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钢板连接钢筋混凝土站台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4168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20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钢板连接钢筋混凝土站台墙,可以解决站台墙质量不能保证,可靠性差,施工效率低及施工成本高的问题。该装配式钢板连接钢筋混凝土站台墙,包括第一装配墙单元、第二装配墙单元和连接件。其中,第一装配墙单元上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一预埋钢件,第一预埋钢件的位于第一装配墙单元内;第二装配墙单元上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二预埋钢件,第二预埋钢件的位于第二装配墙单元内;第一预埋钢件通过连接件与第二预埋钢件焊接连接,以将第一装配墙单元和第二装配墙单元固定。本申请的装配式钢板连接钢筋混凝土站台墙用于铁路轨道交通中旅客站台墙的施工应用中。道交通中旅客站台墙的施工应用中。道交通中旅客站台墙的施工应用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钢板连接钢筋混凝土站台墙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铁路工程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钢板连接钢筋混凝土站台墙。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装配式结构在国内得到迅速发展和推广。装配式站台墙在铁路工程也得到广泛应用。相关技术中站台墙的通常做法是现场绑扎钢筋、设置挡墙模板、浇筑站台挡墙混凝土,等混凝土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拆模,最后回填土方。
[0003]但是,站台墙采用现浇施工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施工完毕后还需要拆除模板外运、清理现场建筑垃圾等工作;施工质量难以保证、施工效率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大,不能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钢板连接钢筋混凝土站台墙,可以解决站台墙质量不能保证,可靠性低,施工效率低及施工成本高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钢板连接钢筋混凝土站台墙,包括第一装配墙单元、第二装配墙单元和连接件。其中,第一装配墙单元上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一预埋钢件,第一预埋钢件位于第一装配墙单元内;第二装配墙单元上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二预埋钢件,第二预埋钢件位于第二装配墙单元内;第一预埋钢件通过连接件与第二预埋钢件焊接连接,以将第一装配墙单元和第二装配墙单元固定。以上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其整体性强,简单可靠,且可以提高施工效率。
[0006]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预埋钢件包括第一锚筋和第一钢板,第二预埋钢件包括第二锚筋和第二钢板;第一锚筋的一端与沿第一钢板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外壁焊接,第二锚筋的一端与沿第二钢板沿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外壁焊接;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位置相对应,第一钢板通过连接件与第二钢板焊接连接。
[0007]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钢板设置在靠近第一装配墙单元的墙背处,第二钢板设置在靠近第二装配墙单元的墙背处;第一锚筋位于第一装配墙单元内,第二锚筋位于第二装配墙单元内。具体地,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所在平面与墙背所在平面平行,为了方便将第一钢板通过连接件与第二钢板焊接连接,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靠近墙背的那一面裸露,没有被混凝土墙体覆盖。其中,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也可以分别设置在靠近第一装配墙单元和第二装配墙单元背离墙背的那一侧墙体上,相比较而言,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分别设置在靠近第一装配墙单元的墙背处和靠近第二装配墙单元的墙背处,不影响站台墙的美观。另外,第一锚筋位于第一装配墙单元内及第二锚筋位于第二装配墙单元内的设置,使得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更能牢固的固定在第一装配墙单元和第二装配墙单元的墙背处。
[0008]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件为第三钢板,第三钢板的第一端与第
一钢板靠近拼接缝隙的一端焊接,第三钢板的第二端与第二钢板靠近拼接缝隙的一端焊接。如此,可实现将第一钢板通过第三钢板与第二钢板固定连接在一起,进而使得第一装配墙单元和第二装配墙单元拼接形成整个墙体,这里,采用焊接的方式,简单可靠,牢固性强。
[0009]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装配墙单元和第二装配墙单元上分别设有竖向的第一安装槽和竖向的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位置相对应,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对应拼接后形成的空间内用于填充混凝土。由于装配式站台墙体安装完毕后,难免后期会存在地基不均匀沉降、墙后土压力不一致的问题,从而会造成第一装配墙单元和第二装配墙单元发生上下、前后错位,而在拼接后形成的空间内填充混凝土的方式,可防止拼接后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墙后土压力不一致在拼接的部位产生较大剪切力,进而避免对拼接处造成破坏,以提高拼接处的可靠性。
[0010]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均为多个,多个第一安装槽和多个第二安装槽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设置。这样,多个第一安装槽和多个第二安装槽一一对应拼接后能形成多个密封空间,而在多个密封拼间空间内填充混凝土,相比仅一个密封空间内填充混凝土的设置,可进一步地提高拼接的装配式钢板连接钢筋混凝土站台墙的抗剪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拼接后整个墙体的稳定性。
[0011]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拼接缝隙内填充有防水密封条,用于封堵拼接缝隙。由此,可提升整个装配式钢板连接钢筋混凝土站台墙的防水能力。
[0012]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装配墙单元和第二装配墙单元均包括墙身、墙趾、墙踵和竖向抗滑移肋,竖向抗滑移肋设置在墙踵端部的下表面上。这里,墙踵位置设置竖向抗滑移肋,可提高站台墙抵抗土侧压力能力;
[0013]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墙身上设有泄水孔,墙身和墙踵上均设有安装吊环。这里,泄水孔的设置用来释放土壤中的水,减小站台墙受的土压力。另外,安装吊环的设置可方便后期对装配式钢板连接钢筋混凝土站台墙进行吊装运输及安装。
[0014]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装配墙单元和第二装配墙单元均包括墙顶悬挑板,墙顶悬挑板上表面远离墙身的外边缘上设有竖直挡板。这里,在墙顶悬挑板位置设置竖向挡板,预留站台贴砖的厚度,可以减少后期站台铺装时需要对站台边二次支模的问题,提高铺装效率,减少工期。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装配墙单元与第二装配墙单元之间连接构造示意图;
[0016]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钢板连接钢筋混凝土站台墙体拼接处一侧端构造示意图;
[0017]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钢板连接钢筋混凝土站台墙体的断面视图;
[0018]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钢板连接钢筋混凝土站台墙体内预埋钢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9]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钢板连接钢筋混凝土站台墙体内预埋钢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0]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装配墙单元的第一安装槽与第二装配墙单元的第二安装槽拼接处的示意图之一;
[0021]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装配墙单元的第一安装槽与第二装配墙单元的第二安装槽拼接处的示意图之二;
[0022]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装配墙单元与第二装配墙单元的拼接处的防水构造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1‑
第一装配墙单元;11

