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延鹏专利>正文

一种辅助内镜吸引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7583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辅助内镜吸引的装置。包括操作主体、内镜和镜头,内镜靠近镜头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透明粘膜吸套,透明粘膜吸套的外壁固定设置有引导薄膜,引导薄膜沿内镜自透明粘膜吸套向操作主体延伸。使用时,外接吸引器的吸引管在医生的操作下穿过引导薄膜,到达受检者体内,从而起到吸引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可有效去除受检者体内的干扰液体。可有效去除受检者体内的干扰液体。可有效去除受检者体内的干扰液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辅助内镜吸引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辅助内镜吸引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内镜是指通过镜头进入到人或动物体内进行观察和治疗的设备,内镜检查是目前诊断消化道等疾病较为可靠的方法,其利用一条直径约一厘米的黑色塑胶包裹导光纤维的细长管子,前端装有内镜镜头,伸入受检者的体内,让医生从外部设备清楚地观察消化道内各部位的健康状况,方便医生诊断治疗。
[0003]通常在内镜检查前需要长时间禁食以去除食物残留,然而当病人消化道出血时,镜头往往受血液等干扰物影响无法清楚成像,传统的内镜吸引孔孔径较小,对于出血较大或形成血块时,便无法使用内镜中的吸引管去除。鉴于上述传统内镜的缺点,亟待专利技术一种辅助内镜吸引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内镜吸引的装置,可实现在病人出血较大或形成血块时,及时通过本装置设置的引导薄膜,插入管径较大的吸引管,将血液或血块吸引,从而恢复镜头成像,此装置简单实用,方便快捷。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辅助内镜吸引的装置,包括操作主体、内镜和镜头,内镜靠近镜头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透明粘膜吸套,透明粘膜吸套的外壁固定设置有引导薄膜,引导薄膜沿内镜自透明粘膜吸套向操作主体延伸,引导薄膜为薄管状。
[0006]进一步的,内镜上间隔套设有固定带,引导薄膜固定于所述固定带上。
[0007]进一步的,引导薄膜侧壁设置有背胶,用于粘附于内镜侧壁。
[0008]进一步的,透明粘膜吸套长度为10mm,壁厚为1mm。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穿过引导薄膜用于吸引的吸引管,吸引管一端设有吸引器接口,靠近吸引器接口的位置设置有减压孔。
[0010]进一步的,固定带粘附于内镜,引导薄膜粘附于固定带。
[0011]进一步的,固定带设置有多个,间隔为100mm。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在于公开一种辅助内镜吸引的装置,包括操作主体、内镜和镜头,内镜靠近镜头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透明粘膜吸套,透明粘膜吸套的外壁固定设置有引导薄膜,引导薄膜沿内镜自透明粘膜吸套向操作主体延伸。使用时,外接吸引器的吸引管在医生的操作下穿过引导薄膜,到达受检者体内,从而起到吸引的目的。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可有效去除受检者体内的干扰液体。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中内镜端部的细节图;
[0017]图3是实施例1在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图3中A处放大图;
[0019]图5是图3中B处放大图;
[0020]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图6中内镜端部的细节图;
[0022]图中:1、操作主体;2、内镜;3、镜头;4、透明粘膜吸套;5、引导薄膜;6、固定带;7、吸引管;8、减压孔;9、吸引器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
上”、“下”、“端部”、“长度”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实施例一
[0026]参见图1

图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辅助内镜吸引的装置,包括操作主体1、内镜2和镜头3,操作主体1用于对装置进行控制、操作,内镜2连接于操作主体1上,长度约为1m,内镜2端部设置有镜头3,用于成像。使用时,医生将内镜置于受检者体内,通过镜头3成像,进行诊断、治疗。
[0027]内镜2靠近镜头3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透明粘膜吸套4,透明粘膜吸套4长度为L,L可设置为8mm~12mm,以L=10mm为最佳长度,透明粘膜吸套4厚度为1mm。
[0028]透明粘膜吸套4可通过胶水粘附于内镜端部或过盈配合或其他已知的固定方式,且略长出镜头3。
[0029]透明粘膜吸套4的外壁固定设置有引导薄膜5,上述固定设置的方式可采用胶水粘接或其他已知的固定方式。引导薄膜5沿内镜2自透明粘膜吸套4向操作主体1延伸,引导薄膜5的总长度应小于内镜2的长度,具体可为小于内镜长度100mm~200mm。
[0030]引导薄膜5为薄管状结构,未使用时内部为真空,内壁贴合在一起,使用后管口直径约为10

20mm,两端部可采用多点热压封口,使用时端部受力可快速开口。
[0031]内镜2上间隔套设有固定带6,固定带6设置有多个,具体的可以根据间隔距离设置为8~9个,其间隔距离为M,以M=100mm为最佳。固定带6内壁可使用胶水粘附于内镜2外壁,引导薄膜5也采用胶水粘附于固定带6外壁。
[0032]本装置还包括与引导薄膜5搭配使用、用于吸引血液或干扰物的吸引管7,吸引管7
直径小于引导薄膜5,以便吸引管7能够顺利插入引导薄膜5。吸引管7一端设有吸引器接口9,靠近吸引器接口9的位置设置有减压孔8,吸引管7的总长度大于引导薄膜5。
[0033]实施例二
[0034]参照图6、图7,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引导薄膜5的固定方式不同,本实施例中引导薄膜5侧壁设置有背胶,背胶自近镜头3端部沿引导薄膜5设置,其长度略小于引导薄膜5,背胶用于将引导薄膜5粘附于内镜2侧壁。
[0035]工作原理:本装置在未使用吸引功能时,引导薄膜5内部为真空贴合状态,医生在此状态时可方便将内镜2置于受检者体内,当镜头3受到血液、血块或其他液体干扰导致成像不清晰或无法成像时,将接有吸引器的吸引管7插入引导薄膜5的内腔中,并缓慢沿引导薄膜5延伸至另一端,此时增加吸引管插入力度,顶破引导薄膜5端部的热压封口,使吸引管7进入受检者体内,启动吸引器,吸出血液等干扰物即可。
[0036]综上所述,医生在使用传统内镜无法吸引较大出血或干扰液体时,本装置通过在内镜端部设置透明粘膜吸套、在内镜及透明粘膜吸套上设置引导薄膜,方便将吸引管置于受检者体内,起到快速吸引血液及干扰物的作用,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极大的提高了医生诊断及治疗的效率。
[0037]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内镜吸引的装置,包括操作主体(1)、内镜(2)和镜头(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镜(2)靠近镜头(3)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透明粘膜吸套(4),所述透明粘膜吸套(4)的外壁固定设置有引导薄膜(5),所述引导薄膜(5)沿内镜(2)自透明粘膜吸套(4)向操作主体(1)延伸,所述引导薄膜(5)为薄管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内镜吸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镜(2)上间隔套设有固定带(6),所述引导薄膜(5)固定于所述固定带(6)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内镜吸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薄膜(5)侧壁设置有背胶,用于粘附于内镜(2)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延鹏扈娜娜
申请(专利权)人:高延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