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奥氏体不锈钢的堆焊层铁素体含量的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3538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奥氏体不锈钢的堆焊层铁素体含量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焊前准备板结构,管子以及厚件的打底焊,S2:坡口两侧用丙酮擦净清理,并涂石灰粉,防止飞溅损伤金属表面,S3:采用用小规范焊接,外加脉冲电流,即采用混合气体的熔化极脉冲氩弧焊,熔化极混合气体脉冲氩弧焊采用Ar和O2或者Ar和CO2,S4:将S3中焊后的焊接件进行冷却,S5:将S4中冷却后的焊接件表面进行表面进行抛光处理,S6:将S5中抛光后的焊接件进行钝化处理,S1中板结构的厚度为0.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奥氏体不锈钢的堆焊层铁素体含量的工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奥氏体不锈钢
,具体为一种控制奥氏体不锈钢的堆焊层铁素体含量的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奥氏体不锈钢,是指在常温下具有奥氏体组织的不锈钢,钢中含Cr约18%、Ni8%~25%、C约0.1%时,具有稳定的奥氏体组织,奥氏体铬镍不锈钢包括著名的18Cr

8Ni钢和在此基础上增加Cr、Ni含量并加入Mo、Cu、Si、Nb、Ti等元素发展起来的高Cr

Ni系列钢,奥氏体不锈钢无磁性而且具有高韧性和塑性,但强度较低,不可能通过相变使之强化,仅能通过冷加工进行强化,如加入S、Ca、Se、Te等元素,则具有良好的易切削性,铁素体是碳溶解在α

Fe中的间隙固溶体,常用符号F表示,具有体心立方晶格,其溶碳能力很低,常温下仅能溶解为0.0008%的碳,在727℃时最大的溶碳能力为0.02%,称为铁素体或α固溶体,用α或F表示,α常用在相图标注中,F在行文中常用,亚共析成分的奥氏体通过先共析析出形成铁素体,但是在现有技术中,不方便对铁素体的含量进行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奥氏体不锈钢的堆焊层铁素体含量的工艺方法,解决了不方便对铁素体的含量进行控制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控制奥氏体不锈钢的堆焊层铁素体含量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焊前准备板结构,管子以及厚件的打底焊;
[0008]S2:坡口两侧用丙酮擦净清理,并涂石灰粉,防止飞溅损伤金属表面;
[0009]S3:采用用小规范焊接,外加脉冲电流,即采用混合气体的熔化极脉冲氩弧焊,熔化极混合气体脉冲氩弧焊采用Ar和O2或者Ar和CO2;
[0010]S4:将S3中焊后的焊接件进行冷却;
[0011]S5:将S4中冷却后的焊接件表面进行表面进行抛光处理;
[0012]S6:将S5中抛光后的焊接件进行钝化处理。
[0013]优选的,S1中板结构的厚度为0.5

