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配电设备的高效散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8359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输配电设备的高效散热设备,包括配电箱,配电箱上端设有梯形罩,梯形罩上设有排风结构,配电箱内安装有导流结构和鼓风结构,导流结构包括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第三导流板和第四导流板,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安装在配电箱内的两个对角处,第一导流板和第四导流板安装在配电箱内的另外两个对角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传统散热设备有所区别的是,其在配电箱内的四个边角处各设置一个导流板,导流板能对气流进行引导,其中两个相对的导流板上安装的鼓风箱,能配合各个导流板使配电箱内形成回旋气流,回旋气流能与元器件充分接触,配合排风结构的使用,对配电箱内元器件进行高效散热。器件进行高效散热。器件进行高效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配电设备的高效散热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输配电设备的高效散热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输配电设备中,配电柜内配置有大量的电力和通信设备,比如熔断器、接触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电容计量表、断路器、变频器等元器件,这些元器件在室外温度过高时,再加上自身长时间运行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尤其是带有变频器的产品。因此需要安装散热设备在配电柜上,以对元器件进行散热。
[0003]现有的用于输配电设备的散热设备,其换风单元往往安装在输配电设备的顶部,进风口则开设在配电设备底部,通过上升气流,对设备内电元件进行散热,由于配电设备的器材板安装在输配电设备的中心处,上升气流容易被器材板遮挡,从板体两侧绕开,导致器材板上电元件不能与流动气流充分接触,散热效率不高。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输配电设备的高效散热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输配电设备的高效散热设备,用以解决现有的散热设备,其由于安装在设备的顶部,产生的气流不能与设备内元器件充分接触,进而导致散热效率低下的相关难题。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输配电设备的高效散热设备,包括配电箱和设在配电箱一侧的箱门,配电箱上端设有梯形罩,梯形罩上设有与配电箱连通的排风结构;
[0006]配电箱内安装有导流结构和鼓风结构,导流结构包括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第三导流板和第四导流板,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安装在配电箱内的两个对角处,第一导流板和第四导流板安装在配电箱内的另外两个对角处;
[0007]鼓风结构包括安装在配电箱上的第一鼓风箱和第二鼓风箱,第一鼓风箱输出端置于第三导流板上开设的第二框槽中且与第四导流板对应,第二鼓风箱输出端置于第二导流板上开设的第一框槽中且与第一导流板相对应。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排风结构包括换气扇,换气扇置于配电箱内并与梯形罩下端面固定连接,换气扇输出端与开设在梯形罩内的排风管道连通,排风管道与开设在梯形罩两侧倾斜面的排风槽道连通。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三导流板和第四导流板置于配电箱内靠近箱门的一侧,第三导流板的上下两端和第四导流板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转动销件与配电箱内侧壁转动连接。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转动销件包括第一转动销、第二转动销、第三转动销和第四转动销,第一转动销固定在第三导流板上端面中心处并与梯形罩下端面转动连接,第二转动销固定在第三导流板下端面中心处并与配电箱内底壁转动连接,第三转动销固定在第四
导流板上端面中心处并与梯形罩下端面转动连接,第四转动销固定在第四导流板下端面中心处并与配电箱内底壁转动连接。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鼓风箱和第二鼓风箱均包括风箱和滤尘箱,风箱置于配电箱内并与滤尘箱连通,风箱内设置有风机,滤尘箱置于配电箱外侧并通过固定板与配电箱外壁固定连接,滤尘箱远离风箱一端设有可拆滤板。
[001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可拆滤板包括开设在滤尘箱远离风箱一端的进风网窗,进风网窗内设有滤尘板框,滤尘板框上端穿过滤尘箱上端开设的插接槽并延伸至滤尘箱外,滤尘板框与插接槽滑动配合,滤尘板框内安装有滤网板。
[0013]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梯形罩上端面开设有多个引流槽,引流槽两端向梯形罩的两侧倾斜面延伸。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其与传统散热设备有所区别的是,其在配电箱内的四个边角处各设置一个导流板,导流板能对气流进行引导,其中两个相对的导流板上安装的鼓风箱,能配合各个导流板使配电箱内形成回旋气流,回旋气流能与元器件充分接触,配合排风结构的使用,对配电箱内元器件进行高效散热。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结构图。
