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风装置及空调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4453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风装置及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导风装置可活动的设置于空调器的出风通道内,导风装置上设置有第一导风面及第二导风面;第一导风面用于与出风通道的下侧壁配合,以使第二导风面向下导风;第二导风面用于与出风通道的上侧壁配合,以使第一导风面向上导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导风装置能够降低空调器风量损失,提升用户体验。提升用户体验。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空调器常配置有导风板,通过调整导风板的转动角度实现对出风方向的调整,由于导风板在导风的同时会对出风起到一定的止挡作用,造成空调器过大的风量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空调器配置的导风板会造成过大的风量损失。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导风装置,能够降低空调器风量损失,提升用户体验。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导风装置,应用于空调器,所述导风装置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空调器的出风通道内,所述导风装置上设置有第一导风面及第二导风面;
[0006]所述第一导风面用于与所述出风通道的下侧壁配合,以使所述第二导风面向下导风;
[0007]所述第二导风面用于与所述出风通道的上侧壁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导风面向上导风。
[0008]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导风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当需要在制热模式下向下导风,防止热空气上浮时,将导风装置运动至第一导风面与出风通道的下侧壁配合,改变出风通道的结构,使得第二导风面向下导风;当需要在制冷模式下向上导风,防止冷空气下沉式,将导风装置运动至第二导风面与出风通道的下侧壁配合,改变出风通道的结构,使得第一导风面向上导风。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导风装置,通过第一导风面及第二导风面与出风通道的上下侧壁的选择性配合,实现对出风通道的结构改变,从而改变导风方向,避免对出风造成阻挡,大幅降低风量损失。
[000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风面与所述第二导风面分别设置于所述导风装置在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
[0010]第一导风面与第二导风面分别设置于导风装置在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避免了在第一导风面或第二导风面与出风通道的侧壁配合时对出风造成阻挡。
[00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风面为背离所述第二导风面凸起的凸弧面。
[0012]第一导风面呈凸弧面,在第二导风面与出风通道的上侧壁配合时,第一导风面利用康达效应对冷风向上引导,实现在不阻挡出风的情况下的向上导风。
[00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风面为背离所述第一导风面凸起的凸弧面。
[0014]第二导风面呈凸弧面,在第一导风面与出风通道的下侧壁配合时,第二导风面利用康达效应对热风向下引导,实现在不阻挡出风的情况下的向下导风。
[00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出风通道的出风方向上,所述第一导风面的前后两
端与所述第二导风面的前后两端分别对应连接。
[0016]第一导风面的两端与第二导风面的两端分别连接,可见导风装置的截面呈梭形,能够实现对出风通道侧壁结构改变处的圆滑过渡,进一步减小对出风的阻挡效果。
[0017]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机体及导风装置,所述机体设置有出风通道,所述导风装置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出风通道内,所述导风装置上设置有第一导风面及第二导风面,所述导风装置具有运动至所述第一导风面与所述出风通道的下侧壁配合,所述第二导风面向下导风的第一工作状态,以及运动至所述第二导风面与所述出风通道的上侧壁配合,所述第一导向上导风的第二工作状态。
[0018]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实际应用中,当需要在制热模式下向下导风,防止热空气上浮时,将导风装置运动至第一导风面与出风通道的下侧壁配合,改变出风通道的结构,使得第二导风面向下导风;当需要在制冷模式下向上导风,防止冷空气下沉式,将导风装置运动至第二导风面与出风通道的下侧壁配合,改变出风通道的结构,使得第一导风面向上导风。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导风装置,通过第一导风面及第二导风面与出风通道的上下侧壁的选择性配合,实现对出风通道的结构改变,从而改变导风方向,避免对出风造成阻挡,大幅降低风量损失。
[00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通道的下侧壁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导风面贴合的第一配合面,所述出风通道的上侧壁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导风面贴合的第二配合面。
[002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风面为背离所述第二导风面凸起的凸弧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为凹弧面。
[002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一导风面及所述出风通道的左右侧壁围成向上导风的冷风通道。
[0022]第一配合面为凹弧面,第一导风面为凸弧面,第一配合面与第一导风面对冷风协同向上导风,进一步提升对冷风的导流效果。
[002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风面为背离所述第一导风面凸起的凸弧面,所述第二配合面为凹弧面。
[002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二配合面与所述第二导风面及所述出风通道的左右侧壁围成向下导风的热风通道。
[0025]第二配合面为凹弧面,第二导风面为凸弧面,第二配合面与第二导风面对热风协同向下导风,进一步提升对热风的导流效果。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在制热模式下的剖视图;
[0027]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的剖视图;
[0029]图4为图3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00

导风装置;110

第一导风面;130

第二导风面;200

空调器;210

机体;211

出风通道;213

第一配合面;215

第二配合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33]请参阅图1及图2,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200在制热模式下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34]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200,包括机体210及导风装置100,机体210设置有出风通道211,出风通道211用于向室内送风。导风装置100可活动的设置于出风通道211内,能够在出风通道211内运动至第一工作状态或第二工作状态,以与出风通道211的不同侧壁进行配合,以改变出风通道211的结构,进而实现对出风朝不同方向导流。
[0035]导风装置100上设置有第一导风面110及第二导风面130,出风通道211的下侧壁设置有第一配合面213,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第一配合面213与第一导风面110贴合;出风通道211的上侧壁设置有第二配合面215,在第二工作状态下,第二配合面215与第二导风面130贴合。
[003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面110与第一配合面213的配合形式为贴合,第二导风面1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风装置,应用于空调器(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装置(100)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空调器(200)的出风通道(211)内,所述导风装置(100)上设置有第一导风面(110)及第二导风面(130);所述第一导风面(110)用于与所述出风通道(211)的下侧壁配合,以使所述第二导风面(130)向下导风;所述第二导风面(130)用于与所述出风通道(211)的上侧壁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导风面(110)向上导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面(110)与所述第二导风面(130)分别设置于所述导风装置(100)在厚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面(110)为背离所述第二导风面(130)凸起的凸弧面。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面(130)为背离所述第一导风面(110)凸起的凸弧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风通道(211)的出风方向上,所述第一导风面(110)的前后两端与所述第二导风面(130)的前后两端分别对应连接。6.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210)及导风装置(100),所述机体(210)设置有出风通道(211),所述导风装置(100)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出风通道(211)内,所述导风装置(100)上设置有第一导风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彬彬尚彬牛天威张引李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