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组件、立体相机以及移动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9202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镜头组件、立体相机以及移动体,其目的在于减小镜筒中收纳树脂透镜的镜头组件中镜筒与树脂透镜之间的轴偏离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镜头组件具备树脂透镜(30)、具有收纳所述树脂透镜的透镜收纳室的镜筒(40)、以及沿着所述树脂透镜的光轴方向将所述树脂透镜(30)推压到设于所述透镜收纳室的碰触面(40b)上的推压部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透镜在形成有外周部的凸缘部(32)上的所述镜筒(40)中的所述碰触面(40b)一方,具备直径小于所述外周部的嵌合部(36),所述嵌合部(36)通过以间隙嵌合的方式在整个周向与所述透镜收纳室嵌合,从而相对于光轴正交方向定位。相对于光轴正交方向定位。相对于光轴正交方向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组件、立体相机以及移动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镜头组件、立体相机以及移动体。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为了降低成本,车载用传感摄像头等中配备的镜头组件由玻璃透镜换成了廉价的树脂透镜。通常,镜头组件是镜透镜插入由镜筒的圆筒中空部构成的透镜收纳室内。被插入的透镜通过弹簧和螺纹部件的推压作用力或压入、粘接而被保持在透镜收纳室内。
[0003]玻璃透镜的外周部通常为圆筒形。另一方面,树脂透镜出于制法上的需要,形成用于将熔融树脂材料注入模具的浇口。因此,在切除浇口部时会留下浇口切除痕迹,所以,树脂透镜的外周部不会成为圆筒形状。
[0004]具体来说,为了避免树脂透镜的浇口部和镜筒的透镜收纳室之间彼此干涉,树脂透镜采用对透镜外周的一端实施D型切除,在D型切除面上形成浇口的构成。这样,浇口部就不会从树脂透镜的外周部露出。另外,作为另一个具体的示例,还有树脂透镜的浇口部以凸状残留在圆筒部上,同时镜筒的透镜收纳室在镜筒一方的一部分形成凹形的后空形状。由此,将树脂透镜的浇口部收纳在镜筒的凹部中。
[0005]专利文献1(JP特开2002

341218号公报)公开一种技术方案,该方案以防止切除浇口部时产生的毛刺以及毛刺引起的定位精度劣化为目的,使配置在相对于树脂透镜的凸缘部靠近光轴一方的脚部的外周面与透镜室内壁部紧密地嵌合,进行透镜部的光轴正交方向定位。
[0006]但是,在将树脂透镜的外周面与镜筒的透镜收纳室紧密结合的情况下,存在着由于初期组装时或树脂透镜随着温度变化而产生变形,导致树脂透镜与透镜收纳室之间的轴偏离量变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提出的方案,其目的在于减小镜筒中收纳树脂透镜的镜头组件中镜筒与树脂透镜之间的轴偏离量。
[0008]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达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镜头组件,其中具备树脂透镜;镜筒,其具有收纳所述树脂透镜的透镜收纳室;以及推压部件,沿着所述树脂透镜的光轴方向,将所述树脂透镜推压到设于所述透镜收纳室的碰触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透镜在形成有外周部的凸缘部上的所述镜筒中的所述碰触面一方,具备直径小于所述外周部的嵌合部,所述嵌合部通过以间隙嵌合的方式在整个周向与所述透镜收纳室嵌合,从而相对于光轴正交方向定位。
[0009]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在于,减小在以间隙配合将树脂透镜收纳在镜筒中的镜头组件组装时以及温度变动时镜筒与树脂透镜之间的轴偏离量。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从实施方式涉及的立体相机到物体的距离的导出原理的示意图。
[0011]图2是一例车辆上搭载立体摄像头的示意图。
[0012]图3是立体摄影机的分解图。
[0013]图4是具备立体摄像头的车辆控制系统的功能结构框图。
[0014]图5是现有镜头组件的一例构成的示意图。
[0015]图6是现有镜头组件的一例构成的示意图。
[0016]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镜头组件的一例构成的示意图。
[0017]图8是在树脂透镜的一端具有D型切除形状的构成的示意图。
[0018]图9是树脂透镜整个周向嵌合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参考附图,详细说明镜头组件、立体相机及移动体的实施方式。
