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酵母菌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7077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酵母菌培养装置,包括外罐体,所述外罐体的内腔设置有培养罐,所述外罐体的外壁开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内腔设置有透明板,所述培养罐采用高强度玻璃材质,所述外罐体的顶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外圈位于培养罐内的一段设置有混合机构,所述外罐体的内腔设置有进料管,进料管的下端伸入培养罐的内腔,所述培养罐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出料管的底端贯穿外罐体的底部,通过混合机构的设置,可以达到更好地混匀效果,通过观察窗和透明板的设置,可以观看到酵母培养的过程和进度,透明板通过卡接的形式进行固定,并配合密封圈的配套使用,可以防止观察窗处出现渗水或漏水现象。象。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酵母菌培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酵母菌培养设备
,具体为一种酵母菌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高蛋白酵母营养价值高,含有较多的粗蛋白,其蛋白质含量可达到 50g/100g
‑‑‑‑
65g/100g,其中氨基酸组分齐全,赖氨酸等人体必须氨基酸含量较高,同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促生长因子,是一种具有高价值的蛋白。
[0003]现有的酵母菌培养装置不具备通过培养罐进行培养,在外部没法观察到内部的培养过程,只能通过预设培养时间,而这种通过预设加热和搅拌时间的培养罐培养出的酵母菌并不能最高质量,另外现有的搅拌混匀机构,采用搅拌叶进行搅拌,混匀效果无法达到最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酵母菌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酵母菌培养装置,包括外罐体,所述外罐体的内腔设置有培养罐,所述外罐体的顶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外圈位于培养罐内的一段设置有混合机构,所述混合机构包括上轴承、下轴承、上搅拌叶、下搅拌叶、拉杆,所述上轴承、下轴承分别套装在转动轴的上下部位,上搅拌叶固定连接在上轴承的外壁上,所述下搅拌叶固定连接在下轴承的外壁,所述拉杆连接在上搅拌叶与下搅拌叶之间。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上搅拌叶、下搅拌叶设置有四片,均匀分布,所述拉杆具体分布为倾斜设置,连接在上下交错的搅拌叶之间。
[0007]进一步的,所述外罐体的内腔设置有进料管,进料管的下端伸入培养罐的内腔,所述培养罐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出料管的底端贯穿外罐体的底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外罐体与培养罐之间设置有水浴槽,所述水浴槽呈U型,内部设置有加热丝并且与外部的电源线连接,所述水浴槽的上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水浴槽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外罐体的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具体为一种U型座,所述U型座的两侧贯穿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相对的一端贯穿外罐体并与培养罐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与外罐体之间设置有减震垫片。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外罐体的外壁开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内腔设置有透明板,所述观察窗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卡槽,所述透明板卡接在卡槽内,所述透明板两侧的背部固定连接有联结块,所述联结块上设置有卡条,所述卡条的外壁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卡条与外罐体内壁的槽体紧密卡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酵母菌培养装置,通过混合机构的设置,对内部的原料进行充分混匀,传统的搅拌机构采用搅拌叶片,搅拌效果并不充分,本方案中通过倾斜的拉杆的设置,在转动时,内部原料从拉杆之间的间隙做与转动轴转动的方向运动,并且拉杆交错分布,不断地打乱原料的分布顺序,继而达到更好地混匀效果。
