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湘潭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高温抗氧化红外隐身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7623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温抗氧化红外隐身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材料领域,所述高温抗氧化红外隐身涂层包括有从基底向外,依次为扩散阻碍层、低红外发射率功能层和抗氧化保护层;其中,所述扩散阻碍层由TiAlSiN、AlCrSiN、TiSiN陶瓷中任一种构成,所述抗氧化保护层由TiAlSiN、AlCrSiN、TiSiN陶瓷中任一种构成,所述低红外发射率功能层的材料为Ti、Cr、Mo纯金属及其二硼化物的任一种。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温抗氧化红外隐身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所得涂层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使用、具有抗氧化、低红外发射率、高硬度和高温稳定性。高硬度和高温稳定性。高硬度和高温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温抗氧化红外隐身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材料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高温抗氧化红外隐身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战争科技的不断进步,隐身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战争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点,它甚至具有着扭转部分战局的能力。隐身技术主要包括了红外隐身、雷达隐身和光学隐身等几种,而在这其中,红外隐身技术就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0003]红外隐身,通常是指减少目标表面的红外辐射强度,使得其与背景红外辐射之间的对比度尽可能的小,从而减小被红外探测设备发现的概率。由于CO2和水对一定波段的红外射线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因此红外侦查设备的工作波段一般在两个大气窗口(3.0μm~5.0μm、8.0μm~14.0μm)内。
[0004]目前,红外隐身多是通过低红外发射率涂层降低表层红外辐射的方式来实现,其根据Stefan

Boltzmann定律:E=σεT4,式中σ为Stefan

Boltzmann常数,ε为目标发射率,T为目标的温度。传统低发射率材料广泛使用金属来获得较低的红外发射率,例如片状铝粉就是最常用的材料之一。但金属材料虽然具有低的红外发射率,十分适合作为降低表面红外辐射的选择,但却很容易受到氧化且氧化后具有很高的红外发射率,这一点在高温条件下尤其致命。而另一点,在高温条件下,基底元素向涂层表面的扩散,也是导致低红外发射率涂层发射率升高的重要原因,想要让低红外发射率涂层能够在高温下使用便必须解决这两个问题。因此引入介质
>‑
金属

介质的涂层结构,实现高温抗氧化红外隐身涂层。
[0005]近年来,介质

金属

介质涂层因其高耐蚀性和化学稳定性而备受关注,内层介质作用为扩散阻碍,金属层作用为低红外发射率,外层介质作用为抗氧化保护。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对涂层元素的选定,比如使用最为广泛的金属元素Al,因为其熔点只有660℃,就并不适合在高温下的应用。而Ti、Cr、Mo等纯金属熔点都在1600℃以上,具有良好的高温应用前景,且它们对应的二硼化物熔点更高,红外发射性能优异,同样具有十分优秀的高温红外隐身应用前景。
[0006]而最常用的电介质有铟、锡、钛、锌的氧化物,以及ITO、AZO等。但在这些氧化物沉积过程中,金属层也会被氧化。而TiN类氮化物陶瓷不仅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能,且其硬度、耐磨性都十分优异,适合作为电介质保护层。但是普通的二元氮化物陶瓷在高温领域的应用受限严重,其抗氧化温度通常都在600℃以下,并不能很好满足高温领域的需求。因此在此基础上三元及四元氮化物的应用就成为了必然,尤其是Si元素的引入,其与N元素结合具有更高的亲和力,能让涂层拥有更好的抗氧化性。同时还可以起到细化晶粒的效果,优化氮化物陶瓷的力学性能。
[0007]因此,结合上述问题,随着红外探测侦察技术的不断发展,航天航空等领域对耐高温红外隐身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设计和开发一种高温抗氧化红外隐身材料在红外隐身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温抗氧化红外隐身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所得涂层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使用、具有抗氧化、低红外发射率和高温稳定性。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0]一种高温抗氧化红外隐身涂层,所述高温抗氧化红外隐身涂层包括有从基底向外,依次为扩散阻碍层、低红外发射率功能层和抗氧化保护层;其中,所述扩散阻碍层由TiAlSiN、AlCrSiN、TiSiN陶瓷中任一种构成,所述抗氧化保护层由TiAlSiN、AlCrSiN、TiSiN陶瓷中任一种构成,所述低红外发射率功能层的材料为Ti、Cr、Mo纯金属及其二硼化物的任一种。
[0011]优选的,所述扩散阻碍层的厚度为70

