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疾病的瓣膜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6566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疾病的瓣膜夹(1),所述瓣膜夹包括第一夹持部(11)、第二夹持部(12)和第三夹持部,所述第三夹持部具有第一子夹持部(13)和第二子夹持部(14),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11)和第一子夹持部(13)设置成在瓣膜支架处于工作状态时协同作用将二叶式人体瓣叶中的第一瓣叶夹持在瓣膜支架外部,所述第二夹持部(12)和第二子夹持部(14)设置成在瓣膜支架处于工作状态时协同作用将二叶式人体瓣叶中的第二瓣叶夹持在瓣膜支架外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瓣膜夹可以针对二叶瓣畸形的关闭不全,适用于二叶瓣畸形(尤其是Type0型)的患者,并且方便与现有的人工心脏瓣膜支架相连接。便与现有的人工心脏瓣膜支架相连接。便与现有的人工心脏瓣膜支架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疾病的瓣膜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涉及一种能适用于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疾病的心脏瓣膜支架的瓣膜夹。

技术介绍

[0002]正常的主动脉瓣由三个半月瓣组成,半月瓣的基底部靠主动脉根部支撑,主动脉壁向外膨出形成主动脉窦,根据冠装动脉的开口分为左冠窦、右冠窦和无冠窦。二叶式主动脉瓣是指主动脉的瓣叶部分融合,导致3个瓣叶的结构变为仅有2个瓣叶开合运行。根据融合位置不同,可分为Type0、Type1和Type2型二叶瓣畸形。
[0003]如图7所示,Type0型根据闭合线又分为垂直型和水平型,垂直型为左右两叶,左右冠状动脉居于两侧,水平型为前后两叶,左右冠状动脉均位于前侧,国内发病率大约为30%

