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坑道用水平给进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5016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0:48
煤矿坑道用水平给进油缸。涉及液压缸技术领域。结构合理,防尘可靠。包括油缸本体和穿设在所述油缸本体内的活塞杆,所述油缸本体上设有防尘机构,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防尘机构,所述防尘机构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一端与所述油缸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另一端设有防尘塞,所述防尘塞朝向套筒外部的一侧设有均呈伞状的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所述第一刮板和所述第二刮板上下设置、且存在间隙,所述第一刮板位于所述第二刮板的外侧,所述第一刮板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二刮板的一侧外部,所述第一刮板靠近防尘塞的一侧设有通孔。靠近防尘塞的一侧设有通孔。靠近防尘塞的一侧设有通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煤矿坑道用水平给进油缸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缸
,具体涉及一种煤矿坑道用水平给进油缸。

技术介绍

[0002]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常需要使用水平给进油缸进行煤矿钻机的驱动,以确保煤矿钻机按照指定的直线方向行进,由于调节精度高,双头油缸需要经常伸缩动作,而在煤矿内的工作环境较差,油缸的活塞杆伸出后会粘附大量的废屑,在长时间运转后,废屑会进入到油缸的内部,造成油缸损坏,虽然现有的油缸上装有防尘环,但是防尘效果较差,耐久性较差,无法满足煤矿钻机的长时间运转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防尘可靠的煤矿坑道用水平给进油缸。
[0004]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煤矿坑道用水平给进油缸,包括油缸本体和穿设在所述油缸本体内的活塞杆,所述油缸本体上设有防尘机构,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防尘机构,所述防尘机构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一端与所述油缸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另一端设有防尘塞,所述防尘塞朝向套筒外部的一侧设有均呈伞状的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所述第一刮板和所述第二刮板上下设置、且存在间隙,所述第一刮板位于所述第二刮板的外侧,所述第一刮板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二刮板的一侧外部,所述第一刮板靠近防尘塞的一侧设有通孔。
[0005]所述第一刮板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刮板的另一侧均与所述防尘塞固定连接。
[0006]所述第一刮板的一侧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刮板的另一侧的内径,所述第二刮板的一侧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刮板的另一侧的内径。
[0007]所述套筒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卡设有海绵块,所述海绵块与所述活塞杆的外壁贴合,所述套筒内还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槽与所述容置腔之间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容置腔内装有润滑油。
[0008]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中活塞杆伸出、表面粘附灰尘或石子等大小不一的杂物,活塞杆收回,位于高处且位于前方的第一刮板的一侧先铲除成堆的灰尘的上部或体积较大的杂物,随后位于低处且位于后方的第二刮板的一侧铲除成堆的灰尘的下部或体积较小的杂物,这样,通过第一刮板与第二刮板在竖直方向及水平方向的错位设置,实现对灰尘或杂物的分层、可靠清除,同时,通过防尘塞的作用,有效防止剩余灰尘进入到油缸本体内,结构合理,清除效果好,有效提高了防尘性能。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油缸本体;2、活塞杆;3、套筒;31、容置槽;32、海绵块;33、容置腔;34、管道;4、防尘塞;5、第一刮板;51、间隙;52、通孔;6、第二刮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13]如图1

2所示,煤矿坑道用水平给进油缸,包括油缸本体1和穿设在所述油缸本体1内的活塞杆2,所述油缸本体1上设有防尘机构,所述活塞杆2穿过所述防尘机构,所述防尘机构包括套筒3,所述套筒3的一端与所述油缸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套筒3的另一端设有防尘塞4,所述防尘塞4朝向套筒3外部的一侧设有均呈伞状的第一刮板5和第二刮板6,所述第一刮板5和所述第二刮板6上下设置、且存在间隙51,所述第一刮板5位于所述第二刮板6的外侧,所述第一刮板5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二刮板6的一侧外部,所述第一刮板5靠近防尘塞4的一侧设有通孔52。活塞杆2伸出、表面粘附灰尘或石子等大小不一的杂物,活塞杆2收回,位于高处且位于前方的第一刮板5的一侧先铲除成堆的灰尘的上部或体积较大的杂物,随后位于低处且位于后方的第二刮板6的一侧铲除成堆的灰尘的下部或体积较小的杂物,这样,通过第一刮板5与第二刮板6在竖直方向及水平方向的错位设置,实现对灰尘或杂物的分层、可靠清除,同时,通过防尘塞4的作用,有效防止剩余灰尘进入到油缸本体1内,结构合理,清除效果好,有效提高了防尘性能;第一刮板5铲除的灰尘及杂物顺沿第一刮板5的表面移动、脱落,第二刮板6铲除的灰尘及杂物在第一挡板的遮盖下进入到第一刮板5与第二刮板6的间隙51内,并通过通孔52排出,排污顺畅,进一步提高了防尘效果。
[0014]所述第一刮板5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刮板6的另一侧均与所述防尘塞4固定连接。这样,第一刮板5及第二刮板6被可靠固定,确保第一刮板5及第二刮板6除尘效果的可靠性。
[0015]所述第一刮板5的一侧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刮板5的另一侧的内径,所述第二刮板6的一侧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刮板6的另一侧的内径。也就是说,第一刮板5及第二刮板6均倾斜设置,便于灰尘或者杂物的刮除、脱落。
[0016]所述套筒3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容置槽31,所述容置槽31内卡设有海绵块32,所述海绵块32与所述活塞杆2的外壁贴合,所述套筒3内还设有容置腔33,所述容置槽31与所述容置腔33之间通过管道34连通,所述容置腔33内装有润滑油。润滑油浸湿海绵块32,使得润滑油通过海绵块32涂覆在活塞杆2的表面,提高活塞杆2的润滑性,也减小了摩擦,便于灰尘和杂物的清除。
[0017]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煤矿坑道用水平给进油缸,包括油缸本体和穿设在所述油缸本体内的活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本体上设有防尘机构,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防尘机构,所述防尘机构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一端与所述油缸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另一端设有防尘塞,所述防尘塞朝向套筒外部的一侧设有均呈伞状的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所述第一刮板和所述第二刮板上下设置、且存在间隙,所述第一刮板位于所述第二刮板的外侧,所述第一刮板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二刮板的一侧外部,所述第一刮板靠近防尘塞的一侧设有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坑道用水平给进油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慧敏刘聪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来源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