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热液型多金属矿床深部矿体侧伏向和空间定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7684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确定热液型多金属矿床深部矿体侧伏向和空间定位方法。该方法基于大比例尺矿床构造精细解析,通过控矿构造等级划分与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方向构造解析,解析矿床控矿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力学性质、活动期次、构造岩组成等特征;通过矿区构造形迹的分期配套和筛分,厘定矿区的控矿构造型式及其成矿构造体系;解析并确定成矿构造体系中含矿断裂带的力学性质和运动学特征,结合矿体纵投影图,判定不同力学性质的含矿断裂带中的深部矿体(群)侧伏向及空间定位;该方法解决了热液矿床的矿体侧伏向、侧伏角及空间定位判定的技术难题,有助于查明深部矿体(群)的空间分布规律,为矿区深部找矿预测和探采工程布置提供重要依据。重要依据。重要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确定热液型多金属矿床深部矿体侧伏向和空间定位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确定热液型多金属矿床深部矿体侧伏向和空间定位的方法,属于矿产资源勘查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不少矿山数十年的开发利用,资源枯竭的困境愈显突出,需要实现矿产资源勘查从浅表层次向深部发展的突破,揭示矿床深部结构和物质组成、向深部要资源已成为资源勘查的主要发展趋势。
[0003]在矿产勘查领域中,找矿难度持续增大,如何经济、快速定位深部矿体的找矿方向,对于矿山企业的资源增储至关重要。在深部矿体定位预测方面,前人研发并运用了大量的技术方法手段,主要包括广域电磁法、时频电磁法、激发极化法、瞬变电磁法等物探方法、地球化学勘探等方法,已形成较完善的技术方法体系。但是,这些技术方法普遍具有勘探费用高、技术难度大、探测周期长等特点。同时,矿山企业深部找矿主要依据以往成功的勘查经验,而常忽视了矿床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本身,导致找矿效果杯水车薪。因此,查明矿区内深部矿体(群)的空间展布形态及其赋存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0004]不论自然界中诸多岩浆热液矿床,还是受构造控制的非岩浆后生热液矿床,常见其矿体(群)的侧伏现象。揭示了矿体侧伏规律,可经济且快速地查明矿体深部延深规律,对于圈定靶区和增加资源储量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前人针对受构造控制的热液矿床,在矿体侧伏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等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但是,针对严格受构造控制中的矿床,不同性质构造控制的矿体侧伏规律是不一致的,目前多是矿体成矿规律的描述,而缺乏不同性质构造对矿体侧伏控制机理的深入研究,致使深部单个矿体尖灭后便无迹可寻,难以快速确定矿体三维空间的延深特征,从而导致深部找矿方向不明确和矿产勘查停滞不前等后果。因此,很有必要在成矿构造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类型构造控制热液型多金属矿体的侧伏方向和空间定位的确定方法,应用该方法不仅可以直接指导深部找矿部署和探采工程布置,而且对于深化构造控矿理论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如何确定热液型多金属矿床深部矿体侧伏方向和空间定位的关键难题,本专利技术方法基于大比例尺矿床构造精细解析,通过控矿构造等级划分、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构造解析,解析不同等级、不同序次、不同方向控矿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力学性质、活动期次、构造岩组成等特征;通过矿区构造形迹的分期配套和筛分,解析并区分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构造,划分不同时期的控矿构造体系,进而厘定矿床控矿构造型式及成矿构造体系;解析并综合成矿构造体系中含矿断裂带力学性质和运动学特征,总结构造对矿体分布的控制规律;综合成矿期内含矿断裂的运动学特征和力学性质,结合矿体的纵投影剖面图,判定不同力学性质含矿断裂带中深部矿体(群)侧伏方向,最终判定矿体(群)深部的找矿空间。
[0006]本专利技术确定热液型多金属矿床深部矿体侧伏向和空间定位的方法如下:
[0007]一、矿床构造精细解析阶段
[0008]1)不同等级控矿构造精细解析
[0009]对某一矿区内不同等级、不同期次构造进行野外调研,按照某一矿区内各类构造形迹的形态和相对规模划分出不同等级的构造类型,即划分出矿田、矿床、矿体、矿脉尺度构造;判别不同等级、不同方向构造的空间几何学、运动学、力学性质、构造期次、构造强度、构造岩组成、应力作用方式及其与区域构造的关系,确定矿区的控矿构造格架,进而查明矿床受何种类型构造控制;同时,依据构造的派生和交切关系判别构造形成的相对时间,并依据构造对矿体的控制作用查明多金属矿体的空间分布特征;
[0010]2)解析并区分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构造体系
