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文化文旅旅游服务用智能VR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3546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文化文旅旅游服务用智能VR穿戴设备,涉及杂物清扫收集设备领域。该麻醉科中成药液的灌装装置,包括盒体和控制盒,所述盒体的内部对称滑动设置有一对镜筒,所述盒体靠近面部的一侧侧边固定连接有遮光壳,所述控制盒的侧边一侧中间位置电性连接有数据输电线,所述盒体的侧边一侧中间位置且靠下的位置固定设置有电源数据接口,所述数据输电线远离控制盒的一端和电源数据接口电性连接配合。在该发明专利技术中,该设计的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具备可根据不同视力的使用者进行对应的调节焦距的功能,同时适用于不同眼距的使用者,使得装置的实际体验更好,同时配合设置的控制盒以及可更换的电池设计,使得装置的续航得到了保障,整体设计值得推广。整体设计值得推广。整体设计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文化文旅旅游服务用智能VR穿戴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VR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文化文旅旅游服务用智能VR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虚拟显示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或移动终端等设备虚拟出现实世界,通过显示屏和目视系统投射到人眼视网膜。其本质就是呈现一个以使用者视角为主体,可以实时无限制地观察三维空间内的物体,给使用者沉浸感体验。虚拟显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娱乐,军事训练,医疗培训、产品三维虚拟展示等多个领域。但是现有的VR眼镜设备在使用通常使用时对于近视患者使用体验不友好,且不适用于眼距不同的使用者,使用时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0003]经检索,现有专利(公开号为:CN206627707U)公开了VR眼镜。该专利技术虽然VR眼镜佩戴到使用者头上的时候,使用者的面部和VR眼镜的佩戴部共同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当使用者出汗后空气中的湿度增加,此时通过所述吸湿面板可以吸收空气中增加的水气,以避免水气附着到镜片上,但是存在镜片显示焦距无法调节,且镜片眼距无法调节的问题,从而导致该设备并不适用于全部人群。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文化文旅旅游服务用智能VR穿戴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文化文旅旅游服务用智能VR穿戴设备,通过设置的焦距调节结构和眼距调节结构,解决了传统的VR眼镜在使用时对于近视患者使用体验不友好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文化文旅旅游服务用智能VR穿戴设备,包括盒体和控制盒,所述盒体的内部对称滑动设置有一对镜筒,所述盒体靠近面部的一侧侧边固定连接有遮光壳,所述控制盒的侧边一侧中间位置电性连接有数据输电线,所述盒体的侧边一侧中间位置且靠下的位置固定设置有电源数据接口,所述数据输电线远离控制盒的一端和电源数据接口电性连接配合;所述盒体的内部且远离面部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限位架,一对所述镜筒靠近限位架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板,一对所述镜筒的筒身内且靠近固定板的位置均固定设置有成像屏,一对所述镜筒的筒身内且靠近成像屏的位置均固定设置有第一透镜,一对所述镜筒的筒身内且靠近面部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平光镜,一对所述镜筒的筒身内且靠近平光镜的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三透镜,一对所述镜筒的筒身内且位于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的位置滑动设置有第二透镜,一对所述镜筒的筒身内壁内部且位于筒身中间位置均对称开设有一对方槽,一对所述方槽内均转动连接有丝杆,一对所述丝杆的杆身上均滑动套设有螺纹套筒,所述第二透镜固定设置在一对螺纹套筒之间;所述盒体的内部中间位置转动设置有齿轮,一对所述镜筒的筒身且靠近齿轮的一
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一对所述固定杆的杆身侧边且靠近齿轮的位置均固定设置有齿条,所述齿轮均和一对固定杆杆身上设置的齿条啮合配合;所述遮光壳的上端面均对称开设有通孔,位于一侧的所述通孔的上侧固定设置有第一排风扇,远离所述第一排风扇一侧的通孔的上侧固定设置有第二排风扇,所述遮光壳的上端面且对应一对通孔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防尘罩,所述控制盒的内部一侧固定卡接设置有电池,所述控制盒的内部远离电池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集成电路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设计的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具备可根据不同视力的使用者进行对应的调节焦距的功能,同时适用于不同眼距的使用者,使得装置的实际使用体验更好,同时配合设置的控制盒以及可更换的电池设计,使得装置的续航得到了保障,整体设计值得推广。
[0006]优选的,所述控制盒的内部位于电池和集成电路板之间固定设置有隔板,所述控制盒的外侧一侧侧边固定设置有多个USB数据插口,所述控制盒的外侧侧边且远离USB数据插口的一端固定卡接有电池盖;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电池盖方便安装拆卸电池,设置的USB数据插口使得控制盒可以外接智能设备以及连接网线直接上网。
[0007]优选的,所述盒体靠近面部的一侧中间位置对称开设有一对调节槽,一对所述调节槽均和一对镜筒相互配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调节槽使得镜筒的眼距调节更加方便。
[0008]优选的,一对所述固定板远离镜筒的一侧对称固定设置有一对第二电机,一对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均贯通固定板以及镜筒并和丝杆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第二电机方便控制镜筒内的焦距。
