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低生物排风交叉污染的高效独立排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6770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降低生物排风交叉污染的高效独立排风系统,包括一新风空调机组、一进风管道、多个风口型进风过滤装置、一回风管道、至少一生物实验房间、若干生物功能用房、至少一交通空间、多个独立生物排风高效过滤装置、多个出风支管、一出风总管和一尽端生物排风高效过滤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可降低生物排风交叉污染的高效独立排风系统,可保证整个送排气风道完成密封式消毒过滤,不同实验房间之间和实验房间与非实验房间之间不会发生交叉污染,同时避免人工接触产生相互污染的可能性。可能性。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降低生物排风交叉污染的高效独立排风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实验操的排风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降低生物排风交叉污染的高效独立排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进行生物实验操作处理过程中,产生某些含有危险性或未知性的生物微粒的概率很高,容易通过通风系统发生气溶胶散逸。目前生物实验的安全性十分引起重视,生物实验过程中,需要对实验所处环境进行排风过滤,将产生的有危险性或未知性生物微粒及时过滤排出,集中处理,防止直接逸散。
[0003]现有的针对生物实验操作处理过程中的排风系统,仅在排风终端设有过滤装置,实验房间和人员操作房间的气流在过滤前会交叉混合,造成一些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或气溶胶通过排风管道污染其他实验房间和人员操作房间。检修时管道内的未经过滤消毒的残留气体和气溶胶也极易逸散到空气中,造成生物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降低生物排风交叉污染的高效独立排风系统,可保证整个送排气风道完成密封式消毒过滤,不同实验房间之间和实验房间与非实验房间之间不会发生交叉污染,同时避免人工接触产生相互污染的可能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降低生物排风交叉污染的高效独立排风系统,包括一新风空调机组、一进风管道、多个风口型进风过滤装置、一回风管道、至少一生物实验房间、若干生物功能用房、至少一交通空间、多个独立生物排风高效过滤装置、多个出风支管、一出风总管和一尽端生物排风高效过滤装置;所述新风空调机组通过所述进风管道连通所述生物实验房间的进风口、所述生物功能用房的进风口和所述交通空间的进风口;所述生物实验房间的进风口、所述生物功能用房的进风口和所述交通空间的进风口分别安装有所述风口型进风过滤装置;所述生物实验房间和所述交通空间设置有一回风口,所述回风口通过所述回风管道连通所述新风空调机组;所述生物实验房间和所述生物功能用房设置有一出风口,所述出风口通过所述出风支管连接所述出风总管,每一所述出风支管上安装有一所述独立生物排风高效过滤装置;所述出风总管的末端连接所述尽端生物排风高效过滤装置,所述尽端生物排风高效过滤装置连通一排风口,所述排风口与室外连通。
[0006]优选地,所述生物功能用房包括直接生物接触房间、长期生物储藏用房和短期生物储藏用房;所述直接生物接触房间包括饲育室和培养室;所述长期生物储藏用房包括标本间;所述短期生物储藏用房包括尸体储藏间。
[0007]优选地,所述独立生物排风高效过滤装置与所述出风口之间设置有第一检漏装置;所述独立生物排风高效过滤装置与所述出风总管之间设置有第二检漏装置。
[0008]优选地,所述进风管道包括一进风总管和多个进风支管,所述进风总管连接所述
新风空调机组,所述进风总管通过所述进风支管连通所述生物实验房间的进风口、所述生物功能用房的进风口和所述交通空间的进风口,所述进风支管与所述进风总管和所述风口型进风过滤装置的进气端密封连接;所述出风支管与所述出风总管和所述独立生物排风高效过滤装置密封连接。
[0009]优选地,还包括若干排风机,所述排风机设置于所述出风总管的末端并位于所述尽端生物排风高效过滤装置前;每一所述排风机连接有一电动蝶阀。
[0010]优选地,所述出风总管的末端还设置有风速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
[0011]优选地,所述新风空调机组和所述排风机都配置有在线式UPS电源。
[0012]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通过进风管道、风口型进风过滤装置、独立生物排风高效过滤装置和尽端生物排风高效过滤装置的配合,保证了整个送排气风道完成密封式消毒过滤,不同实验房间之间和实验房间与非实验房间之间不会发生交叉污染,同时避免人工接触产生相互污染的可能性;
