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三七产量和品质的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6959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三七产量和品质的种植方法,该方法经过整理土地、三七设施栽培环境搭建、灌溉设施布置、三七种苗移栽、三七灌水管理、三七施肥管理、雨季管理等步骤,使三七发病率降低了50.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三七产量和品质的种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三七产量和品质的避雨

不同水量交替灌溉

微生物有机水溶肥联合调控方法,属于中药材种植


技术介绍

[0002]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是心脑血管疾病,现目前治疗这类疾病的药物有30%以上以三七为原料,90%以上含有三七提取物,以三七为原料的药品批号有3600多个,三七的医药价值极高。
[0003]三七是云南道地中药材,因其喜温暖荫湿的生长习性,使其生态幅狭窄,目前三七主产于云南,广西和四川少部分地区也有种植。据调查,云南三七在全国占比90%,在全球占比85%。三七不仅可做药用还可食用。三七的根、茎、花、叶不同部位均可食用,我们最熟知的是三七花和三七粉,常用做茶饮和保健,有散瘀止痛的功效。然而市售三七农残超标,90%以上的三七含有农残,60%的三七农残超标,经检测,有201种农药残留和39种生长调节剂残留超过国家标准。另一方面,三七品质下降,总皂苷含量低于国家药典合格标准。因此导致近年来三七滞销,农户经济利益受损,种植面积减少。三七作为我国传统珍贵中药材,素有“参中之王”的美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三七可治疗一切血病,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所含有的人参二醇型皂苷和人参三醇型皂苷具有良好的活血和补血的功效。
[0004]研究发现三七之所以农残超标,主要是因为种植技术落后,不合理的水肥灌溉方式导致三七病害高发,农户为了保产和增收,不得不使用农药和激素肥料进行调节,导致生产的三七品质下降,销售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三七产量和品质的避雨

不同水量交替灌溉

微生物有机水溶肥联合调控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三七病害发生率高,农残超标,品质变差的问题,在降低三七发病率的同时提高三七的产量与品质;达到增产增收效果的同时满足了人们对三七日益增长的需求。
[0006]本专利技术提高三七产量和品质的方法如下:(1)头年12月,使用旋耕机将种植土地的表层土壤旋松,将有机肥均匀撒施于地面,再使用旋耕机旋耕均匀;然后起垄开沟,搭建三七遮阴棚并在遮阴棚内布置灌溉设施;所述起垄开沟是种植垄宽度为1.5m,垄沟宽30
‑ꢀ
35cm,垄沟深30

40cm;有机肥中总N ≥ 2.45%、P2O
5 ≥1.09%、 K2O ≥1.53%、有机质 ≥45%、腐殖酸 ≥20%、氨基酸 ≥10%;三七遮阴棚为顶部设置3层遮荫网,侧面用两层遮荫网包围,且遮阴网顶部距离地面2

2.3m;(2)三七种苗移栽:次年1月,在种植垄上开穴栽种一年生三七苗,穴深6

8cm,穴间距为9

12cm,移栽完成后均匀的在垄上撒施一层1

1.5cm厚的松针层,然后进行第一次灌溉,灌溉量为12

18mm;
(3)次年5月开始采用灌溉量4

6mm和灌溉量14

16mm交替灌溉的方式进行灌溉,灌溉间隔时间为5d,灌溉至10月中旬停止;人为的塑造逆境环境,促进三七根系生长,提高三七产量;次年5月开始施肥,在交替灌溉的同时施肥,即将微生物菌剂水溶肥分多次添加到灌溉水中进行施肥,微生物菌剂水溶肥的施用量为4