[0009]优选的,所述盒体的内部上下两侧固定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上端面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通固定架并和齿轮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第一电机方便控制镜筒的间距。
[0010]优选的,所述限位架的上端面开设有限位滑槽,一对所述固定板靠近限位架的一端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和限位滑槽相互限位滑动配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限位滑槽配合限位滑块,使得镜筒的间距调节更加方便。
[0011]优选的,所述遮光壳靠近面部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软垫,所述软垫由内部的乳胶和外侧的人工蛋白质皮革组成,所述盒体远离面部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盒盖,所述盒体的侧边且位于电源数据接口的上方固定设置有控制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软垫方便清洁的同时,佩戴也更加舒适,设置的控制器方便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
[0012]优选的,所述盒体的上端面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转动连接座,所述转动连接座远离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松紧绑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固定块配合转动连接座和松紧绑带,使得设备在使用时的佩戴更加方便。
[0013]工作原理:该设计的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当近视眼使用者在使用该设备时,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的启动,进而带动方槽内的丝杆转动,带动滑动套设在丝杆上的螺纹套
筒滑动,完成对第二透镜的位置调节,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设置为凸透镜,第二透镜设置为凹透镜,位置的设计使得调节第二透镜的位置,即可改变透镜组的焦距,整体的设计更加适用于不同市里的患者,使得使用体验更好,当不同眼距的使用者使用时,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启动,带动齿轮转动,进而使得和齿轮啮合配合的一对固定杆进行对应的滑动,完成对一对镜筒的间距调节,设置的在镜筒一侧的固定板上的限位滑块配合限位架和限位滑槽,使得镜筒的间距调节更加平滑,整体的设计使得设备可以适用于更对的使用者,且使用体验好,当使用者佩戴设备时,由于遮光壳和面部紧密贴合的软垫,使用者的面部会不透气,此时可以通过控制盒控制第一排风扇和第二排风扇启动,第一排风扇和第二排风扇风向相反,使得一边的通孔吸气,一边的通孔吹起,完成对遮光壳内进行气流流通,使得使用者的面部透气性良好,使用体验好,且不会在使用时出现镜片起雾的缺点,整体的设计使得设备的使用体验好,实用性好,值得推广。
[0014](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文化文旅旅游服务用智能VR穿戴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文化文旅旅游服务用智能VR穿戴设备,通过设置的镜筒、第二电机、固定板、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螺纹套筒和丝杆组成了装置的焦距调节结构,在该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文化文旅旅游服务用智能VR穿戴设备,包括盒体(1)和控制盒(10),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的内部对称滑动设置有一对镜筒(19),所述盒体(1)靠近面部的一侧侧边固定连接有遮光壳(8),所述控制盒(10)的侧边一侧中间位置电性连接有数据输电线(9),所述盒体(1)的侧边一侧中间位置且靠下的位置固定设置有电源数据接口(4),所述数据输电线(9)远离控制盒(10)的一端和电源数据接口(4)电性连接配合;所述盒体(1)的内部且远离面部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限位架(40),一对所述镜筒(19)靠近限位架(40)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板(23),一对所述镜筒(19)的筒身内且靠近固定板(23)的位置均固定设置有成像屏(25),一对所述镜筒(19)的筒身内且靠近成像屏(25)的位置均固定设置有第一透镜(26),一对所述镜筒(19)的筒身内且靠近面部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平光镜(21),一对所述镜筒(19)的筒身内且靠近平光镜(21)的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三透镜(30),一对所述镜筒(19)的筒身内且位于第一透镜(26)和第三透镜(30)之间的位置滑动设置有第二透镜(27),一对所述镜筒(19)的筒身内壁内部且位于筒身中间位置均对称开设有一对方槽(24),一对所述方槽(24)内均转动连接有丝杆(28),一对所述丝杆(28)的杆身上均滑动套设有螺纹套筒(29),所述第二透镜(27)固定设置在一对螺纹套筒(29)之间;所述盒体(1)的内部中间位置转动设置有齿轮(17),一对所述镜筒(19)的筒身且靠近齿轮(17)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0),一对所述固定杆(20)的杆身侧边且靠近齿轮(17)的位置均固定设置有齿条(35),所述齿轮(17)均和一对固定杆(20)杆身上设置的齿条(35)啮合配合;所述遮光壳(8)的上端面均对称开设有通孔(36),位于一侧的所述通孔(36)的上侧固定设置有第一排风扇(33),远离所述第一排风扇(33)一侧的通孔(36)的上侧固定设置有第二排风扇(37),所述遮光壳(8)的上端面且对应一对通孔(36)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防尘罩(32),所述控制盒(10)的内部一侧固定卡接设置有电池(13),所述控制盒(10)的内部远离电池(13)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集成电路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满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御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