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穴位刺激改善睡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6138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穴位刺激改善睡眠装置,属于中医穴位刺激治疗技术领域,针对了通过刺激四神聪穴位进行改善睡眠治疗时操作不便以及治疗人员的体验感不佳,治疗效果较差的问题,包括头枕,头枕还包括放置槽,放置槽开设于头枕的底部外侧壁,放置槽的内壁固定有收纳框;本发明专利技术治疗人员通过将颈部放置于头枕上,在进行休憩的同时通过驱动马达的驱动,使得四个穴位按摩块对四神聪穴位进行往复按压处理,从而对头部四神聪穴位进行刺激治疗,可大大提高治疗人员的体验感和治疗效果,并且通过穴位按摩块对四神聪穴位进行按压刺激治疗时,无需人为对其进行按压刺激治疗,可大大节省劳动力。省劳动力。省劳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穴位刺激改善睡眠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医穴位刺激治疗
,具体涉及一种中医穴位刺激改善睡眠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人体的压力越来越大,神情越来越紧张,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伴随着假性失眠,即为人体在睡眠的时候,会一直回忆白天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进而造成长久无法入睡,精神烦噪,随着假性失眠的次数增多,假性失眠会变成失眠,而失眠又会导致人体精神萎靡、注意力下降、记忆力下降等等问题,严重的,长期的失眠会导致人体神经萎缩、癫痫、心血管病一系列的疾病,威胁人体的身体健康。人们处于睡眠状态中时,可以使人们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复,适量的睡眠有助于人们日常的工作和学习;科学提高睡眠质量,是人们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保障。西医对人体治疗失眠的时候大多时候都是服用安眠药,安眠药是一种临床上用的镇静、催眠和抗焦虑药,虽然安眠药能够能短期内迅速诱导人体入睡,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延长睡眠时间和提高睡眠质量,但是随着服用次数增加,人体会对安眠药产生抗药性,使得安眠药的效果越来越弱,甚至起不了任何效果,相反的,当安眠药起不到任何效果的时候,人体的失眠将更加严重,而中医对人体治疗失眠通常是对穴位进行刺激按摩处理,从而大大改善人体的睡眠质量,目前对失眠治疗通常是对百会穴四周的四神聪穴位进行刺激按摩处理,在对四神聪穴进行刺激按摩处理时,其存在以下不足:

由于四神聪穴位位于头顶百会穴前后左右各一寸位置,自行对其进行刺激按摩处理时较难找准四神聪穴位的准确位置,并且自行对其刺激按摩时存在极大的不便利性;

若由他人进行穴位刺激按摩处理,增大他人的工作量,并且他人进行穴位刺激按摩时治疗人员需保持坐立姿势,久坐会极大影响治疗人员的体验感。因此,需要一种中医穴位刺激改善睡眠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过刺激四神聪穴位进行改善睡眠治疗时操作不便以及治疗人员的体验感不佳,治疗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穴位刺激改善睡眠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穴位刺激改善睡眠装置,包括头枕,所述头枕还包括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开设于所述头枕的底部外侧壁,所述放置槽的内壁固定有收纳框,所述收纳框的底部内壁固定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滑轨,每个所述滑轨的外表面均滑动连接有滑动座,两个所述滑动座的顶面均固定有转动套,两个所述转动套的相对面均固定有弹性牵引带,两个所述弹性牵引带之间转动连接有穴位按压机构;
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安装槽开设于所述头枕的外侧壁并与所述放置槽连通,两个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均插接有与所述收纳框固定的安装块,两个所述安装块的外表面均设置有与滑动座相配合的限位机构;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穴位按压机构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于两个所述弹性牵引带的相对面转动连接,所述定位块的内表面固定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内端固定有定位罩,所述定位柱的外围设置有四个呈对称分布的按压柱,所述按压柱的内端固定有穴位按摩块,所述按压柱的外端固定有贯穿所述定位块的按压杆,所述按压杆的外表面紧固套接有固定套,所述按压杆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块和所述固定套固的相对面固定的复位弹簧;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固定于所述定位块的外表面,所述定位块的外表面固定有驱动马达,所述安装框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端同轴固定,所述转轴的顶端外表面紧固套接有齿轮,所述安装框的顶面内壁转动连接有齿形圈,所述齿形圈与所述齿轮之间啮合连接,所述齿形圈的内表面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内壁固定有四个呈对称分布的挤压凸起,每个所述按压杆的外端面固定有与挤压凸起相配合的按压凸起。进一步值得说明的是,所述按压凸起呈半球状设置,所述按压凸起的球面直径与所述环形槽的竖直截面直径大小相等,所述挤压凸起的外表面呈弧面设置。更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齿形圈的外表面直径与所述安装框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大小相等,所述穴位按摩块的外表面一体设置有多个呈均匀分布的凸圆。