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腹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6990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健腹轮,包括转轴管,所述转轴管外转动套装有健腹轮主体,还包括轮罩,所述轮罩上设置有提供数显功能的显示板,所述轮罩内安装有电源和线路板,所述健腹轮主体上设置有灯带,所述电源和线路板用于显示板和灯带的供电和控制;所述轮罩的两端为连接部并分别固定在所述转轴管的两端,其中的一个连接部内设置有触点接触件,在与之同处一侧的健腹轮主体的侧部安装有触点接触板,所述触点接触件上设置有贯穿所述护罩并与所述触点接触板始终保持接触的触点;所述触点接触件与线路板及电源通过电路连接,所述触点接触板与所述灯带电路连接,形成回路。形成回路。形成回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健腹轮


[0001]本技术涉及健身器材
,尤其是涉及一种健腹轮。

技术介绍

[0002]健腹轮是一种可锻炼肌肉、关节、减轻体重的小型推动器。用于锻炼腹部,腰臀部,手臂上等身体各部位的赘肉,由于锻炼时所需要的场地简单,便于居家使用。
[0003]随着智能化的发展,健腹轮的功能也越来越多,诸多的数字化功能都采用外显的方式提供给使用者。如公开号为CN214415508U和CN211050823U的专利文献,大部分现有的健腹轮上的显示屏往往都是设置在健腹轮主体上,使用时始终跟随着主体转动,存在使用盲区,无法实时获得数据显示。另也有部分健腹轮将显示屏安装在固定式的护罩上,虽然使用时实现了显示屏的固定,但结构不够紧凑,且无法为转动状态中健腹轮主体上的灯带提供有效供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健腹轮,能够保持显示屏固定的同时,为健腹轮主体上转动的灯带提供有效供电。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健腹轮,包括转轴管,所述转轴管外转动套装有健腹轮主体,还包括轮罩,所述轮罩上设置有提供数显功能的显示板,所述轮罩内安装有电源和线路板,所述健腹轮主体上设置有灯带,所述电源和线路板用于显示板和灯带的供电和控制;所述轮罩的两端为连接部并分别固定在所述转轴管的两端,其中的一个连接部内设置有触点接触件,在与之同处一侧的健腹轮主体的侧部安装有触点接触板,所述触点接触件上设置有贯穿所述轮罩并与所述触点接触板始终保持接触的触点;所述触点接触件与线路板及电源通过电路连接,所述触点接触板与所述灯带电路连接,形成回路。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健腹轮主体包括中轮主体和设置在两侧的左壳体和右壳体,所述中轮主体设置有的环状的内凹结构,所述灯带为环形,并设置在所述中轮主体的中间位置;所述轮罩呈拱形,所述轮罩的中部区域设置有向内凸出的容纳仓,所述容纳仓置于所述中轮主体的内凹处,所述容纳仓的下端面也为弧面设计,并与所述中轮主体保持间隙贴合。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触点接触板为圆环形,其相对于所述触点接触件的一侧设置有两圈环形凹槽,所述触点接触件上的两个触点并置于所述环形凹槽内,当所述健腹轮主体转动时,两个触点在保持接触的同时也并相对地沿着所述环形凹槽做圆周运动。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轮罩包括相互扣接的上盖和下盖,在下盖上设置有卡线槽,连接所述触点接触件的电线即排布在下盖的卡线槽内。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轮罩的下盖的连接部上设置有开口槽,所述开口
槽上设置有与所述开口槽延伸方向保持一致的限位柱,所述开口槽卡设在所述转轴管的两端,同时所述限位柱贯穿设于所述转轴管上的限位孔,并通过轮罩固定件将所述开口槽封住及通过螺栓使轮罩固定件和下盖形成紧固。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柱的两侧设置有肋部,所述限位孔为中间圆并一字延伸两侧的异形孔。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轮罩的连接部上还安装有开口环状的霍尔传感器,与之同处一侧的健腹轮主体的侧部上安装有磁铁。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管贯穿健腹轮主体,同时保持两端伸出于所述健腹轮主体,在所述转轴管的两端安装有握把,所述握把上设有防滑结构。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用于连接所述灯带和触点接触板的电线排布于所述健腹轮主体的内壁上。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容纳仓上设置有外露式的充电口。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触点接触件与触点接触板的接触结构设计,能够保持显示屏固定的同时,为健腹轮主体上转动的灯带提供有效供电;2.提供供能、显示、控制的容纳仓与中轮主体上的内凹结构相配合,为容纳仓提供了较好的放置空间,整体结构更为紧凑;3.轮罩为多片分体式结构,便于装配和拆卸。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的图2隐藏上盖和右侧握把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的图4中B处放大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的下盖与轮罩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技术的触点接触件与触点接触板的接触示意图。
[0024]图8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转轴管,11.限位孔,2.健腹轮主体,21.中轮主体,211.内凹结构,212.环形灯带,22.左壳体,23.右壳体,24.触点接触板,241.环形凹槽,3.握把,4.轮罩,41.连接部,411.开口槽,4111.限位柱,42.容纳仓,421.线路板,422.电源,423.显示板,424.充电口,43.触点接触件,431.触点,44.上盖,441.上盖固定件,45.下盖,451.卡线槽,46.轮罩固定件,5.霍尔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参照图1

