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人字闸门底枢永久移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7710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43
一种防止人字闸门底枢永久移位的方法,在人字闸门底枢安装密封机构,当人字闸门支、枕垫块间填充了泥沙,支、枕垫块不能紧密接触,存在漏水现象;在支、枕垫块间形成水流,冲击支、枕垫块间的泥沙,将其从支、枕垫块间冲离;支、枕垫块间空出间隙,人字闸门所受的水压力将人字闸门压向闸首边墩,带动底枢向底枢底座移动,减少底枢蘑菇头与底枢底座的间隙;直至支、枕垫块间泥沙冲击干净,支、枕垫块紧密接触,使底枢蘑菇头与底枢底座紧密接触,人字闸门状态恢复正常。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止人字闸门底枢永久移位的方法,能够有效防止支、枕垫块封水功能失效,避免底枢承受水压力。避免底枢承受水压力。避免底枢承受水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人字闸门底枢永久移位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字闸门,尤其是一种防止人字闸门底枢永久移位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船闸运行人字门关门挡水时,船闸下泄江水冲向人字门,然后回弹,在人字门与下游闸墙相交处,即底枢处的下游门槛上淤积泥沙,当泥沙形成一定高度后,人字门开启时,倒向底枢,人字门支、枕垫块间填充了泥沙,并堆积在底枢蘑菇头和底座上。当人字门支、枕垫块间填充了泥沙后,关人字门时,人字门还没到全关位的某一位置,支、枕垫块间已无缝隙,再继续关门时,支垫块、枕垫块和泥沙挤压作用,将人字门底部向外移位,使底枢蘑菇头和底座垂直接触面间出现缝隙,堆积的泥沙进入缝隙,使底枢运行中永久不能回位,人字门底部的支、枕垫块出现缝隙,不能紧密接触,带来的后果,一是支、枕垫块漏水,封水功能失效,二是支、枕垫块传力功能失效,底枢承受水压力。人字门存在较大的缺陷和安全隐患,船闸需要停航,抽排干闸室,对人字门进行顶门检修,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损失。
[0003]人字门支、枕垫块间填充泥沙后导致底枢移位的问题不仅困扰着目前船闸的运行管理,同时,随着船闸向高水头、大型化发展,该问题将愈加突出,人字门底枢安全运行可靠性将成为影响高水头船闸发展的一个关键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人字闸门底枢永久移位的方法,防止底枢永久移位,避免支、枕垫块封水功能失效,避免支、枕垫块传力功能失效,避免底枢承受水压力。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人字闸门底枢永久移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底枢底座的支、枕垫块侧上水平面和底枢蘑菇头底盘上平面上安装密封机构,密封机构在底枢底座的支、枕垫块侧上水平面环形方向布置;步骤2:船闸正常运行时,人字闸门全关;步骤3:充水阀门开启,向闸室充水;步骤4:人字闸门在上下游水位差作用下合拢;步骤5:当人字闸门支、枕垫块间填充了泥沙,支、枕垫块不能紧密接触,存在漏水现象;步骤6:在支、枕垫块间形成水流,冲击支、枕垫块间的泥沙,将其从支、枕垫块间冲离;步骤7:支、枕垫块间空出间隙,人字闸门所受的水压力将人字闸门压向闸首边墩,带动底枢向底枢底座移动,减少底枢蘑菇头与底枢底座的间隙;步骤8:重复操作步骤2~步骤7,直至支、枕垫块间泥沙冲击干净,支、枕垫块紧密接触,使底枢蘑菇头与底枢底座紧密接触,人字闸门状态恢复正常。
[0006]步骤1中的密封机构包括柔性密封件,柔性密封件覆盖蘑菇头与底枢底座的垂直接触面,柔性密封件外侧通过压板、螺栓安装在支、枕垫块侧上水平面上,柔性密封件内侧搁置在蘑菇头底盘上平面上。
[0007]所述柔性密封件采用橡胶加工而成,整体形状为部分圆环。
[0008]所述柔性密封件、压板内径比蘑菇头底盘上平面内圆半径大3~5mm。
[0009]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止人字闸门底枢永久移位的方法,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结构原理明确简单,安装方便,易于现场改造实现。
[0010]2)、能够有效防止底枢永久移位,能够有效避免支、枕垫块封水功能失效,能够有效避免支、枕垫块传力功能失效,避免底枢承受水压力。
[0011]3)、在泥沙影响情况下,保障人字门运行安全。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现有人字闸门底枢的剖视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人字闸门底枢的剖视图。