[0013]2、该酵母菌培养装置,外罐体的外壁开设有观察窗,观察窗的内腔设置有透明板,发酵过程中,透过透明板和玻璃材质的培养罐可以观看到酵母培养的过程和进度,透明板通过卡接的形式进行固定,并配合密封圈的配套使用,可以防止观察窗处出现渗水或漏水现象。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截面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剖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混合机构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透明板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外罐体;2、培养罐;3、水浴槽;4、观察窗;5、透明板;51、联结块;52、卡条;53、密封圈;6、电机;7、转动轴;8、混合机构;81、上轴承;82、下轴承;83、上搅拌叶;84、下搅拌叶;85、拉杆;9、进料管; 10、进水管;11、排水管;12、出料管;13、底座;14、连接杆;15、减震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酵母菌培养装置,包括外罐体1,外罐体1的内腔设置有培养罐2,外罐体1的外壁开设有观察窗4,观察窗4的内腔设置有透明板5,培养罐2采用高强度玻璃材质,外罐体1的顶部设置有电机6,电机6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轴7,转动轴7外圈位于培养罐2内的一段设置有混合机构8,外罐体1的内腔设置有进料管9,进料管9的下端伸入培养罐2的内腔,培养罐2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12,出料管12的底端贯穿外罐体1的底部。
[0022]本实施例中,酵母菌培养原料从进料管9进入到培养罐2的内腔,然后通过水浴加热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通过电机6带动转动轴7转动,然后带动混合机构8进行混匀,发酵过程中,透过透明板5和玻璃材质的培养罐2 可以观看到酵母培养的过程和进度。
[0023]请参阅图2,外罐体1与培养罐2之间设置有水浴槽3,水浴槽3呈U型,内部设置有加热丝并且与外部的电源线连接,水浴槽3的上部设置有进水管10,水浴槽3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11。
[0024]本实施例中,通过水浴加热,由于内部的水浴槽3呈U型包裹着培养罐2,在加热时,培养罐2受热均匀,有利于提高培养的酵母菌质量。
[0025]请参阅图4,混合机构8包括上轴承81、下轴承82、上搅拌叶83、下搅拌叶84、拉杆85,上轴承81、下轴承82分别套装在转动轴7的上下部位,上搅拌叶83固定连接在上轴承81的外壁上,下搅拌叶84固定连接在下轴承 82的外壁,拉杆85连接在上搅拌叶83与下搅拌叶84之间,上搅拌叶83、下搅拌叶84设置有四片,均匀分布,拉杆85具体分布为倾斜设置,连接在上下交错的搅拌叶之间。
[0026]本实施例中,通过混合机构8的设置,对内部的原料进行充分混匀,传统的搅拌机构采用搅拌叶片,搅拌效果并不充分,本方案中通过倾斜的拉杆 85的设置,在转动时,内部原料从拉杆85之间的间隙做与转动轴7转动的方向运动,并且拉杆85交错分布,不断地打乱原料的分布顺序,继而达到更好地混匀效果。
[0027]请参阅图1,外罐体1的下方设置有底座13,底座13具体为一种U型座, U型座的两侧贯穿设置有连接杆14,连接杆14相对的一端贯穿外罐体1并与培养罐2固定连接,电机6与外罐体1之间设置有减震垫片15。
[0028]本实施例中,采用U型座和双连接杆14对罐体进行固定,相较于现有的四脚支撑架而言,U型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更大,产生的摩擦力和向上的支撑作用力更大,更加稳定,减震垫片15的设置,可以减弱电机6工作时的震动对罐体的影响。
[0029]请参阅图5,观察窗4的顶部和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酵母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罐体(1),所述外罐体(1)的内腔设置有培养罐(2),所述外罐体(1)的顶部设置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轴(7),所述转动轴(7)外圈位于培养罐(2)内的一段设置有混合机构(8),所述混合机构(8)包括上轴承(81)、下轴承(82)、上搅拌叶(83)、下搅拌叶(84)、拉杆(85),所述上轴承(81)、下轴承(82)分别套装在转动轴(7)的上下部位,上搅拌叶(83)固定连接在上轴承(81)的外壁上,所述下搅拌叶(84)固定连接在下轴承(82)的外壁,所述拉杆(85)连接在上搅拌叶(83)与下搅拌叶(84)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酵母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搅拌叶(83)、下搅拌叶(84)设置有四片且均匀分布,所述拉杆(85)为倾斜设置且连接在上下交错的搅拌叶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酵母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罐体(1)的内腔设置有进料管(9),进料管(9)的下端伸入培养罐(2)的内腔,所述培养罐(2)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12),出料管(12)的底端贯穿外罐体(1)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明陈代文张春光钟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益鲜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