[0011]依据矿区内不同等级构造与矿体的时间、空间分布关系,理清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构造,具体是为成矿作用发生以前已存在并控制矿田、矿床和矿体空间位置的成矿前构造,形成和赋存多金属矿体的成矿期构造,使矿体变形或变位的成矿后构造;由此判别不同等级、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对矿田、矿床、矿体的控制规律,查明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构造体系;
[0012]3)厘定成矿构造体系
[0013]基于不同方向、不同序次构造形迹的分期配套和筛分,综合解析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构造体系的应力场特征及其主压应力方向,确定不同时期的控矿构造体系,进而厘定矿床控矿构造型式及其成矿构造体系;
[0014]二、含矿构造力学性质、运动学特征解析阶段
[0015]基于步骤一厘定的成矿构造体系,从该体系的不同性质、不同序次、不同等级和不同形态的构造中提取出控制矿体空间展布的含矿构造,进一步解析并查明含矿构造形成的力学、运动学特征,分析多金属矿体、矿化蚀变体与含矿构造、成矿流体的空间耦合关系,揭示矿床构造控矿规律;
[0016]三、深部矿体侧伏向、倾伏角和空间定位确定阶段
[0017]基于步骤二所揭示的构造控矿规律,结合不同力学性质、不同运动学特点的含矿断裂带特征和矿体纵投影剖面图,提取出多金属矿体的空间位置、规模、形态和产状变化信息,研判不同力学性质含矿断裂所控制的不同形态矿体或矿体群的侧伏方向;
[0018]具体为压性断裂控制的矿体的侧伏特征直接受含矿断裂构造产状控制,其侧伏角较大,与断层倾角近于一致,其所控制的矿体在空间上具由倾向延深距离远大于走向延长距离;压扭性和扭压性断裂控制的矿体的侧伏向分为左侧和右侧,侧伏角分别介于45
°‑
90
°
和0
°‑
45
°
之间,矿体在空间上沿倾向延深距离大于或等于走向延长距离;张性断裂控制的矿体侧伏向与断层产状一致,侧伏角较大,近于90
°
,矿体的空间分布具有走向延长距离大于倾向延深;张扭性或扭张性断裂控制的矿体侧伏向亦分为左侧和右侧,侧伏角分别介于45
°‑
90
°
和0
°‑
45
°
之间,矿体空间分布具有走向延长大于等于倾向延深距离;扭性断裂侧伏向取决于断层的相对运动方向,可分为左行扭性和右行扭性,两者的侧伏角约等于0
°
,矿体空间分布具有走向延长约等于倾向延深距离;
[0019]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断深部隐伏矿体的空间定位方向,其侧伏方向即为深部隐伏矿体的空间定位方向,具体为压性和张性断裂控制的矿体,沿断层倾向定位;左行压扭性和右行张扭性断裂控制的矿体,在对盘的左下角定位;右行压扭性和左行张扭性断裂控制
的矿体,在对盘的右下角定位;左行扭性断裂控制的矿体,在对盘的左侧定位;右行扭性断裂控制的矿体,在对盘的右侧定位,热液型多金属矿床矿体侧伏原理解析见图1所示。
[0020]所述热液型多金属矿床包括受构造控制的岩浆热液型多金属矿床和非岩浆后生热液型多金属矿床;
[0021]判别不同力学性质、不同运动学特点的含矿断裂带特征是通过断裂面形态和产状、裂面上的擦痕和阶步形迹及应力矿物定向特征、断裂带内构造岩特征、断裂旁侧构造特征,综合判别断裂面的力学性质及其上下盘的相对运动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确定热液型多金属矿床深部矿体侧伏向和空间定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一、矿床构造精细解析阶段1)不同等级控矿构造精细解析对某一矿区内不同等级、不同期次构造进行野外调研,按照某一矿区内各类构造形迹的形态和相对规模划分出不同等级的构造类型,即划分出矿田、矿床、矿体、矿脉尺度构造;判别不同等级、不同方向构造的空间几何学、运动学、力学性质、构造期次、构造强度、构造岩组成、应力作用方式及其与区域构造的关系,确定矿区的控矿构造格架,进而查明矿床受何种类型构造控制;同时,依据构造的派生和交切关系判别构造形成的相对时间,并依据构造对矿体的控制作用查明多金属矿体的空间分布特征;2)解析并区分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构造体系依据矿区内不同等级构造与矿体的时间、空间分布关系,理清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构造,具体是为成矿作用发生以前已存在并控制矿田、矿床和矿体空间位置的成矿前构造,形成和赋存多金属矿体的成矿期构造,使矿体变形或变位的成矿后构造;由此判别不同等级、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对矿田、矿床、矿体的控制规律,查明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构造体系;3)厘定矿区成矿构造体系基于不同方向、不同序次构造形迹的分期配套和筛分,综合解析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构造体系的应力场特征及其主压应力方向,确定不同时期的控矿构造体系,进而厘定矿床控矿构造型式及其成矿构造体系;二、含矿构造力学性质、运动学解析阶段基于步骤一厘定的成矿构造体系,从该体系的不同性质、不同序次、不同等级和不同形态的构造中提取出控制矿体空间展布的含矿构造,进一步解析并查明含矿构造形成的力学、运动学特征,分析多金属矿体、矿化蚀变体与含矿构造、成矿流体的空间耦合关系,揭示矿床构造控矿规律;三、深部矿体侧伏向、倾伏角和空间定位确定阶段基于步骤二所揭示的构造控矿规律,结合不同力学性质、不同运动学特点的含矿断裂带特征和矿体纵投影剖面图,提取出多金属矿体的空间位置、规模、形态和产状变化信息,研判不同力学性质含矿断裂所控制的不同形态矿体或矿体群的侧伏方向;具体为压性断裂控制的矿体的侧伏特征直接受含矿断裂构造产状控制,其侧伏角较大,与断层倾角近于一致,其所控制的矿体在空间上具由倾向延深距离远大于走向延长距离;压扭性和扭压性断裂控制的矿体的侧伏向分为左侧和右侧,侧伏角分别介于45
°‑
90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润生赵冻王明志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