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途径减污降碳的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6103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途径减污降碳的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缺氧池和第二好氧池,所述第一缺氧池与所述第一好氧池之间的隔离壁下端设置有过水孔,所述第一缺氧池上端设置有一体化多功能井盖,所述多功能井盖下端设置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联通所述第一缺氧池与第一好氧池,所述第一好氧池上端设置有第三导气管,所述第三导气管连接所述第二好氧池,所述第一好氧池与所述第二缺氧池之间设置有载体截留池,不仅可以高效吸附污染物,而且可以作为微生物载体,提高生化池污泥浓度,密闭运行的好氧池内的微正压可被利用来提高水流的喷射速度,利用水流余压提高载体截留池内旋流分离的效果,提高载体回收率。提高载体回收率。提高载体回收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途径减污降碳的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生化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多途径减污降碳的污水生化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污水处理二次污染问题逐渐成为国家聚焦的关键问题。污水处理中除臭工艺的运行成本与日俱增,正逐渐成为污水处理厂的主要运行成本之一,而非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已不可忽视。生化池作为污水处理的核心工艺是全厂的主要臭气来源之一。生化池厌氧段、缺氧段恶臭气体浓度高,而好氧段由于鼓风曝气的原因而产生大量恶臭尾气,这些气体均需有组织的收集和去除,造成较大的投资和处理成本。尾气中也夹杂着甲烷、氧化亚氮等污水处理中间产物,如不加以处理处置也会导致温室气体的无序排放。
[0003]针对上述问题,基于“由浓化淡,由淡化无”的构思理念,本专利技术开发了一种多途径减污降碳的污水高效生化处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不仅可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而且可以将二次污染物和非二温室气体截留、吸附溶解、去除,大幅度降低缺氧段的臭气浓度和好氧段的尾气产生量,从而从源头上一劳永逸的解决的生化池尾气除臭成本高的问题。可以在地上污水厂、地埋式污水厂等多场景使用。尤其在地埋式污水厂中,对节地、节能、减污、降碳、减少投资等方面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途径减污降碳的污水生化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不仅可以高效吸附污染物,而且可以作为微生物载体,提高生化池污泥浓度,密闭运行的好氧池内的微正压可被利用来提高水流的喷射速度,利用水流余压提高载体截留池内旋流分离的效果,提高载体回收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途径减污降碳的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包括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缺氧池和第二好氧池,所述第一缺氧池与所述第一好氧池之间的隔离壁下端设置有过水孔,所述第一缺氧池上端设置有一体化多功能井盖,所述多功能井盖下端设置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联通所述第一缺氧池与第一好氧池,所述第一好氧池上端设置有第三导气管,所述第三导气管连接所述第二好氧池,所述第一好氧池与所述第二缺氧池之间设置有载体截留池,所述载体截留池上端靠近所述第一好氧池一侧设置有水背压阀,所述水背压阀连接所述第一好氧池,所述第二缺氧池一侧设置有进水水封,所述进水水封与所述载体截留池连接,所述第二缺氧池与所述第二好氧池之间通过底部第二过水孔连接,所述第二过水孔上端设置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二好氧池内设置有第一射流曝气机和第二射流曝气机,所述第一射流曝气机连接所述第三导气管,所述第二射流曝气机连接臭氧接触池尾氧,所述第三导气管上端设置有负压吸气阀。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缺氧池一侧设置有进水压力管,所述进水压力管下端设置有回
流管,所述回流管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缺氧池,所述回流管另一端连接所述载体截留池,所述回流管上设置有内回流泵,所述第一缺氧池底部设置有搅拌器,所述第一缺氧池为全密封反应池。
[0007]优选的,所述导气管为直角导气管,直角一侧设置于所述第缺氧池内,第一缺氧池内部压力设置为V1,第二好氧池内部压力设置为V2,通过所述缺氧池内不断反应产生气体,当V1>V2时,所述直角导气管内气体由第一缺氧池向第一好氧池内移动,污水通过第一缺氧池底部的透水孔向所述第一好氧池流动。
[0008]优选的,所述载体截留池为圆柱形池体,所述载体截留池边沿设置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延所述圆柱形载体截留池的切线方向设置,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好氧池出水口连接,所述水背压阀设定开启压力为V3,当V2>V3时,所述第一好氧池内出水向所述载体截留池内喷射。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好氧池出水从切线方向的进水口进入截留池内,出水在所述载体截留池内形成旋流向下运动,通过微正压进水的高流速旋流分离,污水中的生物载体和大粒径活性污泥向下进入载体截留池底部,通过回流管传输至所述第一缺氧池内。
[0010]优选的,所述载体截留池内设置有导流伞,所述导流伞包括伞头和伞柄,所述伞头设置于所述载体截留池的中部引导块上,所述引导块包括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所述左固定块与所述右固定块之间设置下沉通道,所述下沉通道上端设置所述导流伞,所述下沉通道与所述导流伞成间隙距离设置,所述伞柄固定于所述载体截留池上部。
[0011]优选的,所述导流伞外侧设置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安装于所述载体截留池内部上,所述导流伞穿过所述导流筒设置。
