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壁钻杆随钻测井信息传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7621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壁钻杆随钻测井信息传输系统,包括:地面信息处理装置,其用于对随钻测量过程进行控制并获取井下信息;旋转连接器;带有由内层钻杆与外层钻杆所形成的环形密封空间的双壁钻杆,其通过旋转连接器与地面信息处理装置连接,其中,环形密封空间用于容纳与地面信息处理装置连接的测井电缆;测量短节,其位于双壁钻杆的下端并与测井电缆连接,用于完成井下测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双壁钻杆作为单芯测井电缆的保护套,同时传输速率快且可靠性高。可靠性高。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壁钻杆随钻测井信息传输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基于地面与井下的信号传输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壁钻杆随钻测井信息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钻井行业中,井下与地面有必要进行通信,以实现随钻测量。目前主要的信息传输方式有泥浆脉冲、电磁波、有线电缆传输和光纤遥测等。
[0003]目前最可靠也是应用范围最广的是泥浆脉冲法传输,但是由于其传输速率过低(典型传输速率是3~6bit/s),一方面无法有效获得大信息量,另一方面,所获得的信息滞后,影响对井下真实情况的了解,此外也不能在气体钻井中应用。电磁波传输信号速度快、容量大,但是由于受地层电阻率的影响信号的衰减严重,井深受到严重限制,而目前电磁中继技术不成熟,限制其应用。而且,传统的硬连接方式,又存在电缆线易腐蚀、磨损,严重降低使用寿命。
[0004]针对上述这些问题,现有技术中存在不同井下传输方式的解决方案,虽然有些方案中涉及了内外两层同心钻杆作为信息传输的通道,从而实现了信号的高速传输,但是一方面两层钻杆之间通过绝缘涂层来保持二者绝缘,但是由于环空作为流动通道必然会对绝缘层造成冲蚀,使绝缘涂层寿命降低,使其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双壁钻杆的随钻测井信息传输系统,包括:地面信息处理装置,其用于对随钻测量过程进行控制并获取井下信息;旋转连接器;带有由内层钻杆与外层钻杆所形成的环形密封空间的双壁钻杆,其通过所述旋转连接器与所述地面信息处理装置连接,其中,所述环形密封空间用于容纳与所述地面信息处理装置连接的测井电缆;测量短节,其位于所述双壁钻杆的下端并与所述测井电缆连接,用于完成井下测量。
[0006]优选地,所述双壁钻杆通过指定接头与所述测量短节和所述旋转连接器连接,其中,所述双壁钻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能相互对接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其中,在所述第一接头处设置有第一导电环,在所述第二接头处设置有第二导电环,所述第一导电环和所述第二导电环分别与通过所述环形封闭空间的所述测井电缆的两端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内层钻杆焊接连接,并与所述外层钻杆插接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测井电缆为单芯测井电缆,所述单芯测井电缆通过卡槽固定在所述内层钻杆上。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环位于所述第一接头的内壁,所述第二导电环位于所述第二接头的外壁。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环通过绝缘橡胶与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内层钻杆绝缘分
隔,所述第二导电环通过绝缘橡胶与所述第二接头和所述内层钻杆绝缘分隔。
[0011]优选地,所述测量短节通过第三接头与所述双壁钻杆的底端连接,其中,在所述第三接头处设置有第三导电环,所述第三导电环与通过所述双壁钻杆的所述测井电缆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测量短节为双层结构,所述测量短节内置井下测量系统,所述井下测量系统位于内外层之间的层间空间内并固定于短节内层壁面上,其中,在层间空间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相应的密封系统。
[0013]优选地,所述井下测量系统包括:调制模块,其用于对随钻测量所需的发射信号进行发射;测量模块,其用于根据接收信号来完成测井信息的测量,以通过所述测井电缆将所测量到的井下信息传输至地面。
[0014]优选地,所述信息传输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地面信息处理装置连接的地面供电系统。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壁钻杆随钻测井信息传输系统。该系统将双壁钻杆作为单芯测井电缆的保护套,同时传输速率要远比无线传输方式快并且稳定,而且双壁钻杆可靠性高,完全满足封隔和保护的要求,能够实现信号的实时双向传输。具体地,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实现信号的实时双向传输,以满足当前钻井工业发展的需要;
[0018](2)采用双壁钻杆作为主体结构,并采用单芯电测电缆作为主要传输媒介,极大降低了加工难度;
[0019](3)有效地利用了单芯电缆有线传输的高速特性,极大提高了井下信息的传输速度;
[0020](4)对钻井液类型和钻井工艺没有特殊要求,且不依靠绝缘涂层绝缘,保证了传输的可靠性。
[0021]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双壁钻杆随钻测井信息传输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基双壁钻杆随钻测井信息传输系统的安装环境示意图。
[0025]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双壁钻杆随钻测井信息传输系统中的双壁钻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双壁钻杆随钻测井信息传输系统中的测量短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技术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8]在钻井行业中,井下与地面有必要进行通信,以实现随钻测量。目前主要的信息传输方式有泥浆脉冲、电磁波、有线电缆传输和光纤遥测等。
[0029]目前最可靠也是应用范围最广的是泥浆脉冲法传输,但是由于其传输速率过低(典型传输速率是3~6bit/s),一方面无法有效获得大信息量,另一方面,所获得的信息滞后,影响对井下真实情况的了解,此外也不能在气体钻井中应用。电磁波传输信号速度快、容量大,但是由于受地层电阻率的影响信号的衰减严重,井深受到严重限制,而目前电磁中继技术不成熟,限制其应用。而且,传统的硬连接方式,又存在电缆线易腐蚀、磨损,严重降低使用寿命。
[0030]针对上述这些问题,现有技术中存在不同井下传输方式的解决方案,虽然有些方案中涉及了内外两层同心钻杆作为信息传输的通道,从而实现了信号的高速传输,但是一方面两层钻杆之间通过绝缘涂层来保持二者绝缘,但是由于环空作为流动通道必然会对绝缘层造成冲蚀,使绝缘涂层寿命降低,使其可靠性降低。
[0031]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双壁钻杆随钻测井信息传输系统。该系统为双壁钻杆信息传输系统,其利用双壁钻杆成熟的密封性能和双层钻杆之间的有效空间,采用有线传输的方式实现了动力和信号的传输,并能有效的简化井下测量系统,缩小井下测量短节的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壁钻杆随钻测井信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信息处理装置,其用于对随钻测量过程进行控制并获取井下信息;旋转连接器;带有由内层钻杆与外层钻杆所形成的环形密封空间的双壁钻杆,其通过所述旋转连接器与所述地面信息处理装置连接,其中,所述环形密封空间用于容纳与所述地面信息处理装置连接的测井电缆;测量短节,其位于所述双壁钻杆的下端并与所述测井电缆连接,用于完成井下测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壁钻杆随钻测井信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壁钻杆通过指定接头与所述测量短节和所述旋转连接器连接,其中,所述双壁钻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能相互对接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其中,在所述第一接头处设置有第一导电环,在所述第二接头处设置有第二导电环,所述第一导电环和所述第二导电环分别与通过所述环形密封空间的所述测井电缆的两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壁钻杆随钻测井信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内层钻杆焊接连接,并与所述外层钻杆插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壁钻杆随钻测井信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井电缆为单芯测井电缆,所述单芯测井电缆通过卡槽固定在所述内层钻杆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壁钻杆随钻测井信息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环位于所述第一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永乾周延军唐洪林康波朱焕刚赵鹏邵茹刘晓兰公培斌张蒙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