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波音公司专利>正文

增材制造和生成设计液压梭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5627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03
本申请涉及增材制造和生成设计液压梭阀。所述梭阀包括具有基本上一致的第一流体管线的第一入口和具有基本上一致的第二流体管线的第二入口。歧管腔室与第一流体管线和第二流体管线连通,并且出口具有在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之间的第三流体管线。第三流体管线具有沿着第三流体管线的第三长度基本上一致的第三内半径。阀芯设置在歧管腔室中。保持特征部设置在歧管腔室中并且被构造成将阀芯保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这二者中的一者处。在第一位置处,阀芯阻塞第一入口;在第二位置处,阀芯阻塞第二入口,但出口保持打开。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出口和歧管腔室一体地形成为单体式主体。出口和歧管腔室一体地形成为单体式主体。出口和歧管腔室一体地形成为单体式主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材制造和生成设计液压梭阀


[0001]本公开涉及增材制造和生成设计液压梭阀。

技术介绍

[0002]梭阀是一种液压系统部件,梭阀具有两个流体入口和一个流体出口,但其允许流体一次仅从一个入口流到出口。换句话说,梭阀允许流体从第一入口流到出口,或者从第二入口流到出口,但不是同时允许两者。根据两个入口中的相对流体压力,梭阀可在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之间切换流体流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梭阀。该梭阀包括第一入口,该第一入口具有与第一流体管线连通的第一联接区域。第一流体管线具有第一内半径,该第一内半径沿第一入口的第一长度基本上一致。该梭阀还包括第二入口,该第二入口具有与第二流体管线连通的第二联接区域。第二流体管线具有第二内半径,该第二内半径沿第二入口的第二长度基本上一致。梭阀还包括歧管腔室,该歧管腔室与第一流体管线连通且与第一联接区域相反,并且与第二流体管线连通且与第二联接区域相反。该梭阀还包括出口,该出口具有与第三流体管线连通的第三联接区域。第三流体管线与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之间的歧管腔室连通。第三流体管线具有沿第三流体管线的第三长度基本上一致的第三内半径。梭阀还包括设置在歧管腔室中的阀芯。该梭阀还包括保持特征部,该保持特征部设置在歧管腔室中并且被构造成将阀芯保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这二者中的一者处。在第一位置处,阀芯的第一端阻塞第一入口。在第二位置处,阀芯的第二端阻塞第二入口。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处,出口保持打开。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出口和歧管腔室一体地形成为单体式主体。r/>[0004]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增材制造工艺形成一体形成的单体式主体。该一体形成的单体式主体还包括第一入口,该第一入口具有与第一流体管线连通的第一联接区域。第一流体管线具有沿第一入口的第一长度基本上一致的第一内半径。该一体形成的单体式主体还包括第二入口,该第二入口具有与第二流体管线连通的第二联接区域。第二流体管线具有沿第二入口的第二长度基本上一致的第二内半径。该一体形成的单体式主体还包括歧管腔室,该歧管腔室与第一流体管线连通且与第一联接区域相反,并与第二流体管线连通且与第二联接区域相反。该一体形成的单体式主体还包括出口,该出口具有与第三流体管线连通的第三联接区域。第三流体管线与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之间的歧管腔室连通。第三流体管线具有沿第三流体管线的第三长度基本上一致的第三内半径。该方法还包括将阀芯插入歧管腔室中。该方法还包括将保持特征部插入歧管腔室中,该保持特征部被构造成将阀芯保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这二者中的一者处。在第一位置处,阀芯的第一端阻塞第一入口。在第二位置处,阀芯的第二端阻塞第二入口。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处,出口保持打开。
[0005]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飞行器。该飞行器包括机身和连接到机身的起
落架系统。飞行器可包括连接到起落架系统的液压制动系统。液压制动系统可以包括梭阀。该梭阀包括第一入口,该第一入口具有与第一流体管线连通的第一联接区域。第一流体管线具有第一内半径,该第一内半径沿第一入口的第一长度基本上一致。该梭阀还包括第二入口,该第二入口具有与第二流体管线连通的第二联接区域。第二流体管线具有第二内半径,该第二内半径沿第二入口的第二长度基本上一致。梭阀还包括歧管腔室,该歧管腔室与第一流体管线连通且与第一联接区域相反,并且与第二流体管线连通且与第二联接区域相反。该梭阀还包括出口,该出口具有与第三流体管线连通的第三联接区域。第三流体管线与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之间的歧管腔室连通。第三流体管线具有沿第三流体管线的第三长度基本上一致的第三内半径。梭阀还包括设置在歧管腔室中的阀芯。该梭阀还包括保持特征部,该保持特征部设置在歧管腔室中并且被构造成将阀芯保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这二者中的一者处。在第一位置处,阀芯的第一端阻塞第一入口。在第二位置处,阀芯的第二端阻塞第二入口。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处,出口保持打开。第一入口、第二入口、出口和歧管腔室一体地形成为单体式主体。