50%;Type1型根据融合嵴的位置又分为左右冠瓣融合型(L+R型)、右无冠瓣融合型(R+N型)、左无冠瓣融合型(L+N型);Type2型有两个瓣叶出现融合。
[0004]二叶式主动脉瓣疾病主要分为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返流。当出现瓣叶钙化导致狭窄时,不同分型的二叶瓣畸形,都实施现有的TAVI手术,植入人工心脏瓣膜;当出现瓣叶纯返流时,针对Type1和Type2型,由于还存在三个瓣叶弧底,因此现有的三弧底瓣膜夹仍可以适用,但针对只有两个瓣叶弧底的Type0型而言,现有的三弧底瓣膜夹无法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够适用于二叶式主动脉瓣疾病的瓣膜夹。
[0006]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疾病的瓣膜夹(1),所述瓣膜夹包括第一夹持部(11)、第二夹持部(12)和第三夹持部,所述第三夹持部具有第一子夹持部(13)和第二子夹持部(14),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11)和第一子夹持部(13)设置成在瓣膜支架处于工作状态时协同作用将二叶式人体瓣叶中的第一瓣叶夹持在瓣膜支架外部,所述第二夹持部(12)和第二子夹持部(14)设置成在瓣膜支架处于工作状态时协同作用将二叶式人体瓣叶中的第二瓣叶夹持在瓣膜支架外部。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瓣膜夹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瓣膜夹连接至所述瓣膜支架的连接部(151、152、153),所述连接部分别连接在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之间、第二夹持部(12)和第三夹持部之间、以及第三夹持部和第一夹持部(11)之间。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瓣膜夹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子夹持部(13)和第二子夹持部(14)之间的抵靠部(154),所述抵靠部(154)设置成在所述瓣膜支架处于压缩状态时抵靠于所述瓣膜支架。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抵靠部(154)上设有保持杆(155),所述保持杆设置成在所述瓣膜支架处于压缩状态且所述第一子夹持部(13)和第二子夹持部(14)处于张开状态时保持所述抵靠部(154)抵靠于所述瓣膜支架。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持部(11)、第二夹持部(12)、第一子夹持部(13)和第二子夹持部(14)均呈具有弧底和成对顶端的V形,所述第一夹持部(11)和第一子夹持部(13)中的至少一个的弧底设置成在所述瓣膜支架处于工作状态时抵靠第一瓣叶的窦部,第二夹持部(12)和第二子夹持部(14)中的至少一个的弧底设置成在所述瓣膜支架处于工作状态时抵靠第二瓣叶的窦部。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151、152、153)和所述抵靠部(154)均连接在相邻夹持部的V形顶端之间。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151、152、153)设置成在连接至所述瓣膜支架时沿瓣膜支架周向均匀分布。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弧底和第一子夹持部的弧底之间缝合有织物,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弧底和第二子夹持部的弧底之间缝合有织物。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一子夹持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弧底设有通孔,所述第二夹持部和第二子夹持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弧底设有通孔,所述保持杆的自由端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填充有显影材料。
[0015]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疾病的瓣膜移植物,包括:瓣膜支架;连接至所述瓣膜支架的内部的人工瓣叶;以及前述的瓣膜夹,所述瓣膜夹沿所述瓣膜支架的周向连接至所述瓣膜支架的外部。
[0016]由于将瓣膜夹的第三夹持部分为第一子夹持部和第二子夹持部,并且子夹持部分别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相配合夹持瓣叶,使得瓣膜夹具有两组(4个)弧底,可以针对二叶瓣畸形的关闭不全,适用于二叶瓣畸形(尤其是Type0型)的患者。同时该瓣叶夹又具有三个均匀分布的连接部,可方便与现有的人工心脏瓣膜支架相连接。
[0017]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各个方面、特征、优点等将在下文结合附图进行具体描述。根据以下结合附图的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面、特征、优点等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瓣膜夹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2是示出图1所示瓣膜夹连接至瓣膜支架时位于血管中的俯视示意图。
[0020]图3是示出图1所示瓣膜夹连接至瓣膜支架时在输送过程中的示意图。
[0021]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瓣膜夹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5是示出图4所示瓣膜夹连接至瓣膜支架时位于血管中的俯视示意图。
[0023]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瓣膜夹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7是示出图6所示瓣膜夹连接至瓣膜支架时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8是Type0、Type1和Type2型二叶瓣畸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各个方面、特征以及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应当理解,下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只用于举例说明,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实质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各种不同的组合。
[0027]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心脏瓣膜移植物,该瓣膜移植物包括瓣膜支架2、连接于瓣膜支架内部的人工瓣叶,以及沿瓣膜支架的周向连接于瓣膜支架外部的瓣膜夹1。瓣膜支架可以是现有的适用于三弧底瓣膜夹(即3个夹持部)的支架,瓣膜支架上沿周向设有3个连接部用于供瓣膜夹连接。为了使瓣膜移植物能够适用于二叶瓣畸形(尤其是Type0型)的患者,本专利技术中将现有的三弧底瓣膜夹的其中一个夹持部改为两个子夹持部以分开夹持两个人体瓣叶。
[0028]【实施例1】
[0029]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瓣膜夹进行具体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瓣膜夹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瓣膜夹连接至瓣膜支架时位于血管中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示出图1所示瓣膜夹连接至瓣膜支架时在输送过程中的示意图。
[0030]如图1至图3所示,瓣膜夹1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疾病的瓣膜夹(1),其特征在于,所述瓣膜夹包括第一夹持部(11)、第二夹持部(12)和第三夹持部,所述第三夹持部具有第一子夹持部(13)和第二子夹持部(14),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11)和第一子夹持部(13)设置成在瓣膜支架处于工作状态时协同作用将二叶式人体瓣叶中的第一瓣叶夹持在瓣膜支架外部,所述第二夹持部(12)和第二子夹持部(14)设置成在瓣膜支架处于工作状态时协同作用将二叶式人体瓣叶中的第二瓣叶夹持在瓣膜支架外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瓣膜夹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瓣膜夹连接至所述瓣膜支架的连接部(151、152、153),所述连接部分别连接在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12)之间、第二夹持部(12)和第三夹持部之间、以及第三夹持部和第一夹持部(11)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瓣膜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瓣膜夹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子夹持部(13)和第二子夹持部(14)之间的抵靠部(154),所述抵靠部(154)设置成在所述瓣膜支架处于压缩状态时抵靠于所述瓣膜支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瓣膜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154)上设有保持杆(155),所述保持杆设置成在所述瓣膜支架处于压缩状态且所述第一子夹持部(13)和第二子夹持部(14)处于张开状态时保持所述抵靠部(154)抵靠于所述瓣膜支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瓣膜夹,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辉夏小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昕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