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SM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电缆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5343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电缆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该电缆连接器能够高效地组装、而且能够以稳定的状态压接电缆和触头且传输性能优异。该电缆连接器(1)中,绝缘体(5)具备:由侧面部相互接合的多个分割体(81、81)构成前部绝缘体(8);以及与前部绝缘体(8)的后方连接且连结分割体(81、81)的后部绝缘体(9),触头(4、4)以与电线(21、21)连接的连接部(43、43)从分割体(81)的后端面突出的状态埋设于分割体(81)并与其成为一体。体。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缆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车载设备等电子设备与电缆的电缆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以往,车载摄像机模块等电子设备与由多个电线构成的电缆的连接使用电缆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这种电缆连接器具备与各电线连接的触头和保持各触头的绝缘体,在将各电线的芯线压接于触头之后,将各触头压入于绝缘体,从而多个触头保持于绝缘体。
[0004]另外,在这种电缆连接器中,在触头沿纵横方向排列地配置于端面的情况下,难以同时按压多个触头,因此对每个触头压接各电线的芯线,压接后分别压入绝缘体。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0723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9]然而,在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由于对每个触头压接电线的芯线,并将其插入到绝缘体,因此若触头数量增加则组装工时增加,存在作业效率恶化之类的问题。
[0010]另外,在这种现有的电缆连接器中,由于对每个触头压接电线,并将其压入到绝缘体,因此产生组装上的参差不齐,存在触头间、电缆压接部间的距离不稳定,使传输性能产生个体差异之类的问题。
[0011]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以往的问题而提出的方案,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组装而且能够以稳定的状态压接电缆与触头,并且传输性能优异的电缆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0012]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0013]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问题的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电缆连接器具备:与由多个电线构成的电缆的各电线分别连接的多个触头;以及保持该多个触头的绝缘体,在上述电缆连接器中,上述绝缘体具备:由侧面部相互接合的多个分割体构成的前部绝缘体;以及与该前部绝缘体的后方连接且连结上述分割体的后部绝缘体,上述触头以与上述电线连接的连接部从上述分割体的后端面突出的状态埋设于上述分割体并与其成为一体。
[0014]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除了方案1的结构以外,上述连接部具备:从触头基部延伸出的基台部;以及支撑于该基台部的侧缘且前端侧压紧于上述基台部侧的压接片,插入在上述基台部与上述压接片之间的上述电线的芯线被上述压接片压接于上述基台部,上述压接片侧朝向上述分割体的接合面侧或者与该接合面相反侧的外侧面侧。
[0015]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除了方案1或2的结构以外,上述前部绝缘体具备贯穿于上述分割体间而形成的键槽部,上述后部绝缘体具备从前端面突出且与上述键槽部嵌合的
连结键部,在该连结键部的侧面或者上述键槽部的内侧面的一方,具备从该侧面或者内侧面突出且与形成于上述键槽的内侧面或者上述连结键部的侧面的卡合凹部卡合的卡合凸部。
[0016]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除了方案1~3中任一项的结构以外,上述后部绝缘体具备:在外侧面开口且分别收纳上述连接部的连接部收纳部;以及隔开该连接部收纳部间的遮断壁。
[0017]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电缆连接器的组装方法中,该电缆连接器具备:与由多个电线构成的电缆的各电线分别连接的多个触头;以及保持该多个触头的绝缘体,在该组装方法中,形成多个触头以与上述电线连接的连接部从后端面突出的状态被一体化的多个分割体,在将上述电线分别连接于各个该分割体的触头之后,在使该分割体向相互分离的方向移动的状态下,将后部绝缘体配置于上述分割体的后方,之后,将上述后部绝缘体连结于相互接合的多个分割体,使上述分割体一体化。
[0018]方案6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除了方案5的结构以外,上述连接部具备从连接器主体延伸出的基台部和支撑于该基台部的两侧缘的一对压接片,使该一对压接片间的开口部向上述分割体的一方的外侧面侧开口,使上述电线的芯线同时压接到构成各分割体的触头的多个连接部。
