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连通器原理的电容器灌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3906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连通器原理的电容器灌胶装置,包括真空箱、暂存桶、待灌胶的电容器;所述暂存桶和待灌胶的电容器均放置于真空箱内;所述暂存桶设置于待灌胶的电容器一侧;所述暂存桶的底端高于电容器的顶端;所述暂存桶向上开口;所述暂存桶通过自流通管道与电容器相连通;所述自流通管道的一端设置于暂存桶的底端,另一端设置于电容器的底部;所述暂存桶内设置有装有料体;所述料体在重力作用下通过自流通管道进入电容器;所述真空箱用于实现抽真空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进入电容器的料体不含有气泡且能够填充电容器内部所有空腔。体不含有气泡且能够填充电容器内部所有空腔。体不含有气泡且能够填充电容器内部所有空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连通器原理的电容器灌胶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容器浇注工艺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连通器原理的电容器灌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容器产品是将数量较多的圆柱形电容器元件按照一定排布方式进行焊接,再包扎各外绝缘层,放入封闭不锈钢壳内。不锈钢壳内的其它空腔,均需绝缘料填充,来保证绝缘性能及机械稳定性能。由于电容器产品储能密度比较高,内部元件排列非常紧凑,流通通道具有窄(1mm厚度)、狭长(1000mm长度)的特点,且狭长通道数量较多。现有技术中,由于灌胶料体的制备工艺难以避免导致料体中存在气泡;另一方面,灌胶过程料体是直接从电容器顶部进料口进入电容器内部,导致灌胶完成后,由于电容器特殊的内部结构,电容器中依然存在局部腔体未填充灌胶料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连通器原理的电容器灌胶装置,使进入电容器的料体不含有气泡且能够填充电容器内部所有空腔。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连通器原理的电容器灌胶装置,包括真空箱、暂存桶、待灌胶的电容器;所述暂存桶和待灌胶的电容器均放置于真空箱内;所述暂存桶设置于待灌胶的电容器一侧;所述暂存桶的底端高于电容器的顶端;所述暂存桶向上开口;所述暂存桶通过自流通管道与电容器相连通;所述自流通管道的一端设置于暂存桶的底端,另一端设置于电容器的底部;所述暂存桶内设置有装有料体;所述料体在重力作用下通过自流通管道进入电容器;所述真空箱用于实现抽真空功能。
[000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暂存桶的底部为倒置的锥形结构。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的一端与暂存桶与自流通管道的连通处相连通;另一端与真空箱内部相连通。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暂存桶的底端向下延伸形成出料端;所述出料端与自流通管道相连通,所述出料端上设置有电动阀;所述电动阀用于控制料体流速以及暂存桶与自流通管道的连通状态。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液位高度显示管道;所述第一液位高度显示管道的底端与电容器与自流通管道的连通处相连通,所述第一液位高度显示管道的顶端与真空箱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一液位高度显示管道的延伸方向与电容器的轴线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一液位高度显示管道的顶端高于电容器的顶端;所述第一液位高度显示管道为透明管道。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二液位高度显示管道;所述第二液位高度显示管道的底端与电容器与顶部相连通,所述第二液位高度显示管道的顶端与真空箱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液位高度显示管道的顶端高于电容器的顶端;所述第二液位高度显示管道为透明管
道。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容器带倾角放置;第二液位高度显示管道设置于电容器顶部较高的一侧。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暂存桶支承于支撑架的顶端。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活动平台;所述支撑架垂直固定于活动平台表面;所述活动平台设置有垫块;所述电容器放置于活动平台表面;所述电容器靠近暂存桶的一侧支承于活动平台表面,另一侧支承于垫块。
[0013]所述的一种基于连通器原理的电容器灌胶装置的灌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装有料体的暂存桶置于真空箱后,在电动阀关闭的情况下使真空箱执行抽真空操作,暂存桶中的料体中的气泡通过暂存桶向上的开口排出;然后打开电动阀并使真空箱执行抽真空操作,使料体经过自流通管道进入电容器;料体中剩余的气泡通过排气管道排出;当自流通管道、第一液位高度显示管道、第二液位高度显示管道中的料体高度保持一致,电容器完成灌胶,电容器内部充满料体。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暂存桶、自流通管道和电容器的连接关系构建连通器结构,暂存桶和电容器之间形成高差,料体能够通过重力自流,使位于暂存桶中的料体有效进入电容器,自动实现灌胶过程。通过真空箱的抽真空功能与开口向上的暂存桶相互作用,使料体中的气泡被排出,实现无气泡浇筑;暂存桶顶部的开口设置,使得浇注料体与真空环境充分接触,实现快速抽真空。通过控制料体暂存桶底部的电动阀,控制料体流速,不至于出料速度过快,堵住电容器进、出料口。设置于自流通管道上的排气管道,便于将藏匿于料体暂存桶底部的微小气泡进一步真空破泡。通过自流通管道、第一液位高度显示管道、第二液位高度显示管道三者相互配合形成的连通器结构,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液位判定电容器中料体的液位,实现了在真空环境下,肉眼可辨识的电容器满浇注判断依据。通过带倾角放置电容器,使得料体能够始终从一侧流入,另一侧在无料体填充时,存在排气气流通道,使料体有效进入电容器中的间隙。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暂存桶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带排气管道的自流通管道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局部示意图a;
[0019]图5是本技术的局部示意图b;
[0020]图6是本技术完成浇注时管道的液位差示意图。
[0021]其中,1

