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大型软土基坑上部建筑跨分区顺逆结合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4203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2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超大型软土基坑上部建筑跨分区顺逆结合施工方法,其包括S1:对基坑进行分区,划定顺作区域与逆作区域;S2:施工基坑四周地连墙及基坑中间的分期地连墙;S3:施工全场地桩基础及地下室竖向承载构件;S4:同时开挖两侧顺作区域的首层土方,并进行首道支撑结构及栈桥板施工,并循环至最后一道支撑施工完毕;S5:开挖两侧顺作区域的最后一层土方,并进行垫层、底板施工;S6:对两侧顺作区域进行拆换撑施工,并进行地下室结构施工;S7:进行逆作区域地下室首层梁板施工;S8:施工跨分区的上部建筑及地下室结构;S9:拆除分期地连墙,并将分期地连墙区域底板补齐,贯通地下室梁板结构。本申请具有工期短、上部建筑结构变形小的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大型软土基坑上部建筑跨分区顺逆结合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大型软土基坑上部建筑跨分区顺逆结合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基坑工程的施工方法,通常分为顺作法施工与逆作法施工两类。基坑工程按放坡开挖或设置基坑支护结构后进行土方开挖,自基坑底打设地下结构底板自下而上逐层进行地下结构施工的方法称为顺作法施工。自上而下施工地下结构与基坑开挖交替的施工方法称为逆作法。
[0003]随着城市建设的逐步发展,基坑规模越来越大,对于基坑安全、工期的要求也越来越大。对于软土地区、万米及以上的超大型基坑,根据工程实际普遍需要将基坑划分为若干小分坑(小分区)进行分区施工,一般相邻分坑不能同时施工,只有当某分坑施工至出正负零(主体工程基准面)时,方可施工相邻分坑,且对于两分坑之间距离有着严格要求。
[0004]一方面基坑分坑面积不能过大,另一方面同时施工的两个分坑间距不能小于一定值,故而存在着部分上部建筑跨越两个相邻基坑分区的情况。现有的相关技术中,上部跨分区的建筑需待下方两个相邻分坑全部施工完毕后,方可进行施工,工期较长。
[0005]但是对于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时坑底隆起较大,若在上部跨分区建筑下方分区分别进行顺作法施工和逆作法施工,在逆作法施工分区的地面一层的楼面结构完成后,同时进行上部建筑的施工,顺作区域地下室施工完毕后其坑底隆起变形已发展完成,而逆作区域开挖时,坑底隆起变形较大,上部跨分区建筑结构会产生不均匀变形导致开裂等问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提高软土地区超大型基坑施工速度,保证上部跨分区建筑结构安全性的施工方法成为摆在工程技术人员面前的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提高软土地区超大型基坑施工速度,保证上部建筑跨分区施工时的结构安全性,本申请提供一种超大型软土基坑上部建筑跨分区顺逆结合施工方法。
[000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超大型软土基坑上部建筑跨分区顺逆结合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超大型软土基坑上部建筑跨分区顺逆结合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基坑进行分区,划定顺作区域与逆作区域;S2:施工基坑四周地连墙及基坑中间的分期地连墙;S3:施工全场地桩基础及地下室竖向承载构件;S4:同时开挖两侧顺作区域的首层土方,并进行首道支撑结构及栈桥板施工,并循环至最后一道支撑施工完毕;S5:开挖两侧顺作区域的最后一层土方,并进行垫层、底板施工;S6:对两侧顺作区域进行拆换撑施工,并进行地下室结构施工,直至地下室顶板施
工完毕;S7:待顺作区域地下室底板施工完毕后,进行逆作区域地下室首层梁板施工,并在距离分期地连墙最近的一根柱附近做节点弱化处理;S8:待逆作区域地下室首层梁板形成强度后,继续施工跨分区的上部建筑及地下室结构,并在上部建筑距离分期地连墙最近的一根柱附近做节点弱化处理;S9:待逆作区域地下室底板施工且形成强度后,拆除分期地连墙,并将分期地连墙区域底板补齐,贯通地下室梁板结构;S10:在上部建筑弱化处理节点处浇筑混凝土,使跨分区上部建筑形成整体;S11:继续进行地下室二次结构及上部建筑施工,直至施工完毕。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时,首先放线测量,对基坑进行分区,划定顺作区域与逆作区域,再施工基坑四周地连墙及基坑中间的分期地连墙,施工全场地桩基础及地下室竖向承载构件;而后同时开挖两侧顺作区域的首层土方,并进行支撑结构及栈桥板施工,开挖两侧顺作区域的最后一层土方,并进行垫层、底板施工。待顺作区域地下室底板施工完毕后,进行逆作区域地下室首层梁板施工,并做节点弱化处理;施工跨分区的上部建筑及地下室结构,并做节点弱化处理。待逆作区域地下室底板施工且形成强度后,拆除分期地连墙,并将分期地连墙区域底板补齐,贯通地下室梁板结构,在上部建筑弱化处理节点处浇筑混凝土,使跨分区上部建筑形成整体,继续进行地下室二次结构及上部建筑施工,直至施工完毕。通过顺逆结合施工,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上部建筑跨分区时的施工速度,与此同时,在相应步骤中做的节点弱化处理,有效降低节点附加弯矩,减小由于顺、逆区域竖向不均匀变形对于上部跨区建筑的影响,提高施工安全性,在节约工期、降低成本上有着突出作用。此外,顺作区域施工时,逆作区域暂未施工,能够用作施工道路及材料堆放场地;逆作区域施工时,顺作区域已出正负零,亦能够用作施工道路及堆放场地,有效解决部分材料堆放问题,提高现场施工时施工车辆运输效率。
