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扭簧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及其驾驶模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4977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双扭簧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机构用于使方向盘的转向轴相对于起始位置发生转动后进行自动回位,组件包括:大齿轮、小齿轮、中心轴、一对扭簧和限位挡板;小齿轮与大齿轮相啮合,小齿轮的轴心与转向轴连接,大齿轮的轴心与中心轴连接,小齿轮与大齿轮的转速比小于1:3;一对扭簧套设在中心轴上,一对扭簧的一端与中心轴连接,一对扭簧的另一端向中心轴的转动轨迹延伸形成触板,一对扭簧设置预扭量,一对扭簧用于使中心轴转动回复转动起始位置;限位挡板设置在中心轴的转动轨迹上,当中心轴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限位挡板会与触板发生干涉。可广泛应用于驾驶模拟器技术领域。模拟器技术领域。模拟器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双扭簧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及其驾驶模拟器


[0001]本技术属于驾驶模拟器
,特别涉及基于双扭簧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及其驾驶模拟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传统的驾考学习方式,尤其是科目二、科目三需要实操的驾考项目,仍然是通过去驾校,利用驾校的驾考车辆,在实地进行练习并学习驾驶技巧,进而达到通过驾驶考试要求的目的,对于炎热的夏天以及寒冷的冬天而言,去实体进行驾驶学习对人的感受和心理都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和压力,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后面的驾驶学习状态,进而拖慢正常的学习进度,例如:在恶劣的天气下,无法在露天的场地下完成既定的驾驶练习,因而影响练车进度,但是驾驶考试是属于提前预约的方式,如果提前预约了驾驶考试时间,但是由于天气原因没能进行有效的驾驶练习,则可能会造成考试失利的情形,同时,在现有的一些模拟练车的装置中,驾驶体验也比较差,例如在装置内的方向盘转向结构设计上,无法完全模拟出真车的驾驶阻力和转向回位,导致了学员无法把控方向盘的实际转动角度,进而导致学员无法判断车辆的轮胎的转动方向。
[0003]可见,对于模拟练车的装置中,在方向盘转向结构设计上,无法完全模拟出真车的驾驶阻力和转向回位,导致了学员无法把控方向盘的实际转动角度,进而导致学员无法判断车辆的轮胎的转动方向,造成了模拟练车效果不佳,以使得在使用真车考试时无法判断方向盘的转动方向和驾驶感觉,进而无法通过考试;
[0004]也即,对于模拟练车的装置中,在方向盘转向结构设计上,如何提高方向盘转动结构的真实模拟体验,以提高学员学车的驾驶学习体验,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基于双扭簧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以至少解决上述部分技术问题。
[0006]为至少解决上述部分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基于双扭簧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所述组件用于使所述方向盘的转向轴相对于起始位置发生转动后进行自动回位,所述换向组件包括:大齿轮、小齿轮、中心轴、一对扭簧和限位挡板;所述小齿轮与所述大齿轮相啮合,所述小齿轮的轴心与所述转向轴连接,所述大齿轮的轴心与所述中心轴连接,所述小齿轮与大齿轮的转速比小于1:3;一对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中心轴上,一对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中心轴连接,一对所述扭簧的另一端向所述中心轴的转动轨迹延伸形成触板,一对所述扭簧设置预扭量,一对所述扭簧用于使所述中心轴转动回复转动起始位置;所述限位挡板设置在所述中心轴的转动轨迹上,当所述中心轴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所述限位挡板会与所述触板发生干涉。
[0007]在第一方面中,所述换向组件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转向轴的外部。
[0008]在第一方面中,在所述转向轴位于所述套筒两端部设置一对限位卡簧。
[0009]在第一方面中,所述换向组件还包括:编码器,所述编码器设置在所述转向轴伸入所述小齿轮的端部。
[0010]在第一方面中,所述换向组件还包括压力检测组件:所述压力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限位挡板上,当所述触板与所述限位挡板发生接触时,用于检测所述触板的压力。
[0011]在第一方面中,所述换向组件还包括:报警组件,所述报警组件与所述压力检测组件电连接,用于当触板与所述限位挡板接触超过预设压力值时发生警报。
[0012]在第一方面中,所述报警组件包括下述当中的一种:蜂鸣器或者警示灯。
[0013]在第一方面中,所述换向组件还包括供油装置,所述供油装置用于所述大齿轮和所述小齿轮的润滑供油,所述供油装置包括:油箱,用于装润滑油,所述油箱的侧壁下部分设置有第一出油孔;出油仓,所述出油仓的一侧侧壁上部分设置有进油孔,所述出油仓与所述进油孔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出油孔,其中,所述进油孔与所述第一出油孔衔接,所述油箱内的润滑油可通过所述第一出油孔经由所述进油孔流入至所述出油仓内,所述出油孔设置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的出口设置在所述大齿轮和齿轮的正上方;油塞,所述油塞设置在所述出油仓内,且所述油塞的一对侧壁可将所述进油孔与所述第二出油孔堵住,所述油塞可沿所述出油仓的内侧壁上下滑动,当所述油塞位于所述出油仓的上部节段时,将所述进油孔与所述第二出油孔堵住,当所述油塞位于所述出油仓内的下部节段时,所述进油孔与所述第二出油孔连通;弹力恢复件,所述弹力恢复件设置在所述出油仓内,所述弹力恢复件设置在所述油塞的底部,当弹力恢复件处于初始伸长状态时,所述油塞将所述油塞的高度顶撑至所述进油孔和所述第二出油孔之间,当所述弹力恢复件处于被压缩状态时,所述油塞的朝所述弹力恢复件的方向发生位移,使所述进油孔与所述第二出油孔连通;拉丝,所述拉丝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油塞的底部,所述拉丝的另一端与所述中心轴连接,当中心轴转动时,带动所述拉丝拉动所述油塞朝向所述弹力恢复件方向发生位移。