[0014]2、第一检漏装置和第二检漏装置的采用,实现多点检漏装置对独立生物排风高效过滤装置进行检测,保证独立生物排风高效过滤装置在无泄漏的条件下运行;
[0015]3、房间自带送风自闭保证进风系统故障时生物污染物不会泄露;
[0016]4、多风机运行,主动排送风确保实验房间负压运行;
[0017]5、对走廊等交通空间配置独立的排风系统,保证整个生物实验区内相对负压,防止粉尘长时间飘散,通过走廊等扩散到其他非生物实验区域。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可降低生物排风交叉污染的高效独立排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根据附图图1,给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使能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功能、特点。
[0020]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降低生物排风交叉污染的高效独立排风系统,包括一新风空调机组1、一进风管道3、多个风口型进风过滤装置2、一回风管道4、至少一生物实验房间6、若干生物功能用房、至少一交通空间9、多个独立生物排风高效过滤装置10、多个出风支管、一出风总管11和一尽端生物排风高效过滤装置12;新风空调机组1通过进风管道3连通生物实验房间6的进风口、生物功能用房的进风口和交通空间9的进风口;生物实验房间6的进风口、生物功能用房的进风口和交通空间9的进风口分别安装有风口型进风过滤装置2;生物实验房间6和交通空间9设置有一回风口,回风口通过回风管道4连通新风空调机组1;生物实验房间6和生物功能用房设置有一出风口,出风口通过出风支管连接出风总管11,每一出风支管上安装有一独立生物排风高效过滤装置10;出风总管11的末端连接尽端生物排风高效过滤装置12,尽端生物排风高效过滤装置12连通一排风口,排风口与室外连通。
[0021]生物功能用房包括直接生物接触房间5、长期生物储藏用房7和短期生物储藏用房
8;直接生物接触房间5包括饲育室和培养室;长期生物储藏用房7包括标本间;短期生物储藏用房8包括尸体储藏间。
[0022]本实施例中,新风空调机组1与外部热源连接且内含温控装置;针对常见的五类有生物安全要求的空间,其连接方式和设备要求各有不同。
[0023]第一类是饲育室或培养室等直接生物接触房间5,直接生物接触房间5通过进风管道3与空调新风机组连接,进风口安装风口型进风过滤装置2,接着出风口通过出风支管先与独立生物排风高效过滤装置10相连接,之后过滤后的空气再通过出风支管汇入出风总管11,接着气流通过排风系统尽端的尽端生物排风高效过滤装置12进行二次过滤,最后通过屋面的排风口排出室外。这类房间的通风流量最大,各连接件的气密性要求最高。
[0024]第二类是操作间、解剖室等长期有人使用相关设备的生物实验房间6。生物实验房间6通过进风管道3与空调新风机组连接,进风口安装风口型进风过滤装置2,接着气流分成两股排出房间,一股从回风口经由回风管道4重新回到空调新风机组,经过处理后重新进入进风管道3,气流流量占该房间总气流流量的50%左右;另一股气流从出风口出来后先通过出风支管流进独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降低生物排风交叉污染的高效独立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新风空调机组、一进风管道、多个风口型进风过滤装置、一回风管道、至少一生物实验房间、若干生物功能用房、至少一交通空间、多个独立生物排风高效过滤装置、多个出风支管、一出风总管和一尽端生物排风高效过滤装置;所述新风空调机组通过所述进风管道连通所述生物实验房间的进风口、所述生物功能用房的进风口和所述交通空间的进风口;所述生物实验房间的进风口、所述生物功能用房的进风口和所述交通空间的进风口分别安装有所述风口型进风过滤装置;所述生物实验房间和所述交通空间设置有一回风口,所述回风口通过所述回风管道连通所述新风空调机组;所述生物实验房间和所述生物功能用房设置有一出风口,所述出风口通过所述出风支管连接所述出风总管,每一所述出风支管上安装有一所述独立生物排风高效过滤装置;所述出风总管的末端连接所述尽端生物排风高效过滤装置,所述尽端生物排风高效过滤装置连通一排风口,所述排风口与室外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低生物排风交叉污染的高效独立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功能用房包括直接生物接触房间、长期生物储藏用房和短期生物储藏用房;所述直接生物接触房间包括饲育室和培养室;所述长期生物储藏用房包括标本间;所述短期生物储藏用房包括尸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玛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