[0006]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将从以下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中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0007]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其中可放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梭阀的飞行器。
[0008]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梭阀的符号。
[0009]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梭阀的框图。
[0010]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
[0011]图5示出了现有技术的梭阀。
[0012]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使用增材制造技术制造的梭阀。
[0013]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使用增材制造技术制造的用于梭阀的适配器。
[0014]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制造和维护方法。
[0015]图9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飞行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一致性,各图中的相同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以下详细描述中,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更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然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本专利技术。在其它情况下,没有详细描述公知的特征,以避免不必要地使描述复杂化。
[0018]在整个申请中,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可以用作元件(即,申请中的任何名词)的形容词。除非明确公开,序数的使用不是暗示或创建元件的任何特定顺序,也不是将任何元件限制为仅单个元件,例如通过使用术语“之前”、“之后”、“单个”和其它这样的术语。相反,序数的使用是为了区分元件。作为示例,第一元件不同于第二元件,并且第一元件
可以包含多于一个元件并且在元件的顺序中在第二元件之后(或之前)。
[0019]术语“基本上”在相对于可以被测量的物理性质使用时,是指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工程师或制造技术人员预期或确定的工程公差。工程公差的精确量化程度取决于生产的产品和测量的技术性能。对于非限制性示例,如果两个角度的值在彼此的百分之十内,则两个角度可以是“基本全等的”。然而,如果工程师确定特定产品的工程公差应该更严格,则“基本全等的”可以是具有在彼此的百分之一内的值的两个角度。同样,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工程公差可放宽,使得“基本全等的”的角度具有在彼此的百分之二十内的值。在任何情况下,普通技术人员能够评估什么是对于特定产品的可接受的工程公差,并且因此能够评估如何确定由术语“基本上”所预期的测量的变化。
[0020]如本文所用,术语“连接到”预期至少两种含义。在第一种含义上,除非另有说明,“连接到”是指部件A至少在某一点上与部件B分离,但是随后以固定或可移除地附接的布置连结到部件B。在第二种含义上,除非另有说明,“连接到”是指部件A可以与部件B一体形成。因此,例如,假设平底锅的底部“连接到”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梭阀,所述梭阀包括:第一入口,所述第一入口具有与第一流体管线连通的第一联接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流体管线包括沿着所述第一入口的第一长度基本上一致的第一内半径;第二入口,所述第二入口具有与第二流体管线连通的第二联接区域,其中,所述第二流体管线包括沿着所述第二入口的第二长度基本上一致的第二内半径;歧管腔室,所述歧管腔室与所述第一流体管线连通且与所述第一联接区域相反,并且与所述第二流体管线连通且与所述第二联接区域相反;出口,所述出口具有与第三流体管线连通的第三联接区域,其中,所述第三流体管线与位于所述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二入口之间的所述歧管腔室连通,并且其中,所述第三流体管线包括沿着所述第三流体管线的第三长度基本上一致的第三内半径;阀芯,所述阀芯设置在所述歧管腔室中;以及保持特征部,所述保持特征部设置在所述歧管腔室中并且被构造成将所述阀芯保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这二者中的一者处,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阀芯的第一端阻塞所述第一入口,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阀芯的第二端阻塞所述第二入口,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出口保持打开;其中,所述第一入口、所述第二入口、所述出口和所述歧管腔室一体地形成为单体式主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阀,其中,所述第一入口的第一横截面、所述第二入口的第二横截面和所述出口的第三横截面基本上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梭阀,其中:所述出口从所述歧管腔室径向延伸第一距离,并且所述第三流体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K
申请(专利权)人:波音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