一卡合部件从上述齿条释放而上述冲击部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动作的时刻为止的旋转量比一圈多。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齿条具有在上述冲击部的动作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的多个突起,上述多个卡合部件的数量比上述多个突起的数量少。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使上述冲击部向上述第一方向动作的驱动部。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使上述第二卡合部件从上述第一位置向上述第二位置移动的移动部件。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使上述多个卡合部件全部分别从上述第二位置向上述第一位置移动的位置变更部件。9.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富俊德,
申请(专利权)人: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