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炉的安全温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4613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炉的安全温控结构,包括炉盘,炉盘内设有炉腔,炉腔内设有发热体,还包括分别与发热体电控连接的机械感温控件、电子感温控件;炉盘上设有用于热传递的开口部,开口部与炉腔连通;机械感温控件的检测端与开口部对应;电子感温控件的检测端与开口部对应,或者,电子感温控件的检测端位于炉腔内。本结构利用机械感温控件、电子感温控件的双温控方式,对开口部的热传递和/或炉腔内部温度进行检测,以模拟出炉腔内部温度、和/或准确检测炉腔内部温度,从而对发热体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以最终降低炉腔内部温度,不但保证电炉的使用安全性,同时有效地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而且还实现多重保险,以对发热体工作状态进行准确控制。进行准确控制。进行准确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炉的安全温控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炉
,具体是一种电炉的安全温控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电炉(如电陶炉)中,其炉盘内的发热体可以快速升温,其在工作时会持续加热,并在很短时间内温度可超过面板(或称晶板)可承受的极限温度,此时面板(或称晶板)会容易发生爆裂或破碎,所以人们会在炉盘上增加各种电子式或机械式的控制元件,如以下几种现有技术:
[0003]现有技术一:中国专利号ZL200920064882.2,名称为:一种带温控器的远红外线发热盘,其公开的技术方案,如说明书第0010段:工作时,远红外线发热丝产生远红外线对置于发热盘上的器物进行加热,当发热盘上的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温控器探头将信息传递给温控器本体,进而切断电源。该结构俗称机械式温控,其结构安全可靠,但整体结构相对复杂,制造成本高。
[0004]现有技术二:中国专利号ZL201921660861.7,名称为:一种应用在电陶炉上的新型温控结构,其公开的技术方案,如说明书第0017段

0018段:所述炉盘本体上分别设有用于控温的热电偶和温控器,当热电偶控温失效后,根据控制面板的程序设计,再由温控器进行温度的控制,达到双重控温的效果。该结构俗称电子式温控,温控器感应的温度与炉盘本体内部的温度形成不了必然的关联性,容易出现误判或控制不够精准。
[0005]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电炉的安全温控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0007]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电炉的安全温控结构,包括炉盘,所述炉盘内设置有炉腔,所述炉腔内设置有发热体,其特征在于:
[0008]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发热体电控连接的机械感温控件、电子感温控件。
[0009]所述炉盘上设置有用于热传递的开口部,所述开口部与所述炉腔连通。
[0010]所述机械感温控件的检测端与所述开口部对应。
[0011]所述电子感温控件的检测端与所述开口部对应,或者,所述电子感温控件的检测端位于所述炉腔内。
[0012]所述机械感温控件为突跳式温控开关或恒温器,其检测端与所述开口部正对或错位配合。
[0013]当所述突跳式温控开关或所述恒温器的检测端受到所述开口部的热传递而达到工作阀值后,所述突跳式温控开关或所述恒温器直接对所述发热体的工作实现断开。
[0014]所述电子感温控件为热电偶或NTC,其检测端位于所述炉腔内、或者与所述开口部正对或错位配合,所述热电偶或所述NTC还电性连接有控制器。
[0015]当所述热电偶或所述NTC的检测端检测到所述炉腔内温度而达到工作阀值后、或者受到所述开口部的热传递而达到工作阀值后,所述热电偶或所述NTC通过所述控制器降低所述发热体的工作功率、或对所述发热体的工作实现断开。
[0016]所述机械感温控件设置在所述开口部内,或者,所述机械感温控件设置在所述炉盘投影区域外侧,又或者,所述机械感温控件设置在所述炉盘投影区域内。
[0017]所述电子感温控件设置在所述炉腔内,或者,所述电子感温控件设置在所述开口部内,又或者,所述电子感温控件设置在所述炉盘投影区域外侧,再或者,所述电子感温控件设置在所述炉盘投影区域内。
[0018]所述炉盘投影区域外侧或投影区域内设置有传热腔;所述开口部一端与所述炉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传热腔连通。
[0019]所述炉盘外侧壁或外底部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盖板;所述传热腔形成在所述支架与所述盖板之间、且呈密封设置。
[0020]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连通部,所述连通部与所述开口部相互对应、且互相连通。
[0021]所述炉腔内部热量依次通过所述开口部、所述连通部后按一定的比例传递至所述传热腔内部,其中,所述传热腔内部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炉腔内部的温度。
[0022]所述开口部、所述连通部分别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其组合形状,其中,所述开口部设置在所述炉盘侧壁或底部。
[0023]所述开口部、所述传热腔、所述连通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其中,所述开口部、所述连通部相互连通。
[0024]所述机械感温控件、所述电子感温控件设置在同一个所述传热腔内,并与同一个所述连通部或不同所述连通部正对或错位配合。
[0025]或者,所述机械感温控件、所述电子感温控件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所述传热腔内,并分别与不同的所述连通部正对或错位配合。
[0026]又或者;所述机械感温控件设置在所述传热腔内,并与所述连通部正对或错位配合,所述电子感温控件设置在所述炉盘内。