[0020]本实施方式以车载用立体相机为首、涉及需要高精度控制透镜的偏心量的镜头组件,适用于以间隙配合进行与光轴正交方向上的树脂透镜定位。
[0021]<立体相机的测距原理>
[0022]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立体相机1与物体100之间距离的导出原理的示意图。参考图1,说明如何导出从立体相机1到物体100的视差,并根据该视差测量从立体相机1到物体100的距离的原理。
[0023]图1所示的立体相机1具有平行等位配置的相机模块2a和相机模块2b。相机模块2a、2b分别具有镜头组件3a、3b,用来反射入射的光,使物体100的像分别在作为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元件4a、4b上成像。镜头组件3a、3b的光轴分别与摄像元件4a、4b的摄像面垂直。换言之,镜头组件3a、3b的光轴相互平行。
[0024]图1中,三维空间内的物体100上的点在摄像元件4a和摄像元件4b中被映射在与连接镜头组件3a和镜头组件3b的直线平行的直线上的位置。当设来自物体100上的点的光在摄像元件4a上成像的点和摄像元件4a的摄像面与镜头组件3a的光轴的交点的距离为zl,在摄像元件4b上成像的点和摄像元件4b的摄像面与镜头组件3b的光轴的交点的距离为zr时,视差z可表示为z=zr+zl。
[0025]接着,用视差z导出立体相机1和物体100之间的距离L。在此,距离L是从连接镜头组件3a的中心点和镜头组件3b的中心点的直线到物体100上的点的距离。如图1所示,可以用镜头组件3a及镜头组件3b的焦点距离f、镜头组件3a的中心点和镜头组件3b的中心点之间的长度即基线长度B以及视差z,根据下式(1)计算距离L。
[0026]L=(B
×
f)/(zr+zl)=(B
×
f)/z
ꢀꢀꢀꢀꢀꢀꢀꢀꢀ
(1)
[0027]由于基线长度B以及焦点距离f是已知的,因此通过检测视差z,可以求出到物体100的距离L。由上述式(1)可知,视差z越大距离L越小,视差z越小距离L越大。
[0028]<配备立体相机的车辆概略构成>
[0029]图2是一例车辆70搭载立体相机1的示意图。参考图2,说明配备立体相机1的车辆70。其中,(a)是搭载立体相机1的车辆70的侧视图,(b)是车辆70的正视图。
[0030]如图2所示,车辆70是作为一例移动体的汽车,搭载了车辆控制系统60。车辆控制
系统60具备设置在作为车辆70的居室空间的车厢内的立体相机1、车辆控制装置61、方向盘62、制动踏板63。
[0031]立体相机1具有在车辆70的行进方向上摄像的摄像功能。立体相机1被设置在例如车辆70的前窗内侧的后视镜附近。立体相机1具有机箱5、固定在机箱5上的相机模块2a和相机模块2b,详细情况将在下文中描述。相机模块2a、2b被固定在机箱5上,用以能够拍摄车辆70的行进方向上的被摄体。
[0032]相机模块2a、2b由相对于机箱5平行等位配置的一对圆筒形状的相机构成。为了便于说明,将相机模块2a称为“左”相机,将相机模块2b称为“右”相机。
[0033]车辆控制装置61起到控制装置的作用,是根据从立体相机1接收的图像数据,执行各种车辆控制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车辆控制装置61作为车辆控制的例子,根据立体相机1收到的图像数据,执行控制包括方向盘62在内的转向系统以避开障碍物的转向控制,或者控制制动踏板63以使车辆70减速和停止的制动控制等。
[0034]车辆控制系统60通过执行使用立体相机1及车辆控制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组件,其中具备树脂透镜;镜筒,其具有收纳所述树脂透镜的透镜收纳室;以及推压部件,沿着所述树脂透镜的光轴方向,将所述树脂透镜推压到设于所述透镜收纳室的碰触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透镜在形成有外周部的凸缘部上的所述镜筒中的所述碰触面一方,具备直径小于所述外周部的嵌合部,所述嵌合部通过以间隙嵌合的方式在整个周向与所述透镜收纳室嵌合,从而相对于光轴正交方向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的所述透镜收纳室和所述树脂透镜的所述嵌合部均为圆筒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的所述透镜收纳室和所述树脂透镜的所述嵌合部均为圆锥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部和所述嵌合部以连续的锥度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和所述树脂透镜的线膨胀系数之差为2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西龙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