[0012]优选的,所述一体化多功能井盖包括水喷头、照明摄像装置和盖体,所述盖体下端设置所述水喷头与所述照明摄像装置。
[0013]优选的,一种多途径减污降碳的污水生化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污水生化处理中,第一缺氧池产生的缺氧尾气主要包括氮气及其他混合臭气,第一好氧池产生的好氧尾气主要为曝气后的尾气,通过将第一缺氧池完全密封,抑制尾气散逸可以积蓄缺氧尾气并产生气压,随着V1增大,第一缺氧池的液位受V1压力而不断下降,当气压V1>V2时,第一缺氧池内的尾气通过导气管进入第一好氧池中,通过鼓风曝气管与第一好氧池中活性污泥混合,尾气中的污染物可以溶解在第一好氧池中;
[0015]S2:通过将第一好氧池完全密封,抑制尾气散逸可以积蓄第一好氧池尾气并产生气压V2,水背压阀设定开启压力为V3,可以控制第一好氧池中的微压力,当当V2>V3时,第一好氧池出水进入载体截留池,第一好氧池出水从切线方向进入截留池内,并在截留池内形成旋流向下运动,通过V2>V3微正压进水的高流速旋流分离,再次过程中,流体先旋流向下至导流伞后再通过导流筒旋流竖流复合向上,通过该流态设置,污水中的生物载体和大粒径活性污泥向下进入载体截留池底部,同时载体截留池的出水进入第二缺氧池中,污水中的生物载体和大粒径活性污泥通过内回流泵回流至第一缺氧池,通过调节回流泵的流量可以在保证载体充分截留的同时尽可能的回流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保证缺氧池内反硝化、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脱氮反应的进行;
[0016]S3:载体截留池出水进入第二缺氧池中,进一步进行脱氮反应。第二缺氧池进水处设置水封以保障第二缺氧池内的微正压,进一步进行脱氮反应,第二缺氧池出水通过底部
第二过水孔进入第二好氧池,第二好氧池通过第一射流曝气机和第二射流曝气机可以吸收第一好氧池产生的尾气,当第一好氧池氧气不足时,可以通过负压吸气阀从大气中补气,通过第二好氧池的第一射流曝气机和第二射流曝气机完成尾气处理。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生化处理池投加吸附性强的亲水亲泥粉末载体,载体粒径50

200um不等,不仅可以高效吸附污染物,而且可以作为微生物载体,提高生化池污泥浓度。
[0019]2.缺氧池密闭运行,无恶臭气体、温室气体散逸;进水进泥跌水时,也不会导致跌水充氧,造成缺氧池好氧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途径减污降碳的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包括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缺氧池和第二好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氧池与所述第一好氧池之间的隔离壁下端设置有过水孔,所述第一缺氧池上端设置有一体化多功能井盖,所述多功能井盖下端设置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联通所述第一缺氧池与第一好氧池,所述第一好氧池上端设置有第三导气管,所述第三导气管连接所述第二好氧池,所述第一好氧池与所述第二缺氧池之间设置有载体截留池,所述载体截留池上端靠近所述第一好氧池一侧设置有水背压阀,所述水背压阀连接所述第一好氧池,所述第二缺氧池一侧设置有进水水封,所述进水水封与所述载体截留池连接,所述第二缺氧池与所述第二好氧池之间通过底部第二过水孔连接,所述第二过水孔上端设置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二好氧池内设置有第一射流曝气机和第二射流曝气机,所述第一射流曝气机连接所述第三导气管,所述第二射流曝气机连接臭氧接触池尾氧,所述第三导气管上端设置有负压吸气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途径减污降碳的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氧池一侧设置有进水压力管,所述进水压力管下端设置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缺氧池,所述回流管另一端连接所述载体截留池,所述回流管上设置有内回流泵,所述第一缺氧池底部设置有搅拌器,所述第一缺氧池为全密封反应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途径减污降碳的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为直角导气管,直角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一缺氧池内,第一缺氧池内部压力设置为V1,第二好氧池内部压力设置为V2,通过所述第一缺氧池内不断反应产生气体,当V1>V2时,所述直角导气管内气体由第一缺氧池向第一好氧池内移动,污水通过第一缺氧池底部的过水孔向所述第一好氧池流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途径减污降碳的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截留池为圆柱形池体,所述载体截留池边沿设置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延所述圆柱形载体截留池的切线方向设置,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好氧池出水口连接,所述水背压阀设定开启压力为V3,当V2>V3时,所述第一好氧池内出水向所述载体截留池内喷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途径减污降碳的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好氧池出水从切线方向的进水口进入截留池内,出水在所述载体截留池内形成旋流向下运动,通过微正压进水的高流速旋流分离,污水中的生物载体和大粒径活性污泥向下进入载体截留池底部,通过回流管传输至所述第一缺氧池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途径减污降碳的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截留池内设置有导流伞,所述导流伞包括伞头和伞柄,所述伞头设置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羽廷纪威吴宜全夏艺珺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