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充电枪的即插即充系统和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5060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充电枪的即插即充系统和使用方法,包括:充电桩、与所述充电桩连接的智能充电枪以及硬件标签10,所述硬件标签10设置于电动汽车的插座9内部或周围;所述智能充电枪,用于当智能充电枪插入电动汽车的插座9时,感应电动汽车的用户信息和向电动汽车输电;所述充电桩,用于基于电动汽车的用户信息对电动汽车进行身份鉴权,并在身份鉴权成功后通过所述智能充电枪向电动汽车输电;所述硬件标签10,用于存储用户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智能充电枪中设置了射频天线和读写器,电动汽车上只需要添加电子标签,简化了充电流程,实现了设备的即插即用。了设备的即插即用。了设备的即插即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智能充电枪的即插即充系统和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充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充电枪的即插即充系统和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行业内充电方式主要有刷卡、扫码、输入账号、基于车辆VIN的即插即充(仅直流充电桩可用)等方式,除了基于车辆VIN的即插即充方式,其他充电方式都需要用户在每次充电前提供身份信息给充电桩进行鉴权,在充电结束时采取相应的动作确认支付,用户普遍认为充电流程较为繁琐,更期望充电设备能够具备即插即充功能。而基于车辆VIN的即插即充方式,需要车辆生产企业将VIN配合才能实现,目前仅有少量车企开放此信息。
[0003]现有的充电设备与车辆的接口遵循国标要求,已实现统一,物理接口、电气性能及通信协议等均符合国标要求,但充电连接装置不具有鉴权、结算的功能。如图2所示,开启充电前,由用户在充电设备上刷卡或用手机扫描充电设备的二维码发起鉴权。结算时,由用户确认交易信息后启动结算流程或者在用户开启免密支付后自动结算。刷卡、输入账号或扫码充电,充电时开启充电以及充电结算都需要用户参与,流程较为复杂,需要用户学习和适应充电操作步骤,给用户使用带来了不便。该方案中充电流程较为繁琐,发起鉴权和开启充电均需要用户操作。刷卡充电需要办理一张实体卡片并随身携带,并在充电前输入密码鉴权,给用户带来了额外的负担;而输入账号充电需要用户在充电桩上输入账号、密码,用户操作耗时长,且由于账号位数较多存在输入错误需要反复输入的风险;扫码充电要求用户每次充电前必须打开手机APP,在阳光较强二维码不清楚的情况下,扫码失败的情况较为普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充电枪的即插即充系统,包括:充电桩、与所述充电桩连接的智能充电枪以及硬件标签10,所述硬件标签10设置于电动汽车的插座9内部或周围;
[0005]所述智能充电枪,用于当智能充电枪插入电动汽车的插座9时,感应电动汽车的用户信息和向电动汽车输电;
[0006]所述充电桩,用于基于电动汽车的用户信息对电动汽车进行身份鉴权,并在身份鉴权成功后通过所述智能充电枪向电动汽车输电;
[0007]所述硬件标签10,用于存储用户信息。
[0008]优选的,所述充电桩具体用于:
[0009]将电动汽车的用户信息上传至充电运营平台,并获取充电运营平台基于所述电动汽车的用户信息进行身份鉴权的结果;
[0010]或在本地基于电动汽车的用户信息对电动汽车进行身份鉴权。
[0011]优选的,所述智能充电枪,包括:充电枪主体、射频天线3和读写器4;
[0012]所述读写器4设置在所述充电枪主体内部;
[0013]所述射频天线3集成在所述充电枪主体上;
[0014]所述射频天线3和读写器4连接;
[0015]所述读写器4通过所述充电枪主体与充电桩连接;
[0016]所述射频天线3,用于感应所述硬件标签10中电动汽车的用户信息对应的电磁波;
[0017]所述读写器4,用于解析电磁波得到所述电动汽车的用户信息。
[0018]优选的,所述充电枪主体,包括:枪头结构和枪体结构;
[0019]所述枪头结构和所述枪体结构为一体化结构;
[0020]所述射频天线3集成在所述枪头结构或在所述枪体结构上;
[0021]所述读写器4在所述枪体结构内部,并与充电桩连接。
[0022]优选的,所述枪头结构,包括:照明灯1和充电枪头2;
[0023]所述充电枪头2内部镶嵌所述照明灯1;
[0024]所述射频天线3放置在所述充电枪头2上;
[0025]所述充电枪头2与所述枪体结构为一体化结构。
[0026]优选的,所述枪体结构,包括:枪壳、触点开关5和线缆8;
[0027]所述射频天线3和线缆8均安装在所述枪壳上;
[0028]所述触点开关5安装所述枪壳上或内部;
[0029]所述触点开关5和所述读写器4通过所述线缆8连接到所述充电桩;
[0030]所述触点开关5,用于接受用户选择的充电模式。
[0031]优选的,所述充电桩具体还用于:
[0032]向用户显示充电模式;
[0033]通过触点开关5接受用户选择的充电模式;
[0034]在身份鉴权成功后通过所述智能充电枪根据选择的充电模式向电动汽车输电。
[0035]优选的,所述枪体结构,还包括:按键6;
[0036]所述按键6安装在所述枪壳上;
[0037]所述按键6与所述触点开关5连接。
[0038]优选的,所述充电枪主体,还包括:指示灯7;
[0039]所述指示灯7安装在所述枪头结构或所述枪体结构上。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充电枪的即插即充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
