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切式消融导管以及消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5081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0:51
本申请公开了斜切式消融导管以及消融系统,其中斜切式消融导管包括电极,所述电极包括位于近端的柱体和位于远端的尖端,所述尖端由若干个穿刺面对所述柱体斜切形成,所述电极内部带有换热介质流道,所述换热介质流道包括一条沿所述电极轴线延伸的主流道和多条连通在所述主流道的不同位置的分支流道;所述分支流道延伸至所述电极的外表面形成浸润孔,所述主流道输出的换热介质经由各分支流道分配并经由所述浸润孔流出。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电极的结构优化,实现的电极的功能集成。斜切式的电极尖端能够实现电极的穿刺功能;周向开设的浸润孔以及配套的换热介质流道能够向消融组织内灌注换热介质,使射频能量能够持续输出。输出。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斜切式消融导管以及消融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斜切式消融导管以及消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临床治疗中,通过外科手术进行切除仍是治疗早期肺癌的首选。但是,对于年龄较大、体质偏弱、心肺功能较差或者存在并发症等情况肺癌患者,他们并不适合或者不耐受常规的手术切除疗法。因此,例如肿瘤微创消融等许多局部治疗方法应运而生。肺部的肿瘤微创消融包括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冷冻消融、微波消融等,其中只有射频消融被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指引列入。
[0003]射频消融的原理是应用频率小于30MHz(通常在460~480kHz)的交变高频电流使肿瘤组织内离子发生高速震荡,互相摩擦,将射频能转化为热能,使得肿瘤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在射频消融治疗中,使用的器械为射频消融导管,其远端的电极经皮穿刺后能够将射频能传递给刺入部位周围的细胞组织。在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时,射频消融导管是射频能量输出的电极,它与射频发生器连接,在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通过穿刺点穿刺入靶肿瘤中。中性电极板也与射频发生器连接,它贴附在患者身体合适部位。当射频发生器上的脚踏开关踩下时,射频消融导管与中性电极板之间连通,高频电流作用在两者之间的人体组织上,使射频消融导管远端的电极接触到的肿瘤细胞凝固、变性、坏死。
[0004]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用于肺部的射频消融导管在工作时,电极部位温度升高过快,电极附近的组织干燥和炭化后会形成“结痂”,从而导致消融停止,消融不彻底。而且“结痂”组织与电极粘连在一起,器械拔出时会损伤周围器官。
[0005]现有的应用于肺部的射频消融导管的头部大多不能弯曲,这样射频消融导管的前端电极无法便捷到达侧边的目标位置。
[0006]现有的射频消融导管也不能有效控制消融范围,无法及时判断消融范围是否适当。消融范围小了,消融不彻底,有复发的风险;消融范围大了,可能误伤周围正常组织及器官。
[0007]现有的射频消融操作即使在B超或CT的引导下,也不能有效判断射频消融导管的前端电极的准确位置。CT图片是X线扫描出来的有限数量的断面图像,在某些角度下,看起来前端电极放置到了目标部位,但实际的位置也可能是不对了,仅仅是在投影方向上重叠而已,因此前端电极的位置难以判断,定位精度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斜切式消融导管,包括电极,所述电极包括位于近端的柱体和位于远端的尖端,所述尖端由若干个穿刺面对所述柱体斜切形成,所述电极内部带有换热介质流道,所述换热介质流道包括一条沿所述电极轴线延伸的主流道和多条连通在所述主流道的不同位置的分支流道;所述分支流道延伸至所述电极的外表面形
成浸润孔,所述主流道输出的换热介质经由各分支流道分配并经由所述浸润孔流出。
[0009]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0010]可选的,所述柱体在延伸方向上等径延伸,所述尖端在延伸方向上逐渐收敛。
[0011]等径延伸的柱体能够便于换热介质流道的布置,配合逐渐收敛的尖端实现相应的功能。
[0012]可选的,所述尖端由三个穿刺面对所述柱体斜切形成且所述柱体的中轴线至少穿过两个穿刺面。
[0013]柱体的中轴线与穿刺面的关系决定了尖端的延伸方向,即穿刺面的汇聚位置位于中轴线上或者相较于中轴线偏置。
[0014]可选的,所述三个穿刺面的交汇点位于所述柱体的中轴线上。
[0015]交汇点位于所述柱体的中轴线上能够实现电极穿刺位置的精确控制,位于输送方向的中心部位。