[0014]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柔性密封件的俯视图。
[0015]图4为图2中位于柔性密封件处的截面图。
[0016]图中:底枢上盖1,轴瓦2、蘑菇头3,底枢底座4,螺栓5,压板6,柔性密封件7,枕垫块8。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一种防止人字闸门底枢永久移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底枢底座4的支、枕垫块8侧上水平面和底枢蘑菇头3底盘上平面上安装密封机构,密封机构在底枢底座4的支、枕垫块8侧上水平面环形方向布置;步骤2:船闸正常运行时,人字闸门全关;步骤3:充水阀门开启,向闸室充水;步骤4:人字闸门在上下游水位差作用下合拢;步骤5:当人字闸门支、枕垫块间填充了泥沙,支、枕垫块不能紧密接触,存在漏水现象;步骤6:在支、枕垫块间形成水流,冲击支、枕垫块间的泥沙,将其从支、枕垫块间冲离;步骤7:支、枕垫块间空出间隙,人字闸门所受的水压力将人字闸门压向闸首边墩,带动底枢向底枢底座移动,减少底枢蘑菇头与底枢底座的间隙;步骤8:重复操作步骤2~步骤7,直至支、枕垫块间泥沙冲击干净,支、枕垫块紧密接触,使底枢蘑菇头与底枢底座紧密接触,人字闸门状态恢复正常。
[0018]密封机构包括螺栓5、压板6及柔性密封件7,所述柔性密封件7截面形状为矩形,厚度5mm,形状为部分圆环,采用橡胶制成,柔性密封件7覆盖底枢底座4与蘑菇头3垂直接触面,柔性密封件7外侧安装在支、枕垫块侧上水平面上,柔性密封件7内侧搁置在底枢蘑菇头底盘上平面,柔性密封件7内侧半径较蘑菇头3底盘上平面内圆半径大3~5mm,柔性密封件7
由压板和螺栓固定在底枢底座支、枕垫块侧上水平面上;所述压板6形状为部分圆环,内侧半径较底座半径大3~5mm,用于安装固定柔性密封件7;在底枢底座支、枕垫块侧上水平面上加工若干螺孔,用于安装螺栓5。
[0019]实施例1某单级大型高水头船闸,最大工作水头27m,闸室尺寸为120m
×
18m
×
3.5m(长
×

×
门槛水深)。闸室工作闸门为人字门,人字门由门叶和顶枢、底枢、支枕垫块、底止水等部件组成。
[0020]如图1所示,图1为不采用本专利技术人字门底枢装置布置侧视图,人字门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底枢,蘑菇头3承受人字门重力和人字门倾覆力矩产生的水平力,水平力并传给埋固于边墩上的扇形底座4上;不承受挡水时的水压力。人字门关门挡水时,船闸下泄江水冲向人字门,然后回弹,在人字门与下游闸墙相交处,即底枢处的下游门槛上淤积泥沙,当泥沙形成一定高度后,人字门开启时,倒向底枢,人字门支垫和枕垫块间填充了泥沙,并堆积在底枢蘑菇头3和底座4上。当人字门支垫块和枕垫块间填充了泥沙后,关人字门时,人字门还没到全关位的某一位置,支垫块和枕垫块间已无缝隙,再继续关门时,支垫块和枕垫块在泥沙挤压作用下,将人字门底部向外移位,使底枢蘑菇头3和底座4垂直接触面间出现缝隙,堆积的泥沙进入缝隙,使底枢运行中永久不能回位。
[0021]如图2所示,图2为采用本专利技术人字门底枢装置布置侧视图。人字门全关,充水阀门开启,向闸室充水。人字门在上下游水位差作用下合拢。人字门支、枕垫块间填充了泥沙,支、枕垫块不能紧密接触,存在漏水现象。在支、枕垫块间形成的水流冲击支、枕垫块间的泥沙,将其从支、枕垫块间冲离。支、枕垫块间空出间隙,人字门所受的水压力将人字门压向闸首边墩,带动整个底枢(底枢上盖1、轴瓦2、蘑菇头3)向底枢底座4移动,在底枢蘑菇头3和底枢底座4上安装了螺栓5、压板6和橡皮7组成的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人字闸门底枢永久移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底枢底座(4)的支、枕垫块侧上水平面和底枢蘑菇头(3)底盘上平面上安装密封机构,密封机构在底枢底座(4)的支、枕垫块侧上水平面环形方向布置;步骤2:船闸正常运行时,人字闸门全关;步骤3:充水阀门开启,向闸室充水;步骤4:人字闸门在上下游水位差作用下合拢;步骤5:当人字闸门支、枕垫块间填充了泥沙,支、枕垫块不能紧密接触,存在漏水现象;步骤6:在支、枕垫块间形成水流,冲击支、枕垫块间的泥沙,将其从支、枕垫块间冲离;步骤7:支、枕垫块间空出间隙,人字闸门所受的水压力将人字闸门压向闸首边墩,带动底枢向底枢底座移动,减少底枢蘑菇头与底枢底座的间隙;步骤8:重复操作步骤2~步骤7,直至支、枕垫块间泥沙冲击干净,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维陈飞陶如豪陈明华孙庆陶然黄文全谭勇胡志芳尚桦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