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靠背可移动靠背倾角可调整的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6957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靠背可移动靠背倾角可调整的座椅,属于座椅技术领域;所述座椅上安装有靠背移动机构,靠背移动机构上通过靠背支架安装有靠背倾角调整机构,靠背移动机构可带动靠背倾角调整机构移动,靠背倾角调整机构安装有靠背,靠背倾角调整机构用于调节靠背相对于座椅之间的角度,靠背移动机构用于调节靠背相对于座椅的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靠背倾角调整机构可自由调节靠背相对于座椅之间的角度,提高座椅的操纵便利性,座椅靠背为间接连接关系,从而达到靠背前后移动的效果,满足乘客面对面交流的需求,增加座椅的多功能性,座椅进行旋转时达到换向所需要的空间小,相比较起来更增大了空间的利用率,减少了空间的浪费。减少了空间的浪费。减少了空间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靠背可移动靠背倾角可调整的座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靠背可移动靠背倾角可调整的座椅,属于座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座椅靠背与坐垫都设置为一体式,所存在的功能一般都是座椅整体的前后移动或者座椅整体的旋转换向,以及对靠背倾角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实际情况当中,若前后排的乘客想要进行交流,就只有探头或侧头才能进行交流,乘客就无法拥有面对面交流的满足感;又或是座椅整体的旋转换向后获得面对面交流的满足感,但是座椅整体的旋转换向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才能实施,会造成空间利用率降低。对靠背倾角调整时,需要乘客对靠背有一定的压力,当达到乘客满意的倾角后,乘客便可将调整倾角的开关释放到原位,但这种倾角调整方式劣势在于当人体的背部对靠背产生的压力不够时,就无法进行倾角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靠背倾角调整机构可自由调节靠背相对于座椅之间的角度,提高座椅的操纵便利性,座椅靠背为间接连接关系,从而达到靠背前后移动的效果,满足乘客面对面交流的需求,增加座椅的多功能性,座椅进行旋转时达到换向所需要的空间小,相比较起来更增大了空间的利用率,减少了空间的浪费。
[0004]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所述新型靠背可移动靠背倾角可调整的座椅包括座椅、靠背、靠背倾角调整机构、靠背移动机构,所述座椅上安装有靠背移动机构,靠背移动机构上通过靠背支架安装有靠背倾角调整机构,靠背移动机构可带动靠背倾角调整机构移动,靠背倾角调整机构安装有靠背,靠背倾角调整机构用于调节靠背相对于座椅之间的角度,靠背移动机构用于调节靠背相对于座椅的位置。
[0005]优选地,所述靠背倾角调整机构包括靠背倾角轴承座、蜗轮轴承、主动锥齿轮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蜗杆轴、蜗轮、蜗轮轴、靠背倾角支架,所述靠背支架上对称安装有靠背倾角轴承座和蜗轮轴承,靠背倾角轴承座上安装有主动锥齿轮轴和蜗轮轴,蜗轮轴承上安装有蜗杆轴,主动锥齿轮轴和蜗杆轴上分别安装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蜗轮轴上安装有与蜗杆轴啮合的蜗轮,蜗轮轴上固定有与用于与靠背连接的靠背倾角支架。
[0006]优选地,所述靠背移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工作平台、靠背支架、导轨、基座、滑座、丝杆,所述基座内部设置有丝杆,丝杆两侧设置导轨,丝杆通过带传动机构连接伺服电机,导轨上滑动连接有滑座,且滑座同时与丝杆螺纹连接,滑座上通工作平台连接靠背支架。
[000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靠背倾角调整机构可自由调节靠背相对于座椅之间的角度,提高座椅
的操纵便利性,座椅靠背为间接连接关系,从而达到靠背前后移动的效果,满足乘客面对面交流的需求,增加座椅的多功能性,座椅进行旋转时达到换向所需要的空间小,相比较起来更增大了空间的利用率,减少了空间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专利技术总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靠背倾角调整机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靠背倾角调整机构局部图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靠背倾角轴承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