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疏水性织物的整理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7283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疏水性织物整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疏水性织物的整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缸体,缸体内盛有处理液;渗透模块,用处理液对疏水性织物进行加压渗透的渗透模块转动安装于缸体内;输送模块;相对于疏水性织物上下布置而能够配合对疏水性织物压合输送的渗透模块至少设置有一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缸体、渗透模块和输送模块的相互配合工作,渗透模块和输送模块配合使疏水性织物于缸体内连续被输送,相邻两个渗透模块转动对正在连续输送的疏水性织物压合,从而提高上下布置的活塞筒之间的空间内处理液的渗透处理能力,从而解决较厚且不能搓揉的疏水性织物通过处理剂整理效果差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疏水性织物的整理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疏水性织物整理
,尤其涉及一种疏水性织物的整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疏水性是指疏水性分子偏向于非极性,并因此易溶解在中性和非极性溶液内,如有机溶剂。疏水性分子在水里通常会聚成一团,而水在疏水性溶液的表面时则会形成一个很大的接触角而成水滴状;疏水性分子包含有烷烃、油、脂肪和多数含有油脂的物质;很多织物或面料中都具有疏水性分子,从而使得该织物或面料表现出疏水性质,如一些具有疏水性的衣物和面料;疏水性织物在生产整理过程中,上浆工序为将织物浸入浆液中后再烘干以获得手感厚实和硬挺效果的整理过程;化学柔软整理是在织物上施加柔软剂,降低纤维和纱线间的摩擦系数,从而获得柔软、平滑的手感的整理过程;拒水整理是运用化学拒水剂处理,使纤维的表面张力降低,致使水滴不能润湿表面的整理过程;染色工序,将织物投入到染缸内进行浸润染色处理;许多化学整理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处理剂,使织物浸润在处理剂中以获得所需对应处理效果;中国专利CN211171184U公开了包括染色箱以及固定连接在染色箱上表面一侧的色浆箱,色浆箱一侧表面通过输浆管与染色箱连通,染色箱两端分别开设进料口与出料口,输浆管上安装输浆泵,色浆箱内中部设置搅拌组件,染色箱内一侧设置染色组件;搅拌组件包括搅拌电机以及搅拌轴,搅拌电机安装在色浆箱上侧面中部,搅拌轴转动连接在色浆箱内中部,且搅拌轴上端通过联轴器与搅拌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搅拌轴下端固定连接辅助架,辅助架下表面一侧固定连接导向杆,导向杆下端滑动卡接在调节口内,调节口开设在底板中部,底板活动连接在色浆箱内底部。
[0003]虽然该方案能够对面料进行双面染色,但当面料厚度较厚时,将存在染色处理时间长,染色效率低下且面料内部染色效果不佳的问题,并且当该面料搓揉容易褶皱时,不能搓揉将增加该面料的染色难度,无法使该面料内部充分被染色,否则该面料染色后还需要进行整平工序而更为麻烦,因此,如何提高织物被诸如染料等处理剂对疏水性织物整理效果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疏水性织物的整理系统,通过缸体、渗透模块和输送模块的相互配合工作,渗透模块和输送模块配合使疏水性织物于缸体内连续被输送,相邻两个渗透模块转动对正在连续输送的疏水性织物压合,实现上下布置的活塞筒上的弹性体相互挤压而使上下布置的活塞筒之间的空间内处理液被加压,提高处理液对疏水性织物的渗透处理能力,从而解决较厚且不能搓揉的疏水性织物通过处理剂进行整理的效果差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疏水性织物的整理系统,包括:
缸体,所述缸体内盛有处理液;渗透模块,用处理液对疏水性织物进行加压渗透的所述渗透模块转动安装于缸体内;输送模块,用于配合渗透模块工作而对条形状的疏水性织物进行输送的所述输送模块设置于疏水性织物的输送路径上;相对于疏水性织物上下布置而能够配合对疏水性织物压合输送的所述渗透模块至少设置有一对;所述渗透模块包括:活塞筒,所述活塞筒的下部为一圈弹性体;活塞杆,一端设置有活塞的所述活塞杆与活塞筒匹配设置;转轴,多个所述活塞杆轴向均匀布置于转轴的轴面上。
[0006]作为改进,所述疏水性织物成匚形输送布置;所述渗透模块设置有三排且每排两个,位于中间一排的所述渗透模块分别与其上下排的渗透模块配合转动对输送的疏水性织物挤压而实现处理液对疏水性织物的渗透,相邻两列渗透模块对疏水性织物间歇压合位置恰好错位。
[0007]作为改进,所述渗透模块设置有两组,且每组渗透模块设置有三排;其中一组渗透模块中,由上而下的第二排和第三排的活塞筒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活塞筒内部的出液孔以及封闭出液孔的第一封闭组件;所述第一封闭组件于第二排的弹性体与第一排的弹性体接触挤压而使该两个活塞筒内部处于完全密封状态并处理液被挤压具有一定渗透压力时打开出液孔;所述弹性体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密封组件,用于对疏水性织物两侧边缘夹持以及配合弹性体对疏水性织物边缘处密封的所述第二密封组件转动设置于转轴上。
[0008]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封闭组件包括设置在出液孔处而与活塞筒滑动连接的封堵板、设置在第一排活塞筒上的推板以及设置于第二排的活塞筒上而用于封堵板复位的复位件;第二排与第一排的所述弹性体接触挤压而使该两个活塞筒内部处于完全密封状态并保持一定挤压力时,第一排最下端的推板恰好能够挤压第二排最上方的封堵板而使出液孔打开。