[0016]图2是本技术换气扇的结构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导流结构的爆炸结构图。
[0018]图4是本技术可拆滤板的结构图。
[0019]其中:1、配电箱;2、箱门;3、第一鼓风箱;4、第二鼓风箱;5、梯形罩;6、排风槽道;7、引流槽;8、换气扇;9、第一导流板;10、第二导流板;11、第三导流板;12、第四导流板;13、第一框槽;14、第二框槽;15、风箱;16、滤尘箱;17、固定板;18、进风网窗;19、插接槽;20、滤网;21、滤尘板框;22、转动销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1]根据图1、2、3、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输配电设备的高效散热设备,包括配电箱1和设在配电箱1一侧的箱门2,配电箱1上端设有梯形罩5,梯形罩5上设有与配电箱1连通的排风结构;
[0022]配电箱1内安装有导流结构和鼓风结构,导流结构包括第一导流板9、第二导流板10、第三导流板11和第四导流板12,第一导流板9和第二导流板10安装在配电箱1内的两个对角处,第一导流板9和第四导流板12安装在配电箱1内的另外两个对角处;排风结构与鼓风机构相配合,使配电箱1内气流能够循环,通过带走配电箱1内元器件上多余热量,对元器件进行散热。
[0023]鼓风结构包括安装在配电箱1上的第一鼓风箱3和第二鼓风箱4,第一鼓风箱3输出端置于第三导流板11上开设的第二框槽14中且与第四导流板12对应,第二鼓风箱4输出端置于第二导流板10上开设的第一框槽13中且与第一导流板9相对应。第一鼓风箱3和第二鼓
风箱4分别安装在第三导流板11和第二导流板10上,相互错开。第一鼓风箱3向配电箱1内鼓风,第二鼓风箱4也向配电箱1内鼓风。第一鼓风箱3上吹动的气流能在第四导流板12引导下向第二导流板10方向流动,位于第二导流板10前方的气流则会在第二鼓风箱4的吹动下向第一导流板9方向流动,第一导流板9再将流动的气流引导至第三导流板11方向,进而使得配电箱1内产生一个回旋的气流,该气流能与配电箱1内元器件充分接触,通过配合排风结构的工作,对配电箱1内元器件进行高效散热。
[0024]排风结构包括换气扇8,换气扇8置于配电箱1内并与梯形罩5下端面固定连接,换气扇8输出端与开设在梯形罩5内的排风管道连通,排风管道与开设在梯形罩5两侧倾斜面的排风槽道6连通。鼓风结构开始工作,外界空气被抽入配电箱1内,为使空气能够流通,带走配电箱1内元器件上多余热量,换气扇8也同时启动,使配电箱1内上升的气流通过排气管道和排风槽道6排出,加快气流循环。需要注意的是,排风槽道6开设在梯形罩5的两侧,其排风端口高度低于其与排放管道相连的端口,用于防止下雨天时,雨水通过排风槽道6进入排风管道内。
[0025]第三导流板11和第四导流板12置于配电箱1内靠近箱门2的一侧,第三导流板11的上下两端和第四导流板12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转动销件22与配电箱1内侧壁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配电设备的高效散热设备,包括配电箱(1)和设在配电箱(1)一侧的箱门(2),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1)上端设有梯形罩(5),所述梯形罩(5)上设有与配电箱(1)连通的排风结构;所述配电箱(1)内安装有导流结构和鼓风结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第一导流板(9)、第二导流板(10)、第三导流板(11)和第四导流板(12),所述第一导流板(9)和第二导流板(10)安装在配电箱(1)内的两个对角处,所述第一导流板(9)和第四导流板(12)安装在配电箱(1)内的另外两个对角处;所述鼓风结构包括安装在配电箱(1)上的第一鼓风箱(3)和第二鼓风箱(4),所述第一鼓风箱(3)输出端置于第三导流板(11)上开设的第二框槽(14)中且与第四导流板(12)对应,所述第二鼓风箱(4)输出端置于第二导流板(10)上开设的第一框槽(13)中且与第一导流板(9)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配电设备的高效散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结构包括换气扇(8),所述换气扇(8)置于配电箱(1)内并与梯形罩(5)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换气扇(8)输出端与开设在梯形罩(5)内的排风管道连通,所述排风管道与开设在梯形罩(5)两侧倾斜面的排风槽道(6)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配电设备的高效散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流板(11)和第四导流板(12)置于配电箱(1)内靠近箱门(2)的一侧,所述第三导流板(11)的上下两端和所述第四导流板(12)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转动销件(22)与配电箱(1)内侧壁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伟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沃顿天铂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