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侧部结构及车身侧部结构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9179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6:50
提供能够在抑制重量的增加的同时提高侧板外构件的刚性的车身侧部结构及该车身侧部结构的制造方法。车身侧部结构(1)具备:上边梁(2),其设置于车辆的上方且侧方;侧板外构件(3),其从车外侧覆盖上边梁(2);顶板(4),其接合于侧板外构件(3)。侧板外构件(3)具有:支承接合部(23),其与顶板(4)接合而接受来自顶板(4)的载荷;平面部(25),其经由弯折部(24)而与支承接合部(23)连接。在平面部(25)与上边梁(2)之间,配置有具有弹性的填充剂(7)。配置有具有弹性的填充剂(7)。配置有具有弹性的填充剂(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侧部结构及车身侧部结构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身侧部结构及车身侧部结构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有一种车身侧部结构,该车身侧部结构具有在车辆的侧部及上方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上边梁(roof side rail)。在该车身侧部结构中,提出了各种用于提高针对各种载荷的刚性的技术。
[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

183188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其具有上边梁、从车外侧对上边梁进行覆盖的侧板外构件、以及与上边梁连接的顶板。
[0004]专利文献1的顶板安装于侧板外构件,且经由侧板外构件而与上边梁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6]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顶板安装于侧板外构件。因此,例如在设置于顶板上的顶梁上载置有重的行李的情况下,行李的载荷从顶梁作用于侧板外构件。由此,作为外装构件且刚性较低的侧板外构件恐可能因载荷而变形。同时地,由于作为侧板外构件与顶板之间的连接部的顶盖钎焊部会被作用有大的载荷,恐可能在顶盖钎焊部产生变形、破裂等。另一方面,在为了提高侧板外构件的刚性而增厚了侧板外构件的板厚的情况下,存在重量及成本增加这样的课题。
[0007]于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抑制重量的增加的同时提高侧板外构件的刚性的车身侧部结构及该车身侧部结构的制造方法。
[0008]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9]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车身侧部结构及车身侧部结构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的结构。
[0010](1)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涉及一种车身侧部结构,其中,所述车身侧部结构具备:骨架构件,其设置于车辆的上方且侧方;侧板外构件,其从车外侧覆盖所述骨架构件;以及顶板,其接合于所述侧板外构件,所述侧板外构件具有:支承接合部,其与所述顶板接合而接受来自所述顶板的载荷;以及平面部,其经由弯折部而与所述支承接合部连接,在所述平面部与所述骨架构件之间,配置有具有弹性的填充剂。
[0011](2)在上述(1)的方案的车身侧部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车身侧部结构具备顶梁,该顶梁在从所述支承接合部跨到所述平面部而配置于所述侧板外构件的上部。
[0012](3)在上述(1)的方案的车身侧部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骨架构件在车辆的上方且侧方沿着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且具有配置于车室侧的上边梁内构件、以及配置于车外侧的上边梁外构件,所述车身侧部结构具备托架,该托架设置于所述上边梁外构件与所述侧板外构件之间,且安装于所述上边梁外构件,所述填充剂配置于所述托架与所述侧板外构件的所述平面部之间。
[0013](4)在上述(3)的方案的车身侧部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托架具有使所述填充剂能够被视觉确认的第一窗孔,所述上边梁外构件在与所述第一窗孔对应的位置具有第二窗孔。
[0014](5)在上述(3)的方案的车身侧部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托架形成为截面曲轴状及截面礼帽状中的至少一方,所述托架具有: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骨架构件;以及涂布部,其位于比所述固定部靠上方的位置,且在上表面配置所述填充剂。
[0015](6)在上述(1)的方案的车身侧部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车身侧部结构具备:托架,其设置于所述骨架构件与所述侧板外构件之间;以及后柱,其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后方且侧方,且沿着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托架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到所述后柱的上端部,所述填充剂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延伸到所述后柱的上端部而配置。
