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电路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4590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2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换电路及电子装置,该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可控硅、控制芯片、整流桥和电压转换单元;控制芯片与第一可控硅的控制极电连接,用于控制第一可控硅导通或者截止;整流桥的第一端与第一可控硅的正极电连接,整流桥的第四端接地,整流桥用于将电压源的负向交流电压转换为正向直流电压;电压转换单元分别与控制芯片和整流桥的第一端电连接,用于将正向直流电压转换为目标电压,以对控制芯片充电,目标电压为控制芯片控制第一可控硅导通所需的电压,从而使得第一可控硅导通,进而整流桥输出的正向直流电压施加在发热器件上,为发热器件供电,以使得发热器件发热,解决了现有方案中发热器件的控制电路成本偏高的问题。方案中发热器件的控制电路成本偏高的问题。方案中发热器件的控制电路成本偏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换电路及电子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充电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换电路及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很多家用电器会用到发热器件,包括大功率的电暖器、蒸烤箱、水壶、饭煲等,也包括小功率的暖杯垫、保温菜板、暖脚器等,在控制方面有可控硅、继电器两种方式,一般而言,对于小功率和低成本要求场合,大多采用参数合适的可控硅进行控制,由于可控硅不能工作在第四象限,控制信号必须采用负电压(即BUCK—BOOST拓扑输出)供电才能实现,而很多低成本或小体积场合只能采用采用线性电源,而线性电源输出电压均为正,要控制可控硅必须采用双向光耦,无法直接控制,因而也会间接导致成本偏高;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换电路及电子装置,以解决现有方案中发热器件的控制电路成本偏高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转换电路,该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可控硅、控制芯片、整流桥和电压转换单元;第一可控硅具有正极、负极和控制极,所述第一可控硅的负极用于与发热器件电连接;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一可控硅的控制极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可控硅导通或者截止;整流桥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整流桥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可控硅的正极电连接,所述整流桥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用于输入电压源,所述整流桥的第四端接地,所述整流桥用于将所述电压源的负向交流电压转换为正向直流电压;电压转换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和所述整流桥的第一端电连接,用于将所述正向直流电压转换为目标电压,以对所述控制芯片充电,所述目标电压为所述控制芯片控制所述第一可控硅导通所需的电压。
[0005]进一步地,所述电压转换单元包括电压转换电路和稳压电路,电压转换电路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整流桥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可控硅的正极电连接,用于将所述正向直流电压转换为所述目标电压;稳压电路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用于对所述目标电压进行稳压处理。
[0006]进一步地,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模块、第二电阻模块、第三电阻模块、第一电容模块、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二可控硅和稳压模块,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可控硅的正极、所述第二可控硅的正极和所述整流桥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稳压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稳压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稳压模块的第三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可控硅的负极和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稳压电路的
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可控硅的控制极电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稳压电路还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一电解电容模块和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一电解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一电解电容模块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0008]进一步地,所述稳压模块包括第二三极管和第四电阻模块,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四电阻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模块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可控硅的负极和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稳压模块还包括第五电阻模块,所述第五电阻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模块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可控硅的负极和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稳压电路还包括第二电解电容模块,所述第二电解电容模块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解电容模块的第二端接地。
[0011]进一步地,所述稳压电路还包括第六电阻模块,所述第六电阻模块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模块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解电容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第三二极管均为隧道二极管。
[0013]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该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所述转换电路和发热器件,所述转换电路与所述发热器件电连接。
[0014]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电压转换单元将所述正向直流电压转换为目标电压,以对所述控制芯片充电,所述目标电压为所述控制芯片控制所述第一可控硅导通所需的电压,从而使得第一可控硅导通,进而整流桥输出的正向直流电压施加在发热器件上,为发热器件供电,以使得发热器件发热,解决了现有方案中发热器件的控制电路成本偏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转换电路的示意图;
[0017]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发热器件的两端电压曲线图。
[0018]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19]10、电压转换单元;11、电压转换电路;111、稳压模块;12、稳压电路;20、控制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1]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2]应该理解的是,当元件(诸如层、膜、区域、或衬底)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直接在该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存在中间元件。而且,在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当描述有元件“连接”至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连接”至该另一元件,或者通过第三元件“连接”至该另一元件。
[0023]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现有方案中由于可控硅不能工作在第四象限,控制信号必须采用负电压(即BUCK—BOOST拓扑输出)供电才能实现,而很多低成本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可控硅,具有正极、负极和控制极,所述第一可控硅的负极用于与发热器件电连接;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一可控硅的控制极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可控硅导通或者截止;整流桥,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整流桥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可控硅的正极电连接,所述整流桥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用于输入电压源,所述整流桥的第四端接地,所述整流桥用于将所述电压源的负向交流电压转换为正向直流电压;电压转换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和所述整流桥的第一端电连接,用于将所述正向直流电压转换为目标电压,以对所述控制芯片充电,所述目标电压为所述控制芯片控制所述第一可控硅导通所需的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单元包括:电压转换电路,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整流桥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可控硅的正极电连接,用于将所述正向直流电压转换为所述目标电压;稳压电路,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用于对所述目标电压进行稳压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模块、第二电阻模块、第三电阻模块、第一电容模块、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二可控硅和稳压模块,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可控硅的正极、所述第二可控硅的正极和所述整流桥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稳压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稳压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稳压模块的第三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可控硅的负极和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可控硅的控制极电连接。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召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