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建筑所用的生态秸秆复合砌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2680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2:58
基于绿色建筑所用的生态秸秆复合砌块,涉及环保墙体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矿渣在目前建筑基体中利用率低、秸秆焚烧污染环境,传统的混凝土砌块力学性能、保温隔热性能差及其在温度大于400℃时抗压性能下降明显的问题。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基体中掺入导电碳纤维,使新型秸秆复合砌块具有压敏性、温敏性和磁敏性,除具有高导电性能之外,其还具有耐腐蚀、耐磨、耐高温、强度高及质轻等特点,应用非常广泛。由于导电碳纤维的高导电性,其在基体中的添加量非