3mm,管子和打底焊的直径为10

60mm。
[0014]优选的,S1中坡口两侧的距离为20

30mm。
[0015]优选的,S2中焊接前预热100

200℃,焊后750

800℃回火。
[0016]优选的,S2中与腐蚀介质接触的面最后焊接。
[0017]优选的,S5中焊后不锈钢焊件表面如有刻痕、凹痕、粗糙点和污点等,采用表面抛光。
[0018]优选的,S5中钝化处理该处理是在不锈钢的表面人工地形成一层氧化膜,以增加
其耐腐蚀性。
[0019]优选的,S3中Ar和0.5%~1%的O2或Ar和1%~5%的CO2。
[0020](三)有益效果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奥氏体不锈钢的堆焊层铁素体含量的工艺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2]1、该控制奥氏体不锈钢的堆焊层铁素体含量的工艺方法,通过控制O2或者CO2的含量控制铁素体的含,操作简单。
[0023]2、该控制奥氏体不锈钢的堆焊层铁素体含量的工艺方法,通过低温预热,使被焊钢材处于富有韧性的状态下施焊,能有效地防止裂纹的产生。
[0024]3、该控制奥氏体不锈钢的堆焊层铁素体含量的工艺方法,通过表面抛光,就能提高其抗腐蚀的能力,表面粗糙度越小,抗腐蚀性能就越好,钝化处理该处理是在不锈钢的表面人工地形成一层氧化膜,以增加其耐腐蚀性,经钝化处理后的不锈钢,外表全部呈银白色,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一:一种控制奥氏体不锈钢的堆焊层铁素体含量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S1:焊前准备板结构,管子以及厚件的打底焊;
[0028]S2:坡口两侧用丙酮擦净清理,并涂石灰粉,防止飞溅损伤金属表面;
[0029]S3:采用用小规范焊接,外加脉冲电流,即采用混合气体的熔化极脉冲氩弧焊,熔化极混合气体脉冲氩弧焊采用Ar和O2或者Ar和CO2;
[0030]S4:将S3中焊后的焊接件进行冷却;
[0031]S5:将S4中冷却后的焊接件表面进行表面进行抛光处理;
[0032]S6:将S5中抛光后的焊接件进行钝化处理。
[0033]S1中板结构的厚度为0.5mm,管子和打底焊的直径为10mm。
[0034]S1中坡口两侧的距离为20mm。
[0035]S2中焊接前预热100℃,焊后750℃回火。
[0036]S2中与腐蚀介质接触的面最后焊接。
[0037]S5中焊后不锈钢焊件表面如有刻痕、凹痕、粗糙点和污点等,采用表面抛光。
[0038]S5中钝化处理该处理是在不锈钢的表面人工地形成一层氧化膜,以增加其耐腐蚀性。
[0039]S3中Ar和0.5%的O2或Ar和1%的CO2。
[0040]实施例二:一种控制奥氏体不锈钢的堆焊层铁素体含量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1]S1:焊前准备板结构,管子以及厚件的打底焊;
[0042]S2:坡口两侧用丙酮擦净清理,并涂石灰粉,防止飞溅损伤金属表面;
[0043]S3:采用用小规范焊接,外加脉冲电流,即采用混合气体的熔化极脉冲氩弧焊,熔化极混合气体脉冲氩弧焊采用Ar和O2或者Ar和CO2;
[0044]S4:将S3中焊后的焊接件进行冷却;
[0045]S5:将S4中冷却后的焊接件表面进行表面进行抛光处理;
[0046]S6:将S5中抛光后的焊接件进行钝化处理。
[0047]S1中板结构的厚度为0.5mm,管子和打底焊的直径为10mm。
[0048]S1中坡口两侧的距离为20mm。
[0049]S2中焊接前预热150℃,焊后750℃回火。
[0050]S2中与腐蚀介质接触的面最后焊接。
[0051]S5中焊后不锈钢焊件表面如有刻痕、凹痕、粗糙点和污点等,采用表面抛光。
[0052]S5中钝化处理该处理是在不锈钢的表面人工地形成一层氧化膜,以增加其耐腐蚀性。
[0053]S3中Ar和0.5%的O2或Ar和1%的CO2。
[0054]实施例三:一种控制奥氏体不锈钢的堆焊层铁素体含量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5]S1:焊前准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奥氏体不锈钢的堆焊层铁素体含量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焊前准备板结构,管子以及厚件的打底焊;S2:坡口两侧用丙酮擦净清理,并涂石灰粉,防止飞溅损伤金属表面;S3:采用用小规范焊接,外加脉冲电流,即采用混合气体的熔化极脉冲氩弧焊,熔化极混合气体脉冲氩弧焊采用Ar和O2或者Ar和CO2;S4:将S3中焊后的焊接件进行冷却;S5:将S4中冷却后的焊接件表面进行表面进行抛光处理;S6:将S5中抛光后的焊接件进行钝化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奥氏体不锈钢的堆焊层铁素体含量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板结构的厚度为0.5

3mm,管子和打底焊的直径为10

6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奥氏体不锈钢的堆焊层铁素体含量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坡口两侧的距离为20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兆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之益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