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晕动病习服训练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7461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晕动病习服训练设备,属于习服训练技术领域,包括座椅;身体六余度平台,安装在所述座椅一端,用于支撑座椅并对身体进行六余度调节;手部六余度平台,安装在所述身体六余度平台上,用于对手部进行六余度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晕动病习服训练设备增加手部的六自由度运动,同步身体运动信息,提升训练人员的运动感知;采用五点式安全带,将训练人员更加安全的保护,减少身体的晃动;增加了配重块,进行运动平衡,保证运动的准确性,以及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伺服电机与伸缩杆的组合,可以加大运动幅度和运动精度,可以加深训练人员的体验。验。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晕动病习服训练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习服训练
,具体是一种晕动病习服训练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晕动病指机体受到异常的运动环境刺激而引起的一系列不适反应,发病率较高,症状因人而异,典型的症状包括:头晕、头痛、上腹部不适、出冷汗、脸色苍白、恶心和呕吐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复视、恍惚、意识模糊、全身脱水等。
[0003]习服训练能够通过提高前庭适应能力来减轻晕动症状,其原理是让晕动病易感性高的人反复接受晕动刺激,从而降低发病率。六自由度转椅是习服训练的基本设备之一,可配合视景系统模拟驾车或者飞行等运动场景,让易感性高的人反复接受晕动刺激,通过定期的脱敏习服训练来减轻晕动症状。
[0004]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晕动病习服训练设备存在以下缺点:1、仅能提供坐姿下基本的六自由度参数,无法给训练人员施加手部的运动感知;2、旋转运动时设备平衡性差,设备出现摆动,会提供错误的运动感知;3、手部六余度自由平台不可与身体六余度自由平台进行同步联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晕动病习服训练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晕动病习服训练设备,包括:座椅;身体六余度平台,安装在所述座椅一端,用于支撑座椅并对身体进行六余度调节;手部六余度平台,安装在所述身体六余度平台上,用于对手部进行六余度调节。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手部六余度平台包括:成对设置的安装板,一个与身体六余度平台固定连接,另一个通过微型直线电机与身体六余度平台上的安装板相连;握把,安装在远离所述身体六余度平台的安装板上。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身体六余度平台包括:机壳;旋转座,转动安装在所述机壳内;旋转伺服电机,安装在所述机壳内,用于驱动旋转座进行旋转;支撑板,通过角度调节件与所述旋转座相连,用于支撑底座和安装板;伺服驱动器,安装在所述机壳内,用于收集角度调节件的运动信息。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角度调节件包括:直线伸缩杆,一端与所述旋转座转动连接;
伺服电机,安装在所述直线伸缩杆远离旋转座的一端并与其支撑板转动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旋转座通过旋转轴承与机壳相连。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座椅上安装有五点式安全带。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上固定安装有配重块。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身体六余度平台上安装有控制屏组件。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增加手部的六自由度运动,同步身体运动信息,提升训练人员的运动感知;2、采用五点式安全带,将训练人员更加安全的保护,减少身体的晃动;3、增加了配重块,进行运动平衡,保证运动的准确性,以及设备运行的安全性;4、伺服电机与伸缩杆的组合,可以加大运动幅度和运动精度,可以加深训练人员的体验。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晕动病习服训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晕动病习服训练设备中座椅的主视图;图3为晕动病习服训练设备中手部六余度平台的主视图;图4为晕动病习服训练设备中角度调节件的仰视图;图5为晕动病习服训练设备中身体六余度平台的局部剖视图;图6为晕动病习服训练设备的主视;图7为晕动病习服训练设备的侧视图;图8为晕动病习服训练设备的俯视图。
[0016]图中:1

五点式安全带、2

座椅、3

手部六余度平台、31

安装板、32

微型直线电机、33

握把、4

控制屏组件、5

身体六余度平台、51

机壳、52

角度调节件、53

直线伸缩杆、54

伺服电机、55

伺服驱动器、56

旋转轴承、57

旋转伺服电机、6

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如图1至图8所示的晕动病习服训练设备,包括:座椅2;身体六余度平台5,安装在所述座椅2一端,用于支撑座椅2并对身体进行六余度调节;手部六余度平台3,安装在所述身体六余度平台5上,用于对手部进行六余度调节。
[0019]本专利技术在实际应用时,座椅2用来承载训练人员,保护其训练安全,为防止在运动过程中训练人员被设备伤害,所述座椅2上安装有五点式安全带1,采用五点式安全带1将训练人员保护在座椅2上,减少身体的晃动,将训练人员更加安全的保护;训练时,身体六余度平台5给训练人员带来身体的运动感知,手部六余度平台3给训练人员带来手部的运动感知,从而将运动参数施加给训练人员的手部,能够使训练人员通过手部感知整个设备的运动模式,是提高个体抗眩晕能力、防错觉的新方法,更好地减轻晕动病的症状,减少习服训
练周期;进一步的,为方便对设备进行操作,所述身体六余度平台5上安装有控制屏组件4,即通过控制屏组件4控制设备运行,实现操作人员的人机交互界面操作。
[0020]如图3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手部六余度平台3包括:成对设置的安装板31,一个与身体六余度平台5固定连接,另一个通过微型直线电机32与身体六余度平台5上的安装板31相连;握把33,安装在远离所述身体六余度平台5的安装板31上。
[0021]在本实施例的一种情况中,训练时,训练人员将手握住握把33,微型直线电机32会根据身体六余度平台5的运动反馈信息进行同样动作的运动,使训练人员可以通过手部的运动感知更好的体会身体的状态,帮助训练人员更好的进行训练。
[0022]如图4、图5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身体六余度平台5包括:机壳51;旋转座,通过旋转轴承56转动安装在所述机壳51内;旋转伺服电机57,安装在所述机壳51内,用于驱动旋转座进行旋转;支撑板,通过角度调节件52与所述旋转座相连,用于支撑底座和安装板31;伺服驱动器55,安装在所述机壳51内,用于收集角度调节件52的运动信息;所述角度调节件52包括:直线伸缩杆53,一端与所述旋转座转动连接;伺服电机54,安装在所述直线伸缩杆53远离旋转座的一端并与其支撑板转动连接。
[0023]在本实施例的一种情况中,直线伸缩杆53与伺服电机54组成的角度调节件52可以精确的控制台面的运动角度,并且将身体六余度平台5的运动信息反馈到控制系统;伺服驱动器55可以收集伺服电机54的运动信息反馈到控制系统,旋转轴承56可以承载设备的旋转部件的重量,保持运行的流畅性,旋转伺服电机57可以按计划的带动训练人员进行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晕动病习服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身体六余度平台,安装在所述座椅一端,用于支撑座椅并对身体进行六余度调节;手部六余度平台,安装在所述身体六余度平台上,用于对手部进行六余度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晕动病习服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部六余度平台包括:成对设置的安装板,一个与身体六余度平台固定连接,另一个通过微型直线电机与身体六余度平台上的安装板相连;握把,安装在远离所述身体六余度平台的安装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晕动病习服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体六余度平台包括:机壳;旋转座,转动安装在所述机壳内;旋转伺服电机,安装在所述机壳内,用于驱动旋转座进行旋转;支撑板,通过角度调节件与所述旋转座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林马进胡文东孙继成张太辉党维涛熊凯文程珊孙科伟陈步青杨菁华孙曜张利利惠铎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