[0019]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的电缆连接器通过具备方案1的结构,从而不需要将触头压入到绝缘体,并且能够使触头间、连接部间的距离稳定,能够实现传输性能的提高。
[0021]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具备方案2的结构,从而能够同时压接与各分割体埋设为一体的多个触头和电线,能够实现组装工时的削减。
[0022]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具备方案3的结构,从而能够适当地连结分割体彼此,并且能够使前部绝缘体与后部绝缘体一体化。
[0023]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具备方案4的结构,从而能够适当地遮断连接部间。
[0024]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具备方案5的结构,从而能够在使多个触头与分割体一体化的状态下将电线连接于触头,不需要将触头压入到绝缘体,并且能够使触头间、连接部间的距离稳定,能够实现传输性能的提高。
[0025]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具备方案6的结构,从而能够同时压接与各分割体埋设为一体的多个触头和电线,能够实现组装工时的削减。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缆连接器的一例的立体图。
[0027]图2是表示拆下电缆连接器的外部罩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8]图3是表示拆下电缆连接器的屏蔽部件后的连接器主体的立体图。
[0029]图4是图3中的连接器主体的分解立体图。
[0030]图5(a)是表示图4中的后部绝缘体的主视图,图5(b)是其俯视图,图5(c)是其侧视图,图5(d)是其仰视图。
[0031]图6(a)是表示从前面侧观察图4中的构成前部绝缘体的分割体的立体图,图6(b)是从其后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图6(c)是表示接合分割体而成的前部绝缘体的后端面的状
态的图。
[0032]图7是表示图6(b)中的触头的放大立体图。
[0033]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缆连接器的组装方法中的各工序的主视图。
[0034]图9(a)是表示图8(a)所示的电线与触头的压接作业的状态的侧视图。图9(b)是图9(a)的A-A线向视放大剖视图。
[0035]图10是图8(c)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0036]图中:
[0037]1—电缆连接器,2—电缆,21—电线,22—外皮,23—芯线,3—连接器主体,4—触头,41—触头基部,411—主体片,412、413—支撑片,42—接触部,421—被支撑片,422—接触片,43—连接部,431—基台部,432—压接片,5—绝缘体,6—屏蔽部件,61—固定部件,7—外部罩,71—罩主体,711—连接器收纳部,712—凸缘部,72—后部罩,8—前部绝缘体,81—分割体,82—键槽部,83—卡合凹部,9—后部绝缘体,91—躯干部,92—连结键部,93—连接部收纳部,94—卡合凸部,11—支承台(平台),12—压接夹具(压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基于图1~图7所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电缆连接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图中符号1是电缆连接器。
[0039]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将电缆连接器1的对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连接器,具备:与由多个电线构成的电缆的各电线分别连接的多个触头;以及保持该多个触头的绝缘体,上述电缆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上述绝缘体具备:由侧面部相互接合的多个分割体构成的前部绝缘体;以及与该前部绝缘体的后方连接且连结上述分割体的后部绝缘体,上述触头以与上述电线连接的连接部从上述分割体的后端面突出的状态埋设于上述分割体并与其成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部具备:从触头基部延伸出的基台部;以及支撑于该基台部的侧缘且前端侧压紧于上述基台部侧的压接片,插入在上述基台部与上述压接片之间的上述电线的芯线被上述压接片压接于上述基台部,上述压接片侧朝向上述分割体的接合面侧或者与该接合面相反侧的外侧面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前部绝缘体具备贯穿于上述分割体间而形成的键槽部,上述后部绝缘体具备从前端面突出且与上述键槽部嵌合的连结键部,在该连结键部的侧面或者上述键槽部的内侧面的一方,具备从该侧面或者内侧面突出且与形成于上述键槽的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悟上原省吾
申请(专利权)人:SM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