8所示,一种健腹轮,包括转轴管1,所述转轴管1外转动套装有所述健腹轮主体2,即为转轴管1贯穿健腹轮主体2,同时保持两端伸出于健腹轮主体2,在转轴管1的两端安装有握把3,该握把3为趋于扁圆状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在握把3上设有相应的防滑结构。所述健腹轮主体2包括中轮主体21和设置在两侧的左壳体22和右壳体22,所述中轮主体21设置有的环状的内凹结构211,同时在中轮主体2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环形灯带
212。
[0027]还包括有呈拱形的轮罩4,所述轮罩4的两端为连接部41,所述轮罩4的中部区域,具体为拱形顶部的下方设置有容纳仓42,所述连接部41分别固定在转轴管1的两端,容纳仓42则置于中轮主体21的内凹结构211处,所述容纳仓42的下端面也为弧面设计,并与中轮主体21保持间隙贴合。使用时,当健腹轮主体2与地面接触并转动时,转轴管1和轮罩4相对于健腹轮主体2而言,为保持静止的状态。
[0028]在所述容纳仓42内安装有线路板421和电源422,所述容纳仓42的上端面设置有提供数显功能的显示板423,该电源422和线路板421用于显示板423和灯带212的供电和控制。具体的,在轮罩4的其中一个连接部41内设置有触点接触件43,在与之同处一侧的健腹轮主体2的侧部安装有触点接触板24,所述触点接触件43上设置有贯穿所述轮罩4并与所述触点接触板24始终保持接触的触点431。所述触点接触件43与线路板421及电源422通过电路连接,触点接触板24与环形灯带212电路连接,以此形成了回路。
[0029]为了保持触点接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所述触点接触板24为圆环形,其相对于触点接触件43的一侧设置有两圈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健腹轮,包括转轴管,所述转轴管外转动套装有健腹轮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轮罩,所述轮罩上设置有提供数显功能的显示板,所述轮罩内安装有电源和线路板,所述健腹轮主体上设置有灯带,所述电源和线路板用于显示板和灯带的供电和控制;所述轮罩的两端为连接部并分别固定在所述转轴管的两端,其中的一个连接部内设置有触点接触件,在与之同处一侧的健腹轮主体的侧部安装有触点接触板,所述触点接触件上设置有贯穿所述轮罩并与所述触点接触板始终保持接触的触点;所述触点接触件与线路板及电源通过电路连接,所述触点接触板与所述灯带电路连接,形成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健腹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健腹轮主体包括中轮主体和设置在两侧的左壳体和右壳体,所述中轮主体设置有的环状的内凹结构,所述灯带为环形,并设置在所述中轮主体的中间位置;所述轮罩呈拱形,所述轮罩的中部区域设置有向内凸出的容纳仓,所述容纳仓置于所述中轮主体的内凹处,所述容纳仓的下端面也为弧面设计,并与所述中轮主体保持间隙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健腹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接触板为圆环形,其相对于所述触点接触件的一侧设置有两圈环形凹槽,所述触点接触件上的两个触点并置于所述环形凹槽内,当所述健腹轮主体转动时,两个触点在保持接触的同时也并相对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国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飞神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