[0014]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第二出油孔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二出油孔均设置一所述出油管,多个所述出油管对应设置在所述大齿轮和所述小齿轮之间、所述大齿轮与所述中心轴的连接位置和所述小齿轮的连接位置处。
[0015]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驾驶模拟器,包括:运动平台,所述运动平台包括安装平台和用于驱动所述安装平台动作的驱动装置;支撑主体和座椅,所述支撑主体和所述座椅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平台上;显示屏,安装于所述支撑主体上,且位于所述座椅的前方;方向盘和基于双扭簧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所述方向盘与所述基于双扭簧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的输入轴连接,所述换向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主体/所述安装平台上,所述换向组件中设置有用于检测方向盘转角的第一传感器;换挡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主体/所述安装平台上,所述换挡组件中设置有用于检测挡位的第二传感器;驾驶控制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主体/所述安装平台上,所述驾驶控制组件中设置有用于检测踏板动作的第三传感器;驻车制动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主体/所述安装平台上,所述驻车制动组件中设置有用于检测手刹动作的第四传感器;驾驶模拟控制装置,安装于所述支撑主体/所述安装平台上,所述驾驶模拟控制装置分别与驱动装置、显示屏、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和第四传感器电连接;支撑主体包括支撑架和外壳,所述支撑架安装于所述运动平台上,所述外壳包覆所述支撑架和所述运动平台。
[0016]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的基于双扭簧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通过大齿轮和小齿轮的传动配合使转向轴的转动力进行延续,大齿轮和小齿轮的转速比小于1:3,使得小齿轮转动3圈,大齿轮转动不超过1圈,以及通过一对预设扭量扭簧设置在与大齿轮连接的中心轴上,当转向轴转动带动大齿轮转动时,与大齿轮连接的中心轴发生转动,同时,在扭簧的远离中心轴的一端设置有触板,以及在中心轴的转动时触板的转动轨迹上设置有限位挡板,当中心轴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使触板与限位挡板发生干涉时,中心轴转动至极限位置,此时,在利用设置预扭力的扭簧使中心轴朝向转动初始位置进行复位,进而达到了使方向盘自动回位的技术效果,以提高学员学车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双扭簧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所述组件用于使所述方向盘的转向轴相对于起始位置发生转动后进行自动回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组件包括:大齿轮、小齿轮、中心轴、一对扭簧和限位挡板;所述小齿轮与所述大齿轮相啮合,所述小齿轮的轴心与所述转向轴连接,所述大齿轮的轴心与所述中心轴连接,所述小齿轮与大齿轮的转速比小于1:3;一对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中心轴上,一对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中心轴连接,一对所述扭簧的另一端向所述中心轴的转动轨迹延伸形成触板,一对所述扭簧设置预扭量,一对所述扭簧用于使所述中心轴转动回复转动起始位置;所述限位挡板设置在所述中心轴的转动轨迹上,当所述中心轴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所述限位挡板会与所述触板发生干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扭簧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组件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转向轴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双扭簧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轴位于所述套筒两端部设置有一对限位卡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扭簧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组件还包括:编码器,所述编码器设置在所述转向轴伸入所述小齿轮的端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扭簧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组件还包括压力检测组件:所述压力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限位挡板上,当所述触板与所述限位挡板发生接触时,用于检测所述触板的压力。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双扭簧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组件还包括:报警组件,所述报警组件与所述压力检测组件电连接,用于当触板与所述限位挡板接触超过预设压力值时发生警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双扭簧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组件包括下述当中的一种:蜂鸣器或者警示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双扭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英豪朱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未来幻影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