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细金属粉体液相分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4688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细金属粉体液相分级装置,多个旋流器竖向安装在封闭壳体内,盖板、隔板和底板构成多个腔体,壳体上部侧板上有经溢流腔与多个旋流器溢流出料孔相通的溢流出料口;壳体中部侧板上有经中流腔与多个旋流器中流出料孔相通的中流出料口;壳体下部侧板上有经进料腔与多个旋流器进料孔相通的进料口;每个旋流器底流出料管穿过底板预留孔,底流出料管外壁与预留孔密封,底流出料直接流入底板正下方且敞口朝上的底流收集器内;每根出料管连接一接头,接头连接一底流接管,底流接管上有控制底流出料流速的阀门;底流接管为透明管。本分级装置能对每个旋流器底流出料口观察和疏通且能提高分级精度。料口观察和疏通且能提高分级精度。料口观察和疏通且能提高分级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细金属粉体液相分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金属粉体液相分级设备
,具体讲是一种超细金属粉体液相分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采用旋流器进行液固分离已是较成熟的技术。现有技术中旋流器种类繁多,结构各异。
[0003]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相对而言,旋流器内径小比如1

5cm,细微粉体随浆料从顶端溢流出的概率就高,即分级效率相对高,分级后从上部溢流口得到的目标粉体相对多。所以,技术人员通常采用内径为1

5cm旋流器,但较小的旋流器内径会导致物料处理量显著减小,故在工业应用上为了提升分级效率和产量,通常将多个旋流器并联成旋流器组使用。
[0004]如专利申请号为202011398105.9、名称为一种底流可控的液相分级设备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旋流器组,多个如几个、十几个或几十个具有倒锥形孔且孔内径在1

5cm的旋流器竖向安装在封闭壳体内,多块隔板构成的多个从上至下的腔体与相对应的溢流出料口、进料口、中流出料口和底流出料口连通。
[0005]以上现有技术的旋流器组构成的分级装置,可应用于亚微米级以下即1000nm以下超细金属粉体液相金属粉体液相分级,且多个旋流器的并联使用,相对提高了溢流中细粉产率和分级效率。但以上现有技术的分级装置仍存在以下不足:1、各旋流器的底流出料口均在封闭的壳体内,并经一个总的底流出料口出料,若某个旋流器的底流出料口发生堵塞,既难发现,也难处理,且某个旋流器堵塞使压力出现变化,则有可能影响整个分级装置的分级精度。2、由于装置的中流腔及中流出料口位于进料口及进料腔的下方,中流出料口得到的粉体粒径偏大,难以达到提高分级精度和成品产率的技术效果。3、分隔为各功能腔的各隔板依靠各旋流器壳体支撑,支撑强度不够,整体性不理想,且若某个旋流器需清洗或维护更换等,需拆装整个分级装置,费时费力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能对每个旋流器底流出料口观察和疏通且能提高分级精度的一种超细金属粉体液相分级装置。
[0007]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超细金属粉体液相分级装置,包括封闭壳体,多个旋流器竖向安装在封闭壳体内,盖板、隔板和底板构成多个腔体,壳体上部侧板上有经溢流腔与多个旋流器溢流出料孔相通的溢流出料口;壳体中部侧板上有经中流腔与多个旋流器中流出料孔相通的中流出料口;壳体下部侧板上有经进料腔与多个旋流器进料孔相通的进料口;每个旋流器底流出料管穿过底板预留孔,底流出料管外壁与预留孔密封。
[0008]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一种超细金属粉体液相分级装置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封闭壳体内的多个旋流器的底流出料口都伸出底板外,能够方便地观察到底流口是否堵塞,在某个旋流器的底流口堵塞的情况下能够及时疏通,避免了因为底流口堵塞对旋流器
分级效果造成影响,避免降低分级精度。又由于本分级装置的中流腔及中流出料口位于进料口及进料腔的上方,中流出料口得到的粉体粒径变小,有时可直接得到符合分级粒径标准的成品,大幅度提高了分级装置的成品产率和分级精度;即使中流出料口得到的浆料回流二次分级,其分级精度和成品产率也得到较大地提高。
[0009]进一步地,每根出料管连接一接头,接头连接一底流接管,底流接管上有控制底流出料流速的阀门。采用以上结构后,既方便对可能发生的堵塞及时疏通,又能对每个旋流器的底流流量单独进行有效控制以进一步提高分级精度和分级效率,并在减少分级次数的前提下,使溢流中细粉产量进一步得到提高。
[0010]进一步地,底板正下方有敞口朝上的底流收集器。底流出料直接流入底板正下方的敞口朝上的底流收集器内。采用以上结构后,底流收集更方便更快捷,且更方便观察、对底流流量的控制和及时疏通。
[0011]进一步地,底流接管为透明管。采用以上结构后,便于观察,更方便疏通和对底流流量的控制。
[0012]进一步地,进料腔的内空高度高于溢流腔的内空高度,溢流腔的内空高度高于中流腔的内空高度。采用以上结构后,进一步提高了分级后的细粉产量、分级精度和分级效率。
[0013]进一步地,中流隔板的支撑孔、进料隔板的支撑孔与固定在外壳上的底板的支撑孔中套有多根支撑杆,每根支撑杆的上下两端经外螺纹和螺帽螺接,每根支撑杆与支撑孔之间有密封圈。采用以上结构后,分隔为各功能腔的各隔板依靠多根支撑杆支撑,支撑强度好,内部结构整体性好。
[0014]进一步地,盖板与壳体经多个螺钉螺接,中流隔板上有供每个旋流器大径部分从上向下穿过的大孔,大孔上有可拆式固定密封圈,每个旋流器底端为搁置在预留孔处底板上的阶梯结构。采用以上结构后,若需对某个旋流器进行清洗或维护更换等,只需拆卸盖板,拆卸某旋流器中流隔板上的固定密封圈,便可抽出该旋流器,清洗或维护更换等省时省力效率高,进一步节约了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一种超细金属粉体液相分级装置仰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中A