[0016]可选的,所述柱体为圆柱,各穿刺面相较于所述圆柱的圆心角相等。
[0017]穿刺面均匀设置能够避免各穿刺面收到不同大小和方向的作用力,从而改善穿刺手感。
[0018]可选的,所述穿刺面与所述圆柱的轴线的夹角范围为5度至45度。
[0019]夹角范围越小尖端表现的越尖,穿刺性能越好;夹角范围越大尖端表现的越钝,整体力学性能更好。
[0020]可选的,所述主流道设置在所述柱体内,至少一部分浸润孔设置于所述柱体的外周面上且于通过对应的分支流道与所述主流道连通。
[0021]浸润孔的分布位置能够调整换热介质的输送效果,调节换热介质的均衡能力。
[0022]可选的,所述浸润孔均设置在所述所述柱体的外周面上。
[0023]浸润孔设置在柱体上便于加工且方便主流道和分支流道的布置。
[0024]可选的,所述主流道沿电极轴线延伸,多条分支流道连通在主流道的不同位置。
[0025]分支流道的分布能够换热介质在换热介质流道内的预分配。
[0026]可选的,所述分支流道沿所述主流道的延伸方向布置至少一组,同组分支流道至少为两条且呈辐射状分布于所述主流道外周。
[0027]辐射状分布的分支流道能够实现换热介质在电极周向上的分布效果。
[0028]可选的,所述分支流道的延伸方向为电极的径向,各分支流道相较于所述主流道的倾斜角度相同或不同设置。
[0029]分支流道的朝向能够调整换热介质的输送方向,从一定程度上调节换热介质的均衡能力。
[0030]本申请还公开了消融系统,包括:
[0031]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斜切式消融导管;
[0032]控制手柄,用于操控所述消融导管。
[0033]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电极的结构优化,实现的电极的功能集成。斜切式的电极尖端能够实现电极的穿刺功能;周向开设的浸润孔以及配套的换热介质流道能够向消
融组织内灌注换热介质,从而提高消融组织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维持阻抗平衡,保持阻抗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使射频能量能够持续输出。
[0034]具体的有益技术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具体结构或步骤进一步阐释。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一实施例中斜切式消融导管远端部分示意图;
[0036]图2为一实施例中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3为图2中电极内部剖面示意图;
[0038]图4为图2中电极远端侧侧面示意图;
[0039]图5为图2中电极近端侧侧面示意图;
[0040]图6为图5中B

B

方向局部剖面示意图;
[0041]图7为图6中分支流道局部放大示意图。
[0042]图8为一实施例中斜切式消融导管的整体结构图;
[0043]图9为另一实施例中斜切式消融导管的整体结构图;
[0044]图10为图9中的斜切式消融导管远端放大示意图;
[0045]图11为图9中的斜切式消融导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46]图12是又一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斜切式消融导管,包括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包括位于近端的柱体和位于远端的尖端,所述尖端由若干个穿刺面对所述柱体斜切形成,所述电极内部带有换热介质流道,所述换热介质流道包括一条沿所述电极轴线延伸的主流道和多条连通在所述主流道的不同位置的分支流道;所述分支流道延伸至所述电极的外表面形成浸润孔,所述主流道输出的换热介质经由各分支流道分配并经由所述浸润孔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切式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在延伸方向上等径延伸,所述尖端在延伸方向上逐渐收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切式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尖端由三个穿刺面对所述柱体斜切形成且所述柱体的中轴线至少穿过两个穿刺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切式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穿刺面的交汇点位于所述柱体的中轴线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切式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华珍章国云徐宏王礼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堃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