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基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3566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12
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基板。该显示基板包括:硅基衬底;电路结构,设于所述硅基衬底上,且包括多个电路单元以及多个第一信号线,各所述电路单元位于一虚拟正方形内,各所述电路单元包括多个像素电路,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用于驱动一个发光元件发光;一个所述电路单元中的多个所述像素电路包括第一电路列、第二电路列、第三电路列、第四电路列、第五电路列、第六电路列以及第七电路列;其中,所述第一电路列与所述第二电路列共用一个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三电路列与所述第四电路列共用一个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五电路列与第六电路列共用一个所述第一信号线。本公开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利用率。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显示基板


[0001]本公开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基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显示面板在人们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0003]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发光元件以及与多个发光元件一一对应地连接的像素电路。各发光元件包括相对设置的阴极和阳极以及设于阴极和阳极之间的发光层。各像素电路与对应的发光元件的阳极电连接,以驱动发光元件发光。然而,该显示面板上的布线复杂,空间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基板,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
[0005]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
[0006]硅基衬底;
[0007]电路结构,设于所述硅基衬底上,缺包括多个电路单元以及多个第一信号线,各所述电路单元位于一虚拟正方形内,各所述电路单元包括多个像素电路,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用于驱动一个发光元件发光;一个所述电路单元中的多个所述像素电路包括第一电路列、第二电路列、第三电路列、第四电路列、第五电路列、第六电路列以及第七电路列;
[0008]其中,所述第一电路列与所述第二电路列共用一个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三电路列与所述第四电路列共用一个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五电路列与第六电路列共用一个所述第一信号线。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路列、所述第二电路列、所述第三电路列、所述第四电路列、所述第五电路列以及所述第六电路列中的所述像素电路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电路列中的所述像素电路的数量与所述第七电路列中的所述像素电路的数量不同。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路列中的所述像素电路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七电路列中的所述像素电路的数量。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路列包括七个像素电路,所述第七电路列包括六个像素电路。
[0012]进一步地,所述六个像素电路包括第一像素电路、第二像素电路、第三像素电路、第四像素电路、第五像素电路以及第六像素电路,所述第一像素电路与所述第二像素电路共用一个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三像素电路与所述第四像素电路共用一个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五像素电路与所述第六像素电路共用一个所述第一信号线。
[0013]进一步地,所述电路结构包括第一电源线,各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开关晶体管、复位晶体管以及存储电容;
[0014]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于第一电源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于发光元件的第一极;
[0015]所述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于数据线,所述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
[0016]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于初始化信号线,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
[0017]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极连接于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
[0018]其中,所述第一电源线为所述第一信号线。
[0019]进一步地,所述存储电容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极板和下极板,所述上极板位于所述下极板背向所述硅基衬底的一侧,所述上极板为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所述下极板为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所述上极板呈正方形,且所述上极板的四个侧边与所述虚拟正方形的四个侧边一一对应地平行;所述上极板的侧边长度为1.9998μm;
[0020]所述第一电路列中的所述上极板与所述第二电路列中的所述上极板的距离为1.8702μm,所述第二电路列中的所述上极板与所述第三电路列中的所述上极板的距离为1.1988μm,所述第三电路列中的所述上极板与所述第四电路列中的所述上极板的距离为1.8702μm,所述第四电路列中的所述上极板与所述第五电路列中的所述上极板的距离为1.1988μm,所述第五电路列中的所述上极板与所述第六电路列中的所述上极板的距离为1.8702μm,所述第六电路列中的所述上极板与所述第七电路列中的所述上极板的距离为1.1988μm。
[00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路列至所述第六电路列中的多个所述像素电路构成第一电路行、第二电路行、第三电路行、第四电路行、第五电路行、第六电路行以及第七电路行;
[0022]所述第一电路行中的所述上极板与所述第二电路行中的所述上极板的距离为1.1988μm,所述第二电路行中的所述上极板与所述第三电路行中的所述上极板的距离为1.8702μm,所述第三电路行中的所述上极板与所述第四电路行中的所述上极板的距离为1.1988μm,所述第四电路行中的所述上极板与所述第五电路行中的所述上极板的距离为1.8702μm,所述第五电路行中的所述上极板与所述第六电路行中的所述上极板的距离为1.1988μm,所述第六电路行中的所述上极板与所述第七电路行中的所述上极板的距离为1.8702μm。
[0023]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像素电路的所述存储电容共用一个所述下极板。
[0024]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所述的显示基板。
[0025]本公开的显示面板及显示基板,由于所述第一电路列与所述第二电路列共用一个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三电路列与所述第四电路列共用一个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五电路列与第六电路列共用一个所述第一信号线,从而节省了布线数量,提高了空间利用率,降低了制备工艺难度。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显示基板的示意图。
[0027]图2和图3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电路单元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像素电路的示意图。
[0029]图5是本公开实施方式中上极板的排布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1、电路单元;2、虚拟四边形;3、第一电路列;4、第二电路列;5、第三
电路列;6、第四电路列;7、第五电路列;8、第六电路列;9、第七电路列;10、像素电路;101、第一像素电路;102、第二像素电路;103、第三像素电路;104、第四像素电路;105、第五像素电路;106、第六像素电路;11、上极板;12、第一电路行;13、第二电路行;14、第三电路行;15、第四电路行;16、第五电路行;17、第六电路行;18、第七电路行;T1、驱动晶体管;T2、复位晶体管;T3、开关晶体管;C、存储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0031]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0032]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硅基衬底;电路结构,设于所述硅基衬底上,且包括多个电路单元以及多个第一信号线,各所述电路单元位于一虚拟正方形内,各所述电路单元包括多个像素电路,一个所述像素电路用于驱动一个发光元件发光;一个所述电路单元中的多个所述像素电路包括第一电路列、第二电路列、第三电路列、第四电路列、第五电路列、第六电路列以及第七电路列;其中,所述第一电路列与所述第二电路列共用一个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三电路列与所述第四电路列共用一个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五电路列与第六电路列共用一个所述第一信号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列、所述第二电路列、所述第三电路列、所述第四电路列、所述第五电路列以及所述第六电路列中的所述像素电路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电路列中的所述像素电路的数量与所述第七电路列中的所述像素电路的数量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列中的所述像素电路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七电路列中的所述像素电路的数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列包括七个像素电路,所述第七电路列包括六个像素电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六个像素电路包括第一像素电路、第二像素电路、第三像素电路、第四像素电路、第五像素电路以及第六像素电路,所述第一像素电路与所述第二像素电路共用一个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三像素电路与所述第四像素电路共用一个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五像素电路与所述第六像素电路共用一个所述第一信号线。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结构包括第一电源线,各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开关晶体管、复位晶体管以及存储电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于第一电源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于发光元件的第一极;所述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于数据线,所述开关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于初始化信号线,所述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极连接于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尚洪范龙飞卢鹏程杨盛际陈小川朱志坚马瑶希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创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