A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图2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所示:1、壳体,2、螺钉孔,3、旋流器,4、支撑杆,5、盖板,6、倒锥形孔顶端,7、溢流出料孔,8、倒锥形孔,9、溢流腔,10、溢流出料口,11、法兰盘,12、中流腔,13、中流出料口,14、进料腔,15、进料口,16、倒锥形孔下端,17、底板,18、底流收集器,19、螺帽,20、进料隔板,21、中流隔板,22、倒锥形孔底端,23、底流出料孔,24、底流接管,25、阀门,26、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声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
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0]如图1、图2、图3所示。
[0021]本技术一种超细金属粉体液相分级装置,包括封闭壳体1,多个旋流器3竖向安装在封闭壳体1内,盖板5、隔板和底板17构成多个腔体,壳体1上部侧板上有经溢流腔9与多个旋流器3溢流出料孔7相通的溢流出料口10。旋流器3内具有倒锥形孔8,倒锥形孔8的孔径可为2

4mm,如倒锥形孔底端22孔径为2mm,倒锥形孔顶端6孔径为4mm。旋流器3的溢流出料孔7与倒锥形孔顶端6相通,下述的旋流器3的底流出料孔23与倒锥形孔底端22相通,下述的旋流器3的进料孔与倒锥形孔下端16相通。不难理解,溢流出料口10经管道和阀门与溢流出料收集器连通。封闭的壳体1可为圆形,多个如几个、十几个或几十个旋流器3可沿两个同心圆沿圆周均匀布置。以上为现有技术。
[0022]本技术一种超细金属粉体液相分级装置的专利技术点在于:
[0023]壳体1中部侧板上有经中流腔12与多个旋流器3中流出料孔相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细金属粉体液相分级装置,包括封闭壳体,多个旋流器竖向安装在封闭壳体内,盖板、隔板和底板构成多个腔体,壳体上部侧板上有经溢流腔与多个旋流器溢流出料孔相通的溢流出料口;其特征在于:壳体中部侧板上有经中流腔与多个旋流器中流出料孔相通的中流出料口;壳体下部侧板上有经进料腔与多个旋流器进料孔相通的进料口;每个旋流器底流出料管穿过底板预留孔,底流出料管外壁与预留孔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细金属粉体液相分级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出料管连接一接头,接头连接一底流接管,底流接管上有控制底流出料流速的阀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细金属粉体液相分级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板正下方有敞口朝上的底流收集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庆祺陈昊方浩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广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