靠背移动机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靠背移动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09]图中标号为:靠背101,坐垫102,座椅底座103,靠背底座201,第一靠背倾角轴承座202,第二靠背倾角轴承座203,第三靠背倾角轴承座204,第四靠背倾角轴承座205,第一靠背倾角支架206,第二靠背倾角支架207,第三靠背倾角支架208,第四靠背倾角支架209,第一靠背调节旋钮210,第二靠背倾角旋钮211,第一锥齿轮轴212,第二锥齿轮轴213,第一蜗杆轴承座214,第二蜗杆轴承座215,第一深沟球轴承216,第二深沟球轴承217,蜗杆轴218,锥齿轮219,蜗轮220,第三深沟球轴承221,辅助轴222,普通C型键223,螺栓紧箍轴挡圈224,内六角圆柱头螺钉225,靠背骨架226,伺服电机301,工作平台302,双位按钮303,靠背支架304,导轨305,丝杆306,滑座307,带传动机构308,基座309。接近开关3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0011]如图1

7所示,所述新型靠背可移动靠背倾角可调整的座椅包括座椅、靠背101、靠背倾角调整机构、靠背移动机构,所述座椅上安装有靠背移动机构,靠背移动机构上通过靠背支架304安装有靠背倾角调整机构,靠背移动机构可带动靠背倾角调整机构移动,靠背倾角调整机构安装有靠背,靠背倾角调整机构用于调节靠背相对于座椅之间的角度,靠背移动机构用于调节靠背相对于座椅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靠背支架304还固定安装有靠背底座201,靠背倾角调整机构安装于靠背底座201上。
[0012]所述靠背倾角调整机构包括靠背倾角轴承座(202、203、204、205在本实施例中靠背倾角轴承座有四个)、蜗杆轴承座(214、215)、主动锥齿轮轴(包括第一锥齿轮轴212,第二锥齿轮轴213)、第一锥齿轮212、第二锥齿轮213、蜗杆轴218、蜗轮220、蜗轮轴、靠背倾角支架(第一靠背倾角支架206,第二靠背倾角支架207,第三靠背倾角支架208,第四靠背倾角支架209),所述靠背支架304上对称安装有靠背倾角轴承座和蜗杆轴承座,靠背倾角轴承座上安装有主动锥齿轮轴(第一锥齿轮轴212,第二锥齿轮轴213)和蜗轮轴,蜗杆轴承座上安装有蜗杆轴218,主动锥齿轮轴(第一锥齿轮轴212,第二锥齿轮轴213)和蜗杆轴218上分别安装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212和第二锥齿轮213,蜗轮轴上安装有与蜗杆轴218啮合的蜗轮220,蜗轮轴上固定有与用于与靠背连接的靠背倾角支架(第一靠背倾角支架206,第二靠
背倾角支架207,第三靠背倾角支架208,第四靠背倾角支架209)。在本实施例中,主动锥齿轮轴上安装有靠背倾角旋钮(210、211),便于转动主动锥齿轮轴。
[0013]在本实施例中,在靠背底座中间前后各固定一个蜗杆轴承座(214,215),轴承座内各放置一个深沟球轴(216,217),考虑到传动空间位置狭窄,为了结构紧凑,将蜗杆与锥齿轮在同一根蜗杆轴上加工(焊接在一起),锥齿轮位于蜗杆轴两端,深沟球轴承用于支撑蜗杆轴208,也便于蜗杆做旋转运动。在这前后两个蜗杆轴承座(214,215)左右两边分别固定一个靠背倾角轴承座(203,204),左右靠背倾角轴承座内放置深沟球轴承210用于支撑蜗轮轴,蜗轮轴与蜗轮207通过普通C型键2以键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从而蜗轮与蜗杆上下啮合,构成了蜗轮蜗杆副,涡轮蜗杆副具有自锁性,可实现反向自锁,即只能由蜗杆带动蜗轮,而不能由蜗轮带动蜗杆,其反向自锁性可起安全保护作用,从而在调整额靠背倾角时起到稳定的作用。在靠背底座201左右两端各固定一个靠背倾角轴承座(202,205),靠背倾角轴承座(202,205)内放置与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靠背可移动靠背倾角可调整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靠背可移动靠背倾角可调整的座椅包括座椅、靠背、靠背倾角调整机构、靠背移动机构,所述座椅上安装有靠背移动机构,靠背移动机构上通过靠背支架安装有靠背倾角调整机构,靠背移动机构可带动靠背倾角调整机构移动,靠背倾角调整机构安装有靠背,靠背倾角调整机构用于调节靠背相对于座椅之间的角度,靠背移动机构用于调节靠背相对于座椅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靠背可移动靠背倾角可调整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倾角调整机构包括靠背倾角轴承座、蜗轮轴承、主动锥齿轮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蜗杆轴、蜗轮、蜗轮轴、靠背倾角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现广冯超琴冯三强吕英英浦学明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