真空箱,2

暂存桶,3

支撑架,4

电动阀,5

第一三通,6

活动平台,7

第二三通,8

垫块,9

电容器,10

第二液位高度显示管道,11

第一液位高度显示管道,12

自流通管道,13

排气管道,14

支撑件,15

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技术,但它们不对本技术构成限定。
[0023]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基于连通器原理的电容器灌胶装置,包括真空箱1、暂存桶2、待灌胶的电容器9;所述暂存桶2和待灌胶的电容器9均放置于真空箱1内;所述暂存桶2设置于待灌胶的电容器9一侧;所述暂存桶2的底端高于电容器9的顶端;所述暂存桶2向上开口;所述暂存桶2通过自流通管道12与电容器9相连通;所述自流通管道12的一端设置于暂存桶2的底端,另一端设置于电容器9的底部;所述暂存桶2内设置有装有料体;所述料体在重力作用下通过自流通管道12进入电容器9;所述真空箱1用于实现抽真空功能。还包括支撑架3;所述暂存桶2支承于支撑架3的顶端。
[0024]具体地,所述暂存桶2的上部为圆柱体结构,暂存桶2的下部为倒置的锥形结构,料体可通过桶壁顺利下流。暂存桶2和电容器9之间形成高差,料体能够通过重力自流。暂存桶2顶部为开口设置,使得用于浇注的料体与真空箱1中的真空环境充分接触,实现快速抽真空。
[0025]如图2所示,暂存桶2的圆柱体结构部分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连通器原理的电容器灌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箱、暂存桶、待灌胶的电容器;所述暂存桶和待灌胶的电容器均放置于真空箱内;所述暂存桶设置于待灌胶的电容器一侧;所述暂存桶的底端高于电容器的顶端;所述暂存桶向上开口;所述暂存桶通过自流通管道与电容器相连通;所述自流通管道的一端设置于暂存桶的底端,另一端设置于电容器的底部;所述暂存桶内设置有装有料体;所述料体在重力作用下通过自流通管道进入电容器;所述真空箱用于实现抽真空功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连通器原理的电容器灌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存桶的底部为倒置的锥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连通器原理的电容器灌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的一端与暂存桶与自流通管道的连通处相连通;另一端与真空箱内部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连通器原理的电容器灌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存桶的底端向下延伸形成出料端;所述出料端与自流通管道相连通,所述出料端上设置有电动阀;所述电动阀用于控制料体流速以及暂存桶与自流通管道的连通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连通器原理的电容器灌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液位高度显示管道;所述第一液位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今昶蔡长青张海龙陈凯王意飞刘礼邦沈星蔡炜谭进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