150nm,所述抗氧化保护层的厚度为70

150nm,所述低红外发射率功能层的厚度≥60nm。
[0012]优选的,所述低红外发射率功能层的厚度<250nm。
[0013]根据上述技术特征,得到的有益效果为:膜层厚度的改变或层数改变,均有可能使本专利技术中所得涂层的红外光谱特性偏离预设目标,将各层的厚度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得到效果更好的高温抗氧化红外隐身涂层。
[0014]优选的,所述基底的材料为硅、陶瓷、金属中的一种。
[0015]优选的,所述低红外发射率功能层与所述扩散阻碍层、所述抗氧化保护层相接触。
[0016]一种所述的高温抗氧化红外隐身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S1,样品前处理:将选中的基底按顺序放入丙酮和乙醇中超声清洗,去除表面油污和水渍;
[0018]S2,装夹进炉:将处理后的样品均匀固定在转架上,并装入电弧离子镀膜机内;
[0019]S3,加热、抽真空:将炉腔内抽至真空,并升高温度;
[0020]S4,沉积涂层:在基底上先沉积一层扩散阻碍层,再沉积一层低红外发射率功能层,最后再沉积一层抗氧化保护层,完成高温抗氧化红外隐身涂层的制备。
[0021]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沉积涂层过程采用电弧离子镀和磁控溅射。
[0022]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先沉积一层扩散阻碍层:沉积温度450℃,偏压40V,弧流80A,氮气分流1200sccm。
[0023]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再沉积一层低红外发射率功能层,其中沉积纯金属涂层时:更换纯金属靶,沉积温度450℃,偏压100V,弧流65A,氩气分流25sccm;其中沉积硼化物涂层时:更换磁控溅射沉积,沉积温度400℃,腔压0.4Pa,功率300W,氩气分流25sccm。
[0024]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最后再沉积一层抗氧化保护层:沉积温度450℃,偏压40V,弧流80A,氮气分流1200sccm。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6](1)本专利技术中的高温抗氧化红外隐身涂层,具有耐高温、抗氧化性和高温稳定性,能够在800℃高温环境下使用。涂层在8

14μm波长范围内具有很低的红外发射率,可以显著降低基材的红外辐射强度,具备优异的红外隐身功能。所述高温抗氧化红外隐身涂层在8

14μm波段反射率>70%,在3

5μm波段反射率>60%,在2.5

15μm波段的平均发射率<30%。
[0027](2)本专利技术的高温抗氧化红外隐身涂层采用多层复合结构,底层的氮化物介质层
使涂层能有效阻碍基底元素的扩散,表层的氮化物介质层使整体涂层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化学和机械稳定性以及高温硬度。
[0028](3)本专利技术的高温抗氧化红外隐身材料的结构简单,便于大面积制备与应用。
[0029](4)本专利技术的高温抗氧化红外隐身材料制备工艺简单可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抗氧化红外隐身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抗氧化红外隐身涂层包括有从基底向外,依次为扩散阻碍层、低红外发射率功能层和抗氧化保护层;其中,所述扩散阻碍层由TiAlSiN、AlCrSiN、TiSiN陶瓷中任一种构成,所述抗氧化保护层由TiAlSiN、AlCrSiN、TiSiN陶瓷中任一种构成,所述低红外发射率功能层的材料为Ti、Cr、Mo纯金属及其二硼化物的任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抗氧化红外隐身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阻碍层的厚度为70

150nm,所述抗氧化保护层的厚度为70

150nm,所述低红外发射率功能层的厚度≥60n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抗氧化红外隐身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的材料为硅、陶瓷、金属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抗氧化红外隐身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红外发射率功能层与所述扩散阻碍层、所述抗氧化保护层相接触。5.一种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高温抗氧化红外隐身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样品前处理:将选中的基底按顺序放入丙酮和乙醇中超声清洗,去除表面油污和水渍;S2,装夹进炉: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斌罗新宇宋宏甲钟向丽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