[0009]可选的,步骤S7和步骤S8中的所述节点弱化处理是在进行梁、柱结构钢筋绑扎时,分别预埋型钢并浇筑混凝土;其中柱结构中型钢完全包裹在混凝土中,梁结构部分混凝土待底板施工完成后浇筑,部分钢筋作断开处理,待后期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再进行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梁、柱结构钢筋绑扎时,柱结构中型钢完全包裹在混凝土中,梁结构部分混凝土待底板施工完成后浇筑,部分钢筋作断开处理,待后期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再进行连接,能够有效降低梁柱节点附加弯矩,使之仅能产生传递剪力,减小由于顺、逆区域竖向不均匀变形对于上部建筑的影响,提高施工安全性。
[0011]可选的,所述节点弱化处理包含B0层及逆作区域底板施工完成前上部保护建筑的每一层,逆作区域底板施工完成后即进行弱化节点处混凝土浇筑,并且后续上部建筑不再进行节点弱化处理。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B0层及逆作区域底板施工完成前上部保护建筑的每一层进行节点弱化处理,降低竖向不均匀变形对于结构的影响,逆作区域底板施工完成后即进行弱化节点处混凝土浇筑,及时使先期结构形成整体,达到结构强度,后续上部建筑即可不再进行节点弱化处理,节约时间。
[0013]可选的,在步骤S8中,分期地连墙未拆除,分期地连墙两侧地下室梁板结构处于悬挑状态,在悬挑区域底部搭设临时支撑,待拆除分期地连墙,两侧梁板结构贯通后,拆除所
述临时支撑。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步骤S8中,分期地连墙未拆除,分期地连墙两侧地下室梁板结构处于悬挑状态,在悬挑区域底部搭设临时支撑,待分期地连墙拆除后,两侧梁板结构贯通后即可拆除临时支撑,进一步保障施工安全。
[0015]可选的,所述临时支撑可以为排架或临时混凝土柱。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择排架或临时混凝土柱作为临时支撑,简单有效,适应工地条件。
[0017]可选的,在步骤S9中,拆除分期地连墙区域的底板作为后浇带施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基坑分区后期的整体性和结构强度,更加安全。
[0019]可选的,在步骤S7中,逆作区域地下室首层梁板施工时预留出土口及吊装口;在步骤S8中,逆作区域上部建筑施工时留设部分出土口。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步骤S7中,预留出土口及吊装口,以便后续逆作区域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土方的清运、分期地连墙的拆除吊装及其余材料构件吊装;在步骤S8中,留设部分出土口以便下部土方清运及构件吊装。
[0021]可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大型软土基坑上部建筑跨分区顺逆结合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对基坑进行分区,划定顺作区域与逆作区域;S2:施工基坑四周地连墙及基坑中间的分期地连墙;S3:施工全场地桩基础及地下室竖向承载构件;S4:同时开挖两侧顺作区域的首层土方,并进行首道支撑结构及栈桥板施工,并循环至最后一道支撑施工完毕;S5:开挖两侧顺作区域的最后一层土方,并进行垫层、底板施工;S6:对两侧顺作区域进行拆换撑施工,并进行地下室结构施工,直至地下室顶板施工完毕;S7:待顺作区域地下室底板施工完毕后,进行逆作区域地下室首层梁板施工,并在距离分期地连墙最近的一根柱附近做节点弱化处理;S8:待逆作区域地下室首层梁板形成强度后,继续施工跨分区的上部建筑及地下室结构,并在上部建筑距离分期地连墙最近的一根柱附近做节点弱化处理;S9:待逆作区域地下室底板施工且形成强度后,拆除分期地连墙,并将分期地连墙区域底板补齐,贯通地下室梁板结构;S10:在上部建筑弱化处理节点处浇筑混凝土,使跨分区上部建筑形成整体;S11:继续进行地下室二次结构及上部建筑施工,直至施工完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大型软土基坑上部建筑跨分区顺逆结合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和步骤S8中的所述节点弱化处理是在进行梁、柱结构钢筋绑扎时,分别预埋型钢并浇筑混凝土;其中柱结构中型钢完全包裹在混凝土中,梁结构部分混凝土待底板施工完成后浇筑,部分钢筋作断开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磊朱毅敏张忆州刘晨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