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和暖风机。其中,风道组件包括后壳、蜗壳和支架,后壳、蜗壳和支架三者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离心风轮的容纳腔;后壳、蜗壳和支架三者中的至少二者通过卡接部对接扣合连接,且后壳、蜗壳和支架三者中的至少二者通过限位部限位配合;或者后壳、蜗壳和支架三者通过卡接部对接扣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风道组件安装繁琐、效率低的问题。效率低的问题。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道组件和暖风机
[0001]本技术涉及加热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和暖风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风道设计一般较为复杂,常常由几个零件组装后组成。现有设计中常采用螺钉固定的方式,在风道的部件上设置安装孔,通过螺钉穿设安装孔将部件连接安装在一起。但是为了保证固定的可靠性,一般会使用较多的螺钉,而较多的螺钉使用会降低整机的安装效率。同时,螺钉安装完全依靠安装员的操作,当安装员操作不当时可能会将螺钉打偏影响风道组件零件安装的准确性,且风道的结构对产品噪音具有重要影响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道组件和暖风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风道组件安装繁琐、效率低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包括后壳、蜗壳和支架,后壳、蜗壳和支架三者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离心风轮的容纳腔;后壳、蜗壳和支架三者中的至少二者通过卡接部对接扣合连接,且后壳、蜗壳和支架三者中的至少二者通过限位部限位配合;或者后壳、蜗壳和支架三者通过卡接部对接扣合连接。
[0005]进一步地,支架与蜗壳通过卡接部连接;支架与后壳、蜗壳与后壳中的至少一组通过限位部限位配合。
[0006]进一步地,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后壳具有第一风道壁面,蜗壳具有第二风道壁面,第一风道壁面和第二风道壁面对接形成容纳腔的至少一部分,支架位于第一风道壁面的一侧,第一风道壁面远离支架的一侧和第二风道壁面远离支架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
[0007]进一步地,支架包括出风部和弧形部,出风部形成出风口,出风口与容纳腔连通,弧形部与出风部连接;后壳具有第一风道壁面,蜗壳具有第二风道壁面,弧形部分别连接第一风道壁面和第二风道壁面,以使第一风道壁面、第二风道壁面和弧形部对接形成容纳腔;弧形部与蜗壳、出风部与后壳中的至少一组通过卡接部连接;和/或出风部与后壳通过限位部连接。
[0008]进一步地,卡接部包括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第一卡接结构设置在后壳上,第二卡接结构设置在出风部的侧部。
[0009]进一步地,限位部至少包括设置在后壳上的第三限位结构,第三限位结构抵顶出风部远离容纳腔的一侧的边缘。
[0010]进一步地,第三限位结构为插槽,限位部还包括设置在出风部远离容纳腔的一侧的边缘的插片,插片伸入插槽内。
[0011]进一步地,后壳具有并列且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风道壁面,蜗壳为多个,且多个蜗壳的第二风道壁面与多个第一风道壁面一一对应设置,相邻蜗壳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为一
体,支架同时与多个蜗壳配合,以使后壳、蜗壳和支架之间构成多个容纳腔。
[0012]进一步地,卡接部包括凸筋和扣位,凸筋和扣位分别设置在对接扣合的两个部件上。
[0013]进一步地,风道组件还包括用于进行定位的定位筋条,后壳、蜗壳和支架三者之间的至少一个对接处设置有定位筋条。
[0014]进一步地,后壳和/或蜗壳具有耳边结构,耳边结构位于容纳腔轴向边缘处,并且耳边结构沿容纳腔的径向向容纳腔的中心轴线突出,耳边结构遮挡离心风轮的周向边缘处。
[001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暖风机,包括上述的风道组件。
[0016]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将后壳、蜗壳和支架三者围成容纳腔,并且三者之间采用卡接部卡接、限位部限位配合的配合方式,这样,在安装时只需要将三者对接限位后将卡接部扣合,或者将三者对接后卡接扣合即可完成后壳、蜗壳和支架三者之间安装连接。相比于传统的螺钉连接,本实施例的风道组件安装无需螺钉固定,仅需要通过限位部、卡接部进行限位、固定即可,从而既能够降低风道组件组装的繁琐程度,有效提升风道组件的组装效率,又能够保证风道组件各部件安装的准确性,避免出现安装偏差导致对风道组件的结构产生影响,从而避免产生过大噪音等情况。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风道组件的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图1的爆炸图;
[0020]图3示出了图1中的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示出了图1中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示出了图4中的支架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示出了图4中的支架再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示出了图1中的后壳与支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示出了图1中的蜗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示出了图8中的蜗壳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示出了图1中的蜗壳与后壳和支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示出了图10中蜗壳与后壳配合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2示出了图1的侧视图。
[0030]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31]10、后壳;11、第一风道壁面;20、蜗壳;21、第二风道壁面;30、支架;31、出风部;32、弧形部;40、卡接部;41、第一卡接结构;42、第二卡接结构;43、凸筋;44、扣位;50、限位部;51、第一限位结构;52、第二限位结构;53、插槽;54、插片;60、连接板;70、定位筋条;80、耳边结构;90、离心风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3]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34]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3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风道组件安装繁琐、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和暖风机。其中,暖风机具有下述的风道组件。
[0036]如图1至图12所示的一种风道组件,包括后壳10、蜗壳20和支架30,后壳10、蜗壳20和支架30三者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离心风轮90的容纳腔;后壳10、蜗壳20和支架30三者中的至少二者通过卡接部40对接扣合连接,且后壳10、蜗壳20和支架30三者中的至少二者通过限位部50限位配合;或者后壳10、蜗壳20和支架30三者通过卡接部40对接扣合连接。
[0037]本实施例将后壳10、蜗壳20和支架30三者围成容纳腔,并且三者之间采用卡接部40卡接、限位部50限位配合的配合方式,这样,在安装时只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壳(10)、蜗壳(20)和支架(30),所述后壳(10)、所述蜗壳(20)和所述支架(30)三者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离心风轮(90)的容纳腔;所述后壳(10)、所述蜗壳(20)和所述支架(30)三者中的至少二者通过卡接部(40)对接扣合连接,且所述后壳(10)、所述蜗壳(20)和所述支架(30)三者中的至少二者通过限位部(50)限位配合;或者所述后壳(10)、所述蜗壳(20)和所述支架(30)三者通过卡接部(40)对接扣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0)与所述蜗壳(20)通过所述卡接部(40)连接;所述支架(30)与所述后壳(10)、所述蜗壳(20)与所述后壳(10)中的至少一组通过所述限位部(50)限位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50)包括第一限位结构(51)和第二限位结构(52),所述后壳(10)具有第一风道壁面(11),所述蜗壳(20)具有第二风道壁面(21),所述第一风道壁面(11)和所述第二风道壁面(21)对接形成所述容纳腔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支架(30)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壁面(11)的一侧,所述第一风道壁面(11)远离所述支架(30)的一侧和所述第二风道壁面(21)远离所述支架(30)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51)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5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0)包括出风部(31)和弧形部(32),所述出风部(31)形成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弧形部(32)与所述出风部(31)连接;所述后壳(10)具有第一风道壁面(11),所述蜗壳(20)具有第二风道壁面(21),所述弧形部(32)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风道壁面(11)和所述第二风道壁面(21),以使所述第一风道壁面(11)、所述第二风道壁面(21)和所述弧形部(32)对接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弧形部(32)与所述蜗壳(20)、所述出风部(31)与所述后壳(10)中的至少一组通过所述卡接部(40)连接;和/或所述出风部(31)与所述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毅,王汉文,李小静,沈钊,张俊强,杨良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