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定位柱与所述按压柱均呈两段式伸缩杆设置,所述定位柱和所述按压柱的内表面分别设置有压紧弹簧a和压紧弹簧b,所述定位套的外表面至定位块的距离大于穴位按摩块至定位块的距离。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齿形槽,所述齿形槽开设于所述滑动座的顶面,所述齿形槽的内壁插接有限位齿块;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固定于所述安装块的外壁,所述导向套的内表面滑动贯穿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齿块的外表面固定,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固定有拉杆,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分别与所述限位齿块和导向套的相对面固定的限位弹簧。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限位杆与所述拉杆之间呈T形设置。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弹性牵引带的外表面固定有紧固螺纹杆,所述紧固螺纹杆贯穿所述转动套,所述转动套的外表面贴合设置有与紧固螺纹杆螺纹连接的紧固螺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中医穴位刺激改善睡眠装置,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1)治疗人员通过将颈部放置于头枕上,在进行休憩的同时通过驱动马达的驱动,使得四个穴位按摩块对四神聪穴位进行往复按压处理,从而对头部四神聪穴位进行刺激治疗,可大大提高治疗人员的体验感和治疗效果,并且通过穴位按摩块对四神聪穴位进行按压刺激治疗时,无需人为对其进行按压刺激治疗,可大大节省劳动力。(2)通过紧固螺母和紧固螺纹杆对弹性牵引带的紧固安装,完成对定位块的初步
调整,再通过定位块在弹性牵引带上进行细调,使得四个穴位按摩块与四神聪穴位一一对应通过大大提高对穴位按压刺激治疗的精准性,一定程度上提高穴位按摩块的按压刺激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收纳框与放置槽处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导向套处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图3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穴位按压机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穴位按压机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滑轨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头枕;2、放置槽;3、收纳框;4、滑轨;5、滑动座;6、转动套;7、弹性牵引带;8、穴位按压机构;81、定位块;82、定位柱;83、定位罩;84、按压柱;85、穴位按摩块;86、按压杆;87、固定套;88、复位弹簧;89、安装框;810、驱动马达;811、转轴;812、齿轮;813、齿形圈;814、环形槽;815、挤压凸起;816、按压凸起;9、安装槽;10、安装块;11、限位机构;111、齿形槽;112、限位齿块;113、导向套;114、限位杆;115、拉杆;116、限位弹簧;12、压紧弹簧a;13、压紧弹簧b;14、紧固螺纹杆;15、紧固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为了使得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穴位刺激改善睡眠装置,包括头枕(1),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1)还包括放置槽(2),所述放置槽(2)开设于所述头枕(1)的底部外侧壁,所述放置槽(2)的内壁固定有收纳框(3),所述收纳框(3)的底部内壁固定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滑轨(4),每个所述滑轨(4)的外表面均滑动连接有滑动座(5),两个所述滑动座(5)的顶面均固定有转动套(6),两个所述转动套(6)的相对面均固定有弹性牵引带(7),两个所述弹性牵引带(7)之间转动连接有穴位按压机构(8);安装槽(9),所述安装槽(9)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安装槽(9)开设于所述头枕(1)的外侧壁并与所述放置槽(2)连通,两个所述安装槽(9)的内壁均插接有与所述收纳框(3)固定的安装块(10),两个所述安装块(10)的外表面均设置有与滑动座(5)相配合的限位机构(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穴位刺激改善睡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穴位按压机构(8)包括定位块(81),所述定位块(81)于两个所述弹性牵引带(7)的相对面转动连接,所述定位块(81)的内表面固定有定位柱(82),所述定位柱(82)的内端固定有定位罩(83),所述定位柱(82)的外围设置有四个呈对称分布的按压柱(84),所述按压柱(84)的内端固定有穴位按摩块(85),所述按压柱(84)的外端固定有贯穿所述定位块(81)的按压杆(86),所述按压杆(86)的外表面紧固套接有固定套(87),所述按压杆(86)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块(81)和所述固定套(87)固的相对面固定的复位弹簧(88);安装框(89),所述安装框(89)固定于所述定位块(81)的外表面,所述定位块(81)的外表面固定有驱动马达(810),所述安装框(89)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有转轴(811),所述转轴(811)与所述驱动马达(810)的输出端同轴固定,所述转轴(811)的顶端外表面紧固套接有齿轮(812),所述安装框(89)的顶面内壁转动连接有齿形圈(813),所述齿形圈(813)与所述齿轮(812)之间啮合连接,所述齿形圈(813)的内表面开设有环形槽(814),所述环形槽(814)的内壁固定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玉洁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