[0016](7)在上述(1)的方案的车身侧部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车身侧部结构具备托架,该托架设置于所述骨架构件与所述侧板外构件之间,所述托架具有: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骨架构件;以及涂布部,其位于比所述固定部靠上方的位置,且在上表面配置所述填充剂,所述涂布部形成为与所述侧板外构件的所述平面部平行。
[0017](8)在上述(7)的方案的车身侧部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涂布部具有延长部,该延长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而向所述侧板外构件的所述支承接合部侧延伸。
[0018](9)在上述(1)的方案的车身侧部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车身侧部结构具备托架,该托架设置于所述骨架构件与所述侧板外构件之间,所述托架具有:棱线,其形成于所述托架的上表面,且沿着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以及一对凸缘,它们与所述棱线的两端部分别连续设置,且安装于所述骨架构件。
[0019](10)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涉及一种车身侧部结构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车身侧部结构的制造方法是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车身侧部结构的制造方法,其具有:托架安装工序,向所述骨架构件中的设置于车外侧的上边梁外构件安装用于配置所述填充剂的托架;第一接合工序,在所述托架涂布有所述填充剂的状态下,将所述上边梁外构件从车室侧接合于所述侧板外构件;以及第二接合工序,将通过所述第一接合工序而形成的所述侧板外构件及所述上边梁外构件的组装体从所述车外侧接合于所述骨架构件中的设置于所述车室侧的上边梁内构件。
[0020]专利技术效果
[0021]根据(1)的方案,在平面部与骨架构件之间配置有填充剂,该平面部是侧板外构件中的、隔着弯折部与接合顶板的支承接合部相邻的平面部。因此,在例如设置于顶板上的顶梁载置有重行李的情况下,能够经由填充剂而由骨架构件承受从顶梁作用于侧板外构件的载荷。由此,能够提高侧板外构件针对行李等载荷的刚性。而且,能够提高将顶板接合于侧板外构件时的支承强度。
[0022]通过在侧板外构件与骨架构件之间配置填充剂,能够提高侧板外构件的刚性,因此无需为了提高例如侧板外构件的刚性而加厚形成侧板外构件。同样地,也无需为了提高刚性而另外追加刚性构件。由此,能够不使车身侧部结构的重量过度增加而提高侧板外构件的刚性。因而,能够兼顾轻量化和侧板外构件的刚性提高。而且,经由填充剂将侧板外构件与骨架构件连接,因此能够提高侧板外构件的接合品质。由此,能够更进一步提高侧板外构件的刚性。
[0023]因此,能够提供能够在抑制重量的增加的同时提高侧板外构件的刚性的车身侧部结构。
[0024]根据(2)的方案,车身侧部结构具备顶梁。由此,能够使用顶梁将行李搭载于顶盖上。顶梁从支承接合部跨到平面部而配置于侧板外构件的上部。来自顶梁的载荷作用于支承接合部及平面部,平面部经由填充剂而支承于骨架构件。由此,即便在顶梁载置有重行李的情况下,也能够经由填充剂而利用骨架构件承受行李的载荷。因而,与以往技术相比能够抑制侧板外构件发生变形、破裂等,提高侧板外构件的刚性。因此,能够构成为尤其在搭载重物的情况下适宜的车身侧部结构。
[0025]根据(3)的方案,骨架构件具有上边梁内构件及上边梁外构件。在上边梁外构件与侧板外构件之间设置有托架。而且,填充剂配置于托架与侧板外构件的平面部之间。通过在上边梁外构件与侧板外构件之间设置有托架,并将填充剂配置于该托架,能够将填充剂配置于更靠支承接合部的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侧部结构,其中,所述车身侧部结构具备:骨架构件,其设置于车辆的上方且侧方;侧板外构件,其从车外侧覆盖所述骨架构件;以及顶板,其接合于所述侧板外构件,所述侧板外构件具有:支承接合部,其与所述顶板接合而接受来自所述顶板的载荷;以及平面部,其经由弯折部而与所述支承接合部连接,在所述平面部与所述骨架构件之间,配置有具有弹性的填充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部结构,其中,所述车身侧部结构具备顶梁,该顶梁在从所述支承接合部跨到所述平面部而配置于所述侧板外构件的上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部结构,其中,所述骨架构件在车辆的上方且侧方沿着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且具有配置于车室侧的上边梁内构件、以及配置于车外侧的上边梁外构件,所述车身侧部结构具备托架,该托架设置于所述上边梁外构件与所述侧板外构件之间,且安装于所述上边梁外构件,所述填充剂配置于所述托架与所述侧板外构件的所述平面部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侧部结构,其中,所述托架具有使所述填充剂能够被视觉确认的第一窗孔,所述上边梁外构件在与所述第一窗孔对应的位置具有第二窗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侧部结构,其中,所述托架形成为截面曲轴状及截面礼帽状中的至少一方,所述托架具有: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骨架构件;以及涂布部,其位于比所述固定部靠上方的位置,且在上表面配置所述填充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部结构,其中,所述车身侧部结构具备:托架,其设置于所述骨架构件与所述侧板外构件之间;以及后柱,其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后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原浩二切无泽莲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