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线材焊接锂离子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783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是一种免线材焊接锂离子电池组,尤其是BMS在电芯极面且采用点焊方式进行连接的免焊接锂离子电池组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免线材焊接锂离子电池组,包括两组支架、圆柱电芯和镍带;支架为矩形结构,其内侧面设有内凹腔,内凹腔的底面开有电极孔,电极孔的一周设置有电芯限位;圆柱电芯为多个,两支架的内凹腔相对并放置圆柱电芯的两极,圆柱电芯的两极在电极孔处漏出,电芯限位限制住圆柱电芯的极性端;镍带冲压出凸起的接触面,接触面高度高于支架去除内凹腔部分的厚度,镍带贴敷在支架外侧面上,接触面嵌入电极孔中与圆柱电芯的电极接触点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的优点为:可采用点焊结构的BMS,提高生产效率;良好的散热对流孔;具有限位及防护结构,无需使用防护材料;具有圆柱电芯件的隔离结构,避免碰撞短路。避免碰撞短路。避免碰撞短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免线材焊接锂离子电池组


[0001]本技术专利是一种免线材焊接锂离子电池组,尤其是BMS在电芯极面且采用点焊方式进行连接的免焊接锂离子电池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年来,国家已经将新能源

锂电池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锂电池行业随之突飞猛进发展,锂电池市场也带来了多样化发展,需求日益增加,锂电池组需求的多样化也对锂电池的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快速便捷适应多样化的结构为锂电池厂家的重要研究对象。
[0003]在相关技术中,电池组的内部线路多使用线材焊接。其BMS模组直接贴敷于电池组本体,无良好的定位和保护措施。即使对BM进行固定,也只通过螺钉等结构固定,螺钉为金属结构,容易导致短路情况。
[0004]电池组内部防护弱结构强度低,圆柱电芯间容易发生碰撞,导致内部有短路风向。
[0005]鉴于以上弊端,实有必要设计一种免线材焊接锂离子电池组,解决目前电池组内部线材焊接导致的布局混乱导致生产效率低、安全风险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专利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型免焊接电池组,实现电池组内部无需线材焊接;BMS可被良好的定位和保护;其内部防护大大提升和结构强度的极大增强。解决目前存在的设计及生产问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免线材焊接锂离子电池组,包括两组支架、圆柱电芯和镍带;
[0009]支架为矩形结构,其内侧面设有内凹腔,内凹腔的底面开有电极孔,电极孔的一周设置有电芯限位;
[0010]圆柱电芯为多个,两支架的内凹腔相对并放置圆柱电芯的两极,圆柱电芯的两极在电极孔处漏出,电芯限位限制住圆柱电芯的极性端;
[0011]镍带为片状金属镍带,冲压出凸起的接触面,接触面高度高于支架去除内凹腔部分的厚度,镍带贴敷在支架外侧面上,接触面嵌入电极孔中与圆柱电芯的电极接触点焊;
[0012]BMS,BMS安装在两支架上方,,镍带与BMS输入端相连。
[0013]作为优选,所述镍带上的接触面为一排,该镍带为极性端镍带,端部设有折弯端。
[0014]作为优选,所述镍带上的接触面为两排,该镍带为串并镍带,两排接触面分别与两排圆柱电芯的正极端与负极端接触,端部设有折弯端。
[0015]作为优选,所述支架的下部设有倾斜三角状的支撑凸台,两支架上的支撑凸台倾斜方向相同。
[0016]作为优选,支架上方设有BMS定位、BMS防护凸台,两支架的BMS防护凸台不在同一位置,BMS上设防护槽和定位孔,BMS防护凸台嵌入的BMS防护槽中,BMS定位嵌入BMS的定位
孔中,BMS防护凸台高度高于BMS结构高度。
[0017]作为优选,所述电芯限位有处于电极孔之间的独立电芯限位处于边缘位置的边缘电芯限位,独立限位设有四个弧形面对应四个方向的圆柱电芯,边缘边缘电芯限位设有两组弧形面对应两个方向的圆柱电芯,电芯孔三个或四个方向的电芯限位将圆柱电芯的端部周面进行定位。
[0018]进一步的优选,BMS防护凸台高度需大于BMS最高点5mm,BMS定位直径为4.0mm,高度需大于3mm。
[0019]本技术专利的优点为:
[0020]1、可采用点焊结构的BMS,提高生产效率;
[0021]2、良好的散热对流孔;
[0022]3、具有限位及防护结构,无需使用防护材料;
[0023]4、具有圆柱电芯件的隔离结构,避免碰撞短路。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支架示意图一。
[0025]图2为本技术支架示意图二。
[0026]图3为本技术圆柱电芯装入支架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极性端镍带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串联镍带示意图一。
[0029]图6为本技术串联镍带示意图二。
[0030]图7为本技术的镍带与圆柱电芯间点焊完成示意图。
[0031]图8为本技术的BMS示意图。
[0032]图9为本技术的BMS入支架示意图。
[0033]图10为本技术的BMS点焊后的成品示意图。
[0034]图11为本技术的点焊后成品爆炸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1、支架,11、内凹腔,12、电极孔,13、支撑凸台,14、BMS定位,15、BMS防护凸台,16散热孔,2、电芯限位,21、独立电芯限位,22、边缘电芯,3、镍带,31折弯端,32、接触面,4、BMS,41防护槽42定位孔,43焊接输入端,5、圆柱电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7]本专利技术免线材焊接锂离子电池组,包括两组支架1、圆柱电芯和镍带3。
[0038]本技术支架1为矩形结构,其内侧面设有内凹腔11,内凹腔11的底面开有电极孔12,电极孔12的一周设置有电芯限位2。电极孔12直径为φ12mm,此尺寸可以仅漏出锂离子电芯正极,锂离子电芯正极可不使用绝缘青稞纸。电芯限位2用于电芯分离,电芯串与串之间绝缘。
[0039]支架1的下部设有倾斜三角状的支撑凸台13,两支架1上的支撑凸台13倾斜方向相同。支撑凸台13用于锂离子电池组在壳体内的限位,下部流出与壳体间空间。
[0040]支架1上方设有BMS定位14、BMS防护凸台15,两支架1的BMS防护凸台15不在同一位
置。支架1使用的材料为ABS+PC,阻燃等级为V0,颜色为黑色。BMS定位14可以将BMS快速定位,其直径为4.0mm,高度需大于3mm。BMS防护凸台15可以将BMS快速定位且拥有足够的安全空间,其高度需大于BMS最高点5mm,以保证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不用对BMS在进行防护。
[0041]支架的电芯限位限位中间设有散热对流孔,直径为φ4mm,用于电芯热量的对流。
[0042]本技术中如图2所示,电芯限位2有处于电极孔12之间的独立电芯限位21和处于边缘位置的边缘电芯22限位2,独立限位设有四个弧形面对应四个方向的圆柱电芯,边缘电芯22限位2设有两组弧形面对应两个方向的圆柱电芯,电芯孔三个或四个方向的电芯限位2将圆柱电芯的端部周面进行定位。
[0043]圆柱电芯为多个,两支架1的内凹腔11相对并放置圆柱电芯的两极,圆柱电芯的两极在电极孔12处漏出,电芯限位2限制住圆柱电芯的极性端。
[0044]本技术中镍带3为片状金属镍带3,如图4