[0027]所述机械感温控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和/或所述盖板上。
[0028]所述电子感温控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炉腔内底部或内侧壁,或者,所述电子感温控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和/或所述盖板上。
[0029]所述炉盘外侧壁和/或外底部对应所述炉腔还设置有隔热件。
[0030]所述炉腔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上方盖设有板件;所述炉腔通过所述板件形成密封状态。
[0031]所述炉腔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上方放置有受热体;所述炉腔通过所述受热体形成密封状态。
[0032]本技术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利用机械感温控件的机械式温控功能、以及电子感温控件的电子式温控功能,从而对开口部的热传递进行检测、和/或对炉腔内部温度进行检测,以模拟出炉腔内部温度、和/或准确检测炉腔内部温度。当开口部传递的热量温度达到机械感温控件或电子感温控件的工作阀值后、和/或炉腔内部温度达到电子感温控件的工作阀值后,机械感温控件、电子感温控件可以对发热体的工作状态进行机械式、电子式的控制,以最终降低炉腔内部温度,不但保证电炉的使用安全性,同时有效地避免安全隐患
的发生,而且,机械感温控件、电子感温控件的双温控方式能够实现多重保险,二者之间可以很好地进行补偿,即机械感温控件检测失效时,可以通过电子感温控件进行检测,反之亦可,从而实现发热体工作状态的准确控制,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33]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5]图1、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6]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7]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装配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8]图5为图4中的A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9]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装配剖视结构示意图。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炉的安全温控结构,包括炉盘(1),所述炉盘(1)内设置有炉腔(2),所述炉腔(2)内设置有发热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发热体电控连接的机械感温控件(3)、电子感温控件(20);所述炉盘(1)上设置有用于热传递的开口部(4),所述开口部(4)与所述炉腔(2)连通;所述机械感温控件(3)的检测端与所述开口部(4)对应;所述电子感温控件(20)的检测端与所述开口部(4)对应,或者,所述电子感温控件(20)的检测端位于所述炉腔(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炉的安全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感温控件(3)为突跳式温控开关或恒温器,其检测端与所述开口部(4)正对或错位配合;当所述突跳式温控开关或所述恒温器的检测端受到所述开口部(4)的热传递而达到工作阀值后,所述突跳式温控开关或所述恒温器直接对所述发热体的工作实现断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炉的安全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感温控件(20)为热电偶或NTC,其检测端位于所述炉腔(2)内、或者与所述开口部(4)正对或错位配合,所述热电偶或所述NTC还电性连接有控制器;当所述热电偶或所述NTC的检测端检测到所述炉腔(2)内温度而达到工作阀值后、或者受到所述开口部(4)的热传递而达到工作阀值后,所述热电偶或所述NTC通过所述控制器降低所述发热体的工作功率、或对所述发热体的工作实现断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炉的安全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感温控件(3)设置在所述开口部(4)内,或者,所述机械感温控件(3)设置在所述炉盘(1)投影区域外侧,又或者,所述机械感温控件(3)设置在所述炉盘(1)投影区域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炉的安全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感温控件(20)设置在所述炉腔(2)内,或者,所述电子感温控件(20)设置在所述开口部(4)内,又或者,所述电子感温控件(20)设置在所述炉盘(1)投影区域外侧,再或者,所述电子感温控件(20)设置在所述炉盘(1)投影区域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炉的安全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盘(1)投影区域外侧或投影区域内设置有传热腔(5);所述开口部(4)一端与所述炉腔(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传热腔(5)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炉的安全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盘(1)外侧壁或外底部设置有支架(6),所述支架(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伟文刘益良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普发特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