第一预埋钢件;12

第一安装槽;2

第二装配墙单元;21

第二预埋钢件;22

第二安装槽;3

连接件;41

墙趾;42

墙踵;5

墙身;6

墙顶悬挑板;61

竖直围挡;7

竖向抗滑移肋;8

安装吊环;9

泄水孔;10

预埋钢件;20

安装槽;30

混凝土;4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钢板连接钢筋混凝土站台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装配墙单元,所述第一装配墙单元上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一预埋钢件,所述第一预埋钢件位于第一装配墙单元内;第二装配墙单元,所述第二装配墙单元上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二预埋钢件,所述第二预埋钢件位于第二装配墙单元内;连接件,所述第一预埋钢件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预埋钢件焊接连接,以将所述第一装配墙单元和所述第二装配墙单元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板连接钢筋混凝土站台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埋钢件包括第一锚筋和第一钢板,所述第二预埋钢件包括第二锚筋和第二钢板;所述第一锚筋的一端与沿所述第一钢板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外壁焊接,所述第二锚筋的一端与沿所述第二钢板沿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外壁焊接,所述第一钢板在第一装配墙单元的预埋位置和所述第二钢板在第二墙单元的预埋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钢板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钢板焊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钢板连接钢筋混凝土站台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板设置在靠近第一装配墙单元的墙背处,所述第二钢板设置在靠近第二装配墙单元的墙背处,所述第一锚筋位于所述第一装配墙单元内,所述第二锚筋位于所述第二墙单元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钢板连接钢筋混凝土站台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第三钢板,所述第三钢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钢板靠近拼接缝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德怀彭俊沈磊鲍华熊学炜方显钱泉吴奎蒋淳玥谷帅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