7kg/亩,一年一次;所述微生物菌剂水溶肥中N+P2O5+K2O≥111.3g/L,有机质≥376g/L,腐殖酸≥52.3g/L,微生物含量≥3.0亿/mL;(4)次年6月,在三七遮荫棚内布设半拱形避雨棚,半拱形避雨棚两侧位于垄沟上方,用于将雨水引入垄沟内;9月后撤掉避雨棚;(5)后续三七栽种中,每年的管理均同步骤(3)、(4),直至三七收获。
[0007]微生物菌剂水溶肥为大理田园梦微生物菌剂水溶肥,其能增加三七根区有益菌含量,与病原菌形成拮抗作用,提高三七抗病性,降低三七发病率,从而避免使用农药进行病害防治,实现三七绿色生产。
[0008]本专利技术优点和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方法采用交替灌溉配施微生物菌剂水溶肥的田间管理方案和雨季避雨的季节性管理方案,实验结果显示连续进行了2年的三七种植,本方法栽种三七的年平均产量为3276.3 kg/公顷,相比持续5mm灌溉量+微生物菌剂水溶肥处理平均产量2732.5 kg/公顷和持续15mm灌溉量+微生物菌剂水溶肥处理平均产量2599 kg/公顷,三七产量分别提高了543.8 kg/公顷(高出19.9%)和677.3 kg/公顷(高出26.1%);三七发病率降低了50.8%

74.7%,使用田间管理措施和微生物菌剂水溶肥替代了农药的病害防治作用,同时提高了三七的产量和皂苷含量,三七平均总皂苷含量为15.2%,相比对比例1

4平均总皂苷含量8.7%和对比例5

8平均总皂苷含量14% 增加了6.43%(提升了42.3%)和1.2%(提升了8.5%);本专利技术方法充分利用田间管理措施,有利于三七连续种植的健康发展,易操作,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调整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0]实施例1试验地点和时间:云南省泸西县大栗树村三七田块,从2017年12月~2019年11月连续开展2年的栽培试验;试验前该地块的土壤养分基本状况为:有机质18.14 g/kg,pH 6.9,全N 0.11 %,碱解N 44.35 mg/kg,全P 0.58 %,有效P 30.02 mg/kg,全K 0.96 %,速效K 127.83 mg/kg。
[0011](1)整理土地:2017年12月1日,使用旋耕机将田块表层30cm土壤旋松,将有机肥(昆明九源有机肥有限公司,九源)按照500kg/公顷的量均匀撒施于地面,旋耕均匀,作为苗期底肥,起垄开沟(种植垄宽度为1.5m,垄沟宽30cm,垄沟深35cm,所述垄沟较常规垄沟深15 cm,便于排水,用于调节三七种植区土壤水分环境);
(2)三七设施栽培环境搭建:整理土地后,在三七种植垄上每隔两米埋入一根长度约2.5 m,直径约7cm的松木杆,埋深约40cm,顶部铺设三层遮荫网并用直径为15mm的钢丝固定,侧面用两层遮荫网包围,使用钢丝固定;所述遮荫网距地面的垂直距离约2.1m,该遮荫网可为三七营造荫蔽通风的种植环境,满足三七喜阴的生长需求;(3)遮阴棚内灌溉设施布置:在棚内铺设微喷管灌溉管道,每个种植垄上方平行设置一根支管,每根支管上垂直设置有若干根竖管,竖管间距1.5m,竖管长为0.5m,竖管末端接喷头(喷洒直径为1.5m),支管通过设置在在种植棚内顶部的主管与水源连接,喷头距离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三七产量和品质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头年12月,使用旋耕机将种植土地的表层土壤旋松,将有机肥均匀撒施于地面,再使用旋耕机旋耕均匀;然后起垄开沟,搭建三七遮阴棚并在遮阴棚内布置灌溉设施;(2)三七种苗移栽:次年1月,在种植垄上开穴栽种一年生三七苗,穴深6

8cm,穴间距为9

12cm,移栽完成后均匀的在垄上撒施一层1

1.5cm厚的松针层,然后进行第一次灌溉,灌溉量为12

18mm;(3)次年5月开始采用灌溉量4

6mm和灌溉量14

16mm交替灌溉的方式进行灌溉,灌溉间隔时间为5d,灌溉至10月中旬停止;次年5月开始施肥,在交替灌溉的同时施肥,即将微生物菌剂水溶肥分多次添加到灌溉水中进行施肥,微生物菌剂水溶肥的施用量为4

7kg/亩,一年一次;(4)次年6月,在三七遮荫棚内布设半拱形避雨棚,半拱形避雨棚两侧位于垄沟上方,用于将雨水引入垄沟内,9月后撤掉避雨棚;(5)后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振楠杨启良梁嘉平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