6所示,冲压出凸起的接触面,接触面高度高于支架1去除内凹腔11部分的厚度,镍带3贴敷在支架1外侧面上,接触面嵌入电极孔12中与圆柱电芯的电极接触点焊。镍带材质为纯镍其镍含量≥99.6%,厚度为0.15mm,半硬态,其硬度标准值为HV170

190。
[0045]镍带3的结构有两种,一种是的接触面为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线材焊接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是,包括两组支架(1)、圆柱电芯、BMS和镍带(3);支架(1)为矩形结构,其内侧面设有内凹腔(11),内凹腔(11)的底面开有电极孔(12),电极孔(12)的一周设置有电芯限位(2);圆柱电芯为多个,两支架(1)的内凹腔(11)相对并放置圆柱电芯的两极,圆柱电芯的两极在电极孔(12)处漏出,电芯限位(2)限制住圆柱电芯的极性端;镍带(3)为片状金属镍带(3),冲压出凸起的接触面,接触面高度高于支架(1)去除内凹腔(11)部分的厚度,镍带(3)贴敷在支架(1)外侧面上,接触面嵌入电极孔(12)中与圆柱电芯的电极接触点焊;BMS安装在两支架(1)上方,镍带(3)与BMS输入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线材焊接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是,所述镍带(3)上的接触面为一排,该镍带(3)为极性端镍带,端部设有折弯端(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线材焊接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是,所述镍带(3)上的接触面为两排,该镍带(3)为串并镍带(3),两排接触面分别与两排圆柱电芯的正极端与负极端接触,端部设有折弯端(3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业庭刘辉韩成见任士界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精工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