[0040]当智能充电枪插入电动汽车的插座9时,通过所述智能充电枪感应硬件标签10中电动汽车的用户信息;
[0041]充电桩基于电动汽车的用户信息对电动汽车进行身份鉴权,并在身份鉴权成功后通过所述智能充电枪向电动汽车输电。
[0042]优选的,所述充电桩基于电动汽车的用户信息对电动汽车进行身份鉴权,包括:
[0043]充电桩将电动汽车的用户信息上传至充电运营平台,并获取充电运营平台基于所述电动汽车的用户信息进行身份鉴权的结果;
[0044]或充电桩在本地基于电动汽车的用户信息对电动汽车进行身份鉴权。
[0045]优选的,所述通过所述智能充电枪感应硬件标签10中电动汽车的用户信息,包括:
[0046]利用射频天线3感应硬件标签10中电动汽车的用户信息对应的电磁波;
[0047]利用所述读写器4中解析电磁波得到所述电动汽车的用户信息。
[0048]优选的,所述在身份鉴权成功后通过所述智能充电枪向电动汽车输电,包括:
[0049]向用户显示充电模式;
[0050]通过触点开关5接受用户选择的充电模式;
[0051]在身份鉴权成功后通过所述智能充电枪根据选择的充电模式向电动汽车输电。
[0052]优选的,所述当智能充电枪插入电动汽车的插座9时,通过所述智能充电枪感应硬件标签10中电动汽车的用户信息之前,还包括:将硬件标签10与充电运营平台中的用户账户进行绑定。
[0053]优选的,所述充电桩基于电动汽车的用户信息对电动汽车进行身份鉴权,并在身份鉴权成功后通过所述智能充电枪向电动汽车输电之后,还包括:充电桩向充电运营平台上传本次充电订单数据。
[0054]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0055]本专利技术实现了一种基于智能充电枪的即插即充系统和使用方法,包括:充电桩、与所述充电桩连接的智能充电枪以及硬件标签10,所述硬件标签10设置于电动汽车的插座9内部或周围;所述智能充电枪,用于当智能充电枪插入电动汽车的插座9时,感应电动汽车的用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智能充电枪的即插即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与所述充电桩连接的智能充电枪以及硬件标签(10),所述硬件标签(10)设置于电动汽车的插座(9)内部或周围;所述智能充电枪,用于当智能充电枪插入电动汽车的插座(9)时,感应电动汽车的用户信息和向电动汽车输电;所述充电桩,用于基于电动汽车的用户信息对电动汽车进行身份鉴权,并在身份鉴权成功后通过所述智能充电枪向电动汽车输电;所述硬件标签(10),用于存储用户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插即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具体用于:将电动汽车的用户信息上传至充电运营平台,并获取充电运营平台基于所述电动汽车的用户信息进行身份鉴权的结果;或在本地基于电动汽车的用户信息对电动汽车进行身份鉴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插即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充电枪,包括:充电枪主体、射频天线(3)和读写器(4);所述读写器(4)设置在所述充电枪主体内部;所述射频天线(3)集成在所述充电枪主体上;所述射频天线(3)和读写器(4)连接;所述读写器(4)通过所述充电枪主体与所述充电桩连接;所述射频天线(3),用于感应所述硬件标签(10)中电动汽车的用户信息对应的电磁波;所述读写器(4),用于解析电磁波得到所述电动汽车的用户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即插即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枪主体,包括:枪头结构和枪体结构;所述枪头结构和所述枪体结构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射频天线(3)集成在所述枪头结构或在所述枪体结构上;所述读写器(4)在所述枪体结构内部,并与充电桩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即插即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枪头结构,包括:照明灯(1)和充电枪头(2);所述充电枪头(2)内部镶嵌所述照明灯(1);所述射频天线(3)放置在所述充电枪头(2)上;所述充电枪头(2)与所述枪体结构为一体化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即插即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枪体结构,包括:枪壳、触点开关(5)和线缆(8);所述射频天线(3)和线缆(8)均安装在所述枪壳上;所述触点开关(5)安装所述枪壳上或内部;所述触点开关(5)和所述读写器(4)通过所述线缆(8)连接到所述充电桩;所述触点开关(5),用于接受用户选择的充电模式。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即插即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具体还用于:向用户显示充电模式;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彭代文杨天林史双龙项冰韩庆雯李淑静李耀赵越刘虎孙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联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