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的光纤跳线收纳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7060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下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的光纤跳线收纳盒。包括封盖、底盘和光纤跳线,其中光纤跳线缠绕在底盘上,封盖扣合于底盘上,且光纤跳线封置于封盖内侧。底盘包括限位柱、立柱及底板,其中底板上沿周向设有多个限位柱,限位柱内侧设有多个立柱,光纤跳线缠绕于多个限位柱的外侧,立柱B为封盖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也为光纤跳线的进盒端跳线E或出盒端跳线F提供导向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小巧,制作简单,可用于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光纤跳线的收纳和保护。器人光纤跳线的收纳和保护。器人光纤跳线的收纳和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的光纤跳线收纳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机器人
,特别涉及一种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的光纤跳线收纳盒。

技术介绍

[0002]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ARV)采用光纤通信,其光纤团通过光纤跳线与光端机连接,其中光纤团与光端机均作为独立的设备或舱体,光纤跳线连接二者时会预留较长的距离,较长的光纤跳线裸露并盘绕在外,在ARV系统拆卸设备、更换光纤团时,裸露在外的光纤跳线容易被刮碰、牵扯,十分容易造成光纤跳线的破坏。ARV光端机舱体内部,亦采用光纤跳线与外部接插件相连,光纤跳线会预留较长距离,在对舱体内部硬件维护时,同样易造成光纤跳线的损坏,影响ARV系统的通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的光纤跳线收纳盒,该光纤跳线收纳盒可以较好的保护ARV系统的光纤跳线,提高了ARV系统更换光纤团、更换光端机舱体硬件的维护便利性,跳线收纳盒制作简单,维护方便,可适用于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领域。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一种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的光纤跳线收纳盒,包括封盖、底盘和光纤跳线,其中光纤跳线缠绕在底盘上,封盖扣合于底盘上,光纤跳线封置于封盖内部,且光纤跳线的进盒端跳线和出盒端跳线布设在封盖的两侧。
[0006]所述底盘包括限位柱、立柱及底板,其中底板上沿周向设有多个限位柱,限位柱内侧设有多个立柱,所述光纤跳线缠绕于多个限位柱的外侧,所述立柱为所述封盖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也为所述光纤跳线的进盒端跳线或出盒端跳线提供导向作用。
[0007]所述限位柱上沿高度方向设有多个导线槽,导线槽与所述光纤跳线的直径相匹配。
[0008]多个所述立柱的排列方式是:一所述立柱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中心位置,其余的所述立柱绕该中心位置呈圆周排布。
[0009]所述底盘为长方体结构,所述进盒端跳线和所述出盒端跳线分别由所述底板的两个长边处进入和导出。
[0010]所述底板的相对两侧均设有两个固定块,所述封盖通过螺栓与固定块连接。
[0011]所述封盖包括两个半盖体,两个半盖体的侧部均设有两个螺栓穿过孔。
[0012]所述半盖体的底端设有豁口,作为所述光纤跳线的进出口。
[0013]所述封盖的材质为透明的有机玻璃。
[0014]所述底盘为3D打印成型,材质为尼龙。
[0015]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0016]1.本专利技术制作简单:本专利技术主体仅包含两个部件:底盘与封盖,底盘通过3D打印制作,封盖通过机加工制作,整体制作简单,容易安装。
[0017]2.本专利技术固定牢靠:光纤跳线可以多圈盘绕,并且对光纤跳线设计限位槽,光纤盘绕紧固,不易脱圈。
[0018]3.本专利技术维护简单:通过透明封盖,不拆卸任何零件即可观察内部光纤跳线状态;对封盖的拆卸简便,便于维护内部光纤跳线。
[0019]4.本专利技术保护充分:整个光纤跳线,除了必要的进口与出口部分,其余均封装在收纳盒内,充分保护了光纤跳线不受外部损坏。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的光纤跳线收纳盒的爆炸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光纤跳线的盘绕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的光纤跳线收纳盒组装后的轴测图;
