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ET挤出后冷却机构,冷却仓内部开设有若干冷却通道,冷却通道两端与外部相连通,冷却通道的截面为U形结构,冷却仓顶部设置有顶盖,顶盖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进水机构,回流水箱上表面为敞口,冷却仓架设于回流水箱的上表面,冷却通道的布设方向与回流水箱的长度方向一致,回流水箱底部设置有固定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冷却仓内部开设有若干冷却通道,每个冷却通道顶部均设置有分支进水接口,通过分支进水接口将冷却水倒入各个冷却通道中,并且通过流动的水和挤出后的条状PET持续接触并换热,冷却效果大大提高,冷却通道的截面为U形结构的,并且采用直线型,可实现条状PET直进直出,不会对产品形状造成影响。不会对产品形状造成影响。不会对产品形状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ET挤出后冷却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PET冷却机构
,具体为一种PET挤出后冷却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PET融化并挤出后,进行拉料,随后立刻进行冷却处理,随后在切粒,目前水冷却设备的使用方式一般是水流直接喷在PET上,接触时间短,冷却效果不好,也有直接浸入水槽中,这种方式因为条状的PET进出和离开水槽均需要有一定的角度,所以还需要安装转向辊,并且经过转向辊时,条状PET的截面也不会是圆形,底部会稍微变成扁平状,导致产品的形状会受影响,因此,亟待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ET挤出后冷却机构,冷却仓内部开设有若干冷却通道,每个冷却通道顶部均设置有分支进水接口,通过分支进水接口将冷却水倒入各个冷却通道中,并且通过流动的水和挤出后的条状PET持续接触并换热,冷却效果大大提高,冷却通道的截面为U形结构的,并且采用直线型,可实现条状PET直进直出,不会对产品形状造成影响,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ET挤出后冷却机构,包括冷却机构、支撑回流机构;
[0005]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冷却仓、顶盖、进水机构,所述冷却仓内部开设有若干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两端与外部相连通,所述冷却通道的截面为U形结构,所述冷却仓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进水机构;所述进水机构包括分支进水接口、多通管道及总进水接口,所述分支进水接口有若干个,所述分支进水接口设置于顶盖且位于各个冷却通道处,所述分支进水接口均与多通管道相连,所述多通管道顶部设置有总进水接口;
[0006]所述支撑回流机构包括回流水箱,所述回流水箱上表面为敞口,所述冷却仓架设于回流水箱的上表面,所述冷却通道的布设方向与回流水箱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回流水箱底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回流水箱顶部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架设置有支撑辊。
[0007]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PET挤出后冷却机构,其中,所述回流水箱两侧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回流水箱两侧且位于凹槽处设置有托板,所述回流水箱两侧支撑于托板上表面并通过螺栓相连,以实现冷却仓的安装及支撑。
[0008]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PET挤出后冷却机构,其中,所述回流水箱底部的一侧设置有排水口,以实现水的排出。
[0009]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PET挤出后冷却机构,其中,所述分支进水接口与对应的冷却通道相互连通,以实现冷却水能从分支进水接口进入冷却通道。
[0010]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PET挤出后冷却机构,其中,所述顶盖通过螺栓与冷却仓顶部相连,以便于顶盖的安装和拆卸。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冷却仓内部开设有若干冷却通道,每个冷却通道顶部均设置有分支进水接口,通过分支进水接口将冷却水倒入各个冷却通道中,并且通过流动的水和挤出后的条状PET持续接触并换热,冷却效果大大提高。
[0013](2)冷却通道的截面为U形结构的,并且采用直线型,可实现条状PET直进直出,不会对产品形状造成影响。
[0014](3)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并且冷却水直接流到下方的回流水箱中,可实现循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冷却仓1、顶盖2、冷却通道3、分支进水接口4、多通管道5、总进水接口6、回流水箱7、固定板8、支撑辊9、托板10、排水口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两侧”、“一端”、“另一端”“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请参阅图1
‑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PET挤出后冷却机构,包括冷却机构、支撑回流机构;冷却机构包括冷却仓1、顶盖2、进水机构,冷却仓1内部开设有若干冷却通道3,冷却通道3两端与外部相连通,冷却通道3的截面为U形结构,冷却仓1顶部设置有顶盖2,顶盖2通过螺栓与冷却仓1顶部相连,顶盖2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进水机构;进水机构包括分支进水接口4、多通管道5及总进水接口6,分支进水接口4有若干个,分支进水接口4设置于顶盖2且位于各个冷却通道3处,分支进水接口4与对应的冷却通道3相互连通,分支进水接口4均与多通管道5相连,多通管道5顶部设置有总进水接口6;支撑回流机构包括回流水箱7,回流水箱7上表面为敞口,冷却仓1架设于回流水箱7的上表面,回流水箱7两侧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回流水箱7两侧且位于凹槽处设置有托板10,回流水箱7两侧支撑于托板10上表面并通过螺栓相连,冷却通道3的布设方向与回流水箱7的长度方向一致,回流水箱7底部的一侧设置有排水口11,回流水箱7底部设置有固定板8,回流水箱7顶部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架设置有支撑辊9。
[0021]安装方法及使用原理:将冷却仓1底部支撑于回流水箱7的凹槽内,并通过螺栓与托板10相连,接着将顶盖2通过螺栓安装在冷却仓1顶部,接着将多通管道5的分支端分别与
分支进水接口4相连,总进水接口6连接冷却水管道,回流循环管道连接回流水箱7的排水口11,完成安装。使用时,将挤出后的条状PET牵引并引导到各个冷却通道3内,通过冷却水管道进行供水,通过总进水接口6及多通管道5进入各个分支进水接口4,并从分支进水接口4进入各个冷却通道3内,流动水冲刷前进的条状PET,并从冷却通道3的两端排出到回流水箱7中,再通过水泵重新回到总进水接口6。本技术结构合理,冷却仓1内部开设有若干冷却通道3,每个冷却通道3顶部均设置有分支进水接口4,通过分支进水接口4将冷却水倒入各个冷却通道3中,并且通过流动的水和挤出后的条状PET持续接触并换热,冷却效果大大提高;冷却通道3的截面为U形结构的,并且采用直线型,可实现条状PET直进直出,不会对产品形状造成影响;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并且冷却水直接流到下方的回流水箱7中,可实现循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0022]本技术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0023]最后所要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ET挤出后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机构、支撑回流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冷却仓(1)、顶盖(2)、进水机构,所述冷却仓(1)内部开设有若干冷却通道(3),所述冷却通道(3)两端与外部相连通,所述冷却通道(3)的截面为U形结构,所述冷却仓(1)顶部设置有顶盖(2),所述顶盖(2)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进水机构;所述进水机构包括分支进水接口(4)、多通管道(5)及总进水接口(6),所述分支进水接口(4)有若干个,所述分支进水接口(4)设置于顶盖(2)且位于各个冷却通道(3)处,所述分支进水接口(4)均与多通管道(5)相连,所述多通管道(5)顶部设置有总进水接口(6);所述支撑回流机构包括回流水箱(7),所述回流水箱(7)上表面为敞口,所述冷却仓(1)架设于回流水箱(7)的上表面,所述冷却通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迎弟,高源,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胜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