[0009]作为改进,第三排所述活塞筒上的出液孔处设置有用于封闭出液孔的弹性物;所述弹性物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弹性物在受到处理液挤压力时将该通孔涨开。
[0010]作为改进,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套设于转轴上;弹性夹片,所述弹性夹片均匀周向布置于安装板上,且所述弹性夹片滑动嵌入于弹性体表面。
[0011]作为改进,所述安装板回转中心处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安装板与内圈连接,所有轴承的外圈通过王字形架连接。
[0012]作为改进,还包括对所有渗透模块统一转动驱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齿轮组以及有齿输送带;每列位于中部的所述转轴与位于上下侧的转轴通过齿轮组传动啮合;其中一排转轴通过设置的有齿输送带同向传动。
[0013]作为改进,所述输送模块包括:多个输送轴;轴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输送轴的所述轴驱动件与缸体连接;所述轴驱动件与动力源同步进行驱动工作,动力源和轴驱动件均为伺服电机。
[0014]作为改进,所述弹性体的下部均匀内嵌有多个磁铁。
[0015]作为改进,所述活塞筒为方形,沿着疏水性织物输送方向的活塞筒两侧壁厚度和恰好与沿着疏水性织物输送方向的内侧壁间距相同。
[0016]作为改进,所述输送模块还包括位于缸体上方的至少一对挤压辊,被处理液渗透处理后的疏水性织物穿过挤压辊之间。
[0017]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疏水性织物的整理方法,通过弹性夹片、弹性体和活塞筒配合对正在输送的疏水性织物四周的处理液密封挤压,并在疏水性织物的上下活塞筒相互挤压并形成一定挤压力时,使靠近疏水性织物下表面的活塞筒上的出液孔被打开,提高疏水性织物上下方处理液的压力差,以解决处理液对较厚且不能搓揉的疏水性织物渗透处理性差的问题。
[001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疏水性织物的整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调节弹性夹片而使弹性夹片搭在疏水性织物边缘,使弹性体配合弹性夹片在转动过程中对疏水性织物的上下活塞筒所覆盖区域的疏水性织物四周密封;步骤二:输送组件配合渗透模块同步对缸体内的疏水性织物进行连续输送;步骤三:在步骤二进行的过程中,活塞筒跟随转轴转动,位于疏水性织物上方和下方的活塞筒相互挤压并压缩该两个活塞筒之间的空间,实现对该两个活塞筒之间的处理液增压而快速渗入疏水性织物内;步骤四:在步骤三进行的过程中,在疏水性织物的上下活塞筒相互挤压并形成一定挤压力时,靠近疏水性织物下表面的活塞筒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疏水性织物的整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所述缸体内盛有处理液;渗透模块,用处理液对疏水性织物进行加压渗透的所述渗透模块转动安装于缸体内;相对于疏水性织物上下布置而能够配合对疏水性织物压合输送的所述渗透模块至少设置有一对;输送模块,用于配合渗透模块工作而对条形状的疏水性织物进行输送的所述输送模块设置于疏水性织物的输送路径上;所述渗透模块包括:活塞筒,所述活塞筒的下部为一圈弹性体;活塞杆,一端设置有活塞的所述活塞杆与活塞筒匹配设置;转轴,多个所述活塞杆轴向均匀布置于转轴的轴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疏水性织物的整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性织物成匚形输送布置;所述渗透模块设置有三排且每排两个,位于中间一排的所述渗透模块分别与其上下排的渗透模块配合转动对输送的疏水性织物挤压而实现处理液对疏水性织物的渗透,相邻两列渗透模块对疏水性织物间歇压合位置恰好错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疏水性织物的整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模块设置有两组,且每组渗透模块设置有三排;其中一组渗透模块中,由上而下的第二排和第三排的活塞筒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活塞筒内部的出液孔以及封闭出液孔的第一封闭组件;所述第一封闭组件于第二排的弹性体与第一排的弹性体接触挤压而使该两个活塞筒内部处于完全密封状态并处理液被挤压具有一定渗透压力时打开出液孔;所述弹性体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密封组件,用于对疏水性织物两侧边缘夹持以及配合弹性体对疏水性织物边缘处密封的所述第二密封组件转动设置于转轴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疏水性织物的整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闭组件包括设置在出液孔处而与活塞筒滑动连接的封堵板、设置在第一排活塞筒上的推板以及设置于第二排的活塞筒上而用于封堵板复位的复位件;第二排与第一排的所述弹性体接触挤压而使该两个活塞筒内部处于完全密封状态并保持一定挤压力时,第一排最下端的推板恰好能够挤压第二排最上方的封堵板而使出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鹏赵亚辉张超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长兴鹏飞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