[0023]图中:1为封盖,2为底盘,3为光纤跳线,21为限位柱,211为导线槽,22为立柱,23为固定块,24为底板,E为进盒端跳线,F为出盒端跳线,G为盘绕跳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5]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的光纤跳线收纳盒,用于光纤跳线的收纳和保护。该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的光纤跳线收纳盒包括封盖1、底盘2和光纤跳线3,其中光纤跳线3缠绕在底盘2上,封盖1扣合于底盘2上,且光纤跳线3封置于封盖1内部。光纤跳线3包括进盒端跳线E、出盒端跳线F和盘绕跳线G,盘绕跳线G缠绕在底盘2上,进盒端跳线E和出盒端跳线F布设在封盖1的两侧,封盖1用于保护光纤跳线3,底盘2通过螺钉与外部框架或者舱体固定。
[0026]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底盘2包括限位柱21、立柱22及底板24,其中底板24上沿周向设有多个限位柱21,限位柱21内侧设有多个立柱22,光纤跳线3缠绕于多个限位柱21的外侧,立柱B为封盖1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也为光纤跳线3的进盒端跳线E或出盒端跳线F提供导向作用。
[0027]进一步地,限位柱21上沿高度方向设有多个导线槽211,导线槽211与光纤跳线3的直径相匹配,光纤跳线3缠绕在限位柱21的导线槽211内。本实施例中,导线槽211的宽度为2.5mm,与光纤跳线3的直径相适配,可用于光纤跳线3的盘绕以及卡紧固定。
[0028]具体地,多个立柱22的排列方式是:一立柱22设置于底板24的中心位置,其余的立柱22绕该中心位置呈圆周排布。本实施例中,立柱22为圆柱状。
[0029]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底板24为长方体结构,进盒端跳线E和出盒端跳线F分别由底板24的两个长边处进入和导出。底板24的相对两个长边上均设有两个固定块23,封盖1通过螺栓与固定块23连接。
[0030]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封盖1包括两个半盖体,两个半盖体的侧部均设有两个螺栓穿过孔。两个半盖体的侧壁底端均设有豁口,作为光纤跳线3的进出口。
[0031]本实施例中,封盖1的材质为透明的有机玻璃,封装后也可以观察到内部光纤跳线3的盘绕状态。底盘2为3D打印成型,材质为尼龙。
[0032]具体地,需要安装时,首先通过四个螺钉将底盘2固定在需要盘绕跳线的位置,比如ARV系统光纤团附近框架或者ARV系统的光端机舱体内部,之后将较长的光纤跳线3盘绕在底盘2上的限位柱21的导线槽211内,底盘2的长边两侧均可作为光纤跳线3的进出口,待光纤跳线接头连接完成后,通过四个螺钉将两个半盖体与底盘2的固定块23连接固定。本实施例中,光纤跳线3为市购件,型号为单模单芯光纤跳线。
[003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的光纤跳线收纳盒,其工作原理为:
[0034]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ARV)是一种可以通过光纤与母船实时通信的水下机器人,其兼具了ROV的采样作业能力和AUV的航行探测能力,目前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水下机器人领域。ARV相较传统的水下机器人,多了特有的光纤管理系统,包括光纤团、光端机舱体、光纤收放装置等,各光纤组件均需要光纤跳线进行数据传输,出于拆装、可维护性考虑,光纤跳线往往采用较长的距离。较长的光纤跳线往往通过盘绕捆扎后,直接裸露在ARV框架或电子舱体内部,在拆装设备、维护硬件时,裸露在外的光纤跳线十分脆弱,容易造成光纤跳线的弯折、损坏,影响整个机器人的通信。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纤跳线收纳盒,其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的光纤跳线收纳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封盖(1)、底盘(2)和光纤跳线(3),其中光纤跳线(3)缠绕在底盘(2)上,封盖(1)扣合于底盘(2)上,光纤跳线(3)封置于封盖(1)内部,且光纤跳线(3)的进盒端跳线(E)和出盒端跳线(F)布设在封盖(1)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的光纤跳线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2)包括限位柱(21)、立柱(22)及底板(24),其中底板(24)上沿周向设有多个限位柱(21),限位柱(21)内侧设有多个立柱(22),所述光纤跳线(3)缠绕于多个限位柱(21)的外侧,所述立柱(B)为所述封盖(1)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也为所述光纤跳线(3)的进盒端跳线(E)或出盒端跳线(F)提供导向作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的光纤跳线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21)上沿高度方向设有多个导线槽(211),导线槽(211)与所述光纤跳线(3)的直径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的光纤跳线收纳盒,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立柱(22)的排列方式是:一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聪王健于得勇唐元贵陆洋王福利陈汐闫兴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