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透过率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68000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体透过率测试装置,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第一主体上设有第一检测腔,第二主体面向第一检测腔的一面上设有与第一检测腔相对应的第二检测腔,第二检测腔与第一检测腔之间通过试样品分隔并可形成压差;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设有若干密封件,并使相邻的两密封件与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能够形成真空的密封腔,且在每一密封腔内的第一主体和/或第二主体上开设有空腔。由此可以理解,通过该空腔可以增加密封腔的体积,从而提高密封空间抽真空后的防泄漏效果,有效避免空气在样品的厚度方向及样品与第二主体的贴合面渗透进低压腔内引起误差而影响试样的气体透过率测试的准确性。差而影响试样的气体透过率测试的准确性。差而影响试样的气体透过率测试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体透过率测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气体透过率测试仪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气体透过率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体透过率测试装置一般用于包材或其它新材料的透气性测试,其中,压差法气体透过率测试方法为透气性测试的方法之一,而真空法是压差法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测试方法。它的测试原理是利用试样将渗透腔隔成两个独立的空间,将该两个独立的空间抽真空以形成上腔和下腔,接着向其中的一个独立空间充入测试气体,以使两个独立空间中的其一形成高压腔,另一形成低压腔,从而使高压腔与低压腔形成了压差。如此,通过试样(薄膜试样或薄片试样)将高压腔与低压腔隔离,利用测试气体从高压腔渗透该试样进入低压腔而引起低压腔的压力的变化,再使用高进度真空规测量低压腔内方压力变化量即可得到测试气体透过试样的透过量。然而,现有的气体透过率测试装置的密封结构在设计上存在缺陷,导致其防泄漏效果不佳而导致空气渗透到低压腔引入误差,从而影响试样的气体透过量测试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透过率测试装置,其能够在测试试样气体透过率的过程中提高密封腔抽真空后的防泄漏效果,避免外界空气渗入低压腔内引起误差而影响试样的气体透过率测试的准确性。
[0004]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气体透过率测试装置,包括:
[0006]第一主体,设有第一检测腔;
[0007]第二主体,与所述第一主体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主体面向所述第一检测腔的一面上设有与第一检测腔相对应的第二检测腔,所述第二检测腔与第一检测腔之间通过试样品分隔并可形成压差;
[0008]若干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并使相邻的两密封件与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能够形成真空的密封腔,且在每一所述密封腔内的所述第一主体和/或第二主体上开设有空腔以与密封腔形成密封空间。
[0009]进一步地,本技术的气体透过率测试装置还包括有抽真空系统,所述抽真空系统包括抽真空装置、连接管道和若干相互独立的气流管道,所述气流管道的数量与所述密封空间的数量相同,各气流管道的第一端与各密封空间连通,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管道与所述抽真空装置连通而能够将所述密封空间抽取真空,且各气流管道上均设有控制各自开闭的开关阀。
[0010]进一步地,各所述气流管道上均设置有用于测试各密封空间内的真空度的第一真空传感器,且所述第一真空传感器位于所述开关阀与所述密封空间之间。
[0011]进一步地,所述抽真空系统还包括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管道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检测腔连通而能够将第二检测腔抽取真空。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用于测试所述第二检测腔的真空度的第二真空传感器,所述第一管道上还连接有连接气管,所述连接气管上连接有若干分支管路,各分支管路上均设置有第三真空传感器,且各分支管路上均设有用于控制各开闭的第一控制阀,以使各第三真空传感器与所述第二真空传感器形成并联设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抽真空系统还包括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管道连通,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检测腔连通而能够将所述第一检测腔抽取真空。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道开闭的第二控制阀和/或设置有用于测试所述第一检测腔内的真空度的第四真空传感器。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道还连通有气源,所述气源用于向所述第一检测腔内充入测试气体。
[0016]进一步地,位于所述试样品的一端的密封件为3个,以靠近所述试样品的一端为起始点,3个密封件依次为内层密封件、中间密封件和外层密封件,所述试样品的一端边缘被所述中间密封件覆盖,内层密封件、中间密封件、空腔、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形成的密封空间还可通过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气源连通。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连接管道的连接处连接有放空管道,所述放空管道上设置放空阀,所述放空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其开闭的放空阀。
[0018]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本技术的气体透过率测试装置在使用时,将测试样品置于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以使样品分隔第一检测腔与第二检测腔,接着将第一检测腔与第二检测腔抽取真空,抽取真空之后将测试气体充入第一检测腔,使得第一检测腔与第二检测腔形成压差而使第一检测腔形成高压腔、第二检测腔形成低压腔,由于位于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的多个密封件形成密封腔,通过在每一密封腔内的第一主体和/或第二主体上开设空腔以与密封腔形成密封空间来提高密封腔的体积,最后将密封空间抽取真空即可提高密封空间抽真空后的防泄漏效果,有效避免空气在样品的厚度方向及样品与第二主体的贴合面渗透进低压腔内引起误差而影响试样的气体透过率测试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气体透过率测试装置的构示意图。
[0021]图中:10、第一主体;101、第一检测腔;20、第二主体;201、第二检测腔;30、密封件;4、试样品;401、支撑板;50、密封腔;501、空腔;61、气流管道;610、开关阀;611、第一真空传感器;62、连接管道;63、抽真空装置;70、第一管道;701、低压阀;702、第二真空传感器;71、第二管道;710、第二控制阀;711、第四真空传感器;73、分支管路;730、第一控制阀;731、第三真空传感器;74、第四管道;740、第四控制阀;741、第五真空传感器;80、放空管道;801、放空阀;90、第三管道;901、第三控制阀;902、气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优先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竖直”、“顶”、“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4]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实施方式:
[0026]如图1所示,本技术示出了一种气体透过率测试装置,包括第一主体10、第二主体20和若干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气体透过率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体(10),所述第一主体(10)上设有第一检测腔(101);第二主体(20),所述第二主体(20)与所述第一主体(10)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主体(20)面向所述第一检测腔(101)的一面上设有与第一检测腔(101)相对应的第二检测腔(201),所述第二检测腔(201)与第一检测腔(101)之间通过试样品(4)分隔并可形成压差;若干密封件(30),设于所述第一主体(10)与第二主体(20)之间,并使相邻的两密封件(30)与所述第一主体(10)和第二主体(20)之间能够形成真空的密封腔(50),且在每一所述密封腔(50)内的所述第一主体(10)和/或第二主体(20)上开设有空腔(501)以与密封腔(50)形成密封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透过率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抽真空系统,所述抽真空系统包括抽真空装置(63)、连接管道(62)和若干相互独立的气流管道(61),所述气流管道(61)的数量与密封空间的数量相同,各气流管道(61)的第一端与各密封空间连通,各气流管道(61)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管道(62)与抽真空装置(63)连通而能够将所述密封空间抽取真空,且各气流管道(61)上均设有控制各自开闭的开关阀(61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透过率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气流管道(61)上均设置有用于测试各密封空间内真空度的第一真空传感器(611),且所述第一真空传感器(611)位于所述开关阀(610)与所述密封空间之间。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透过率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真空系统还包括有第一管道(70),所述第一管道(70)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管道(62)连通,所述第一管道(7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检测腔(201)连通而能够将第二检测腔(201)抽取真空。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透过率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70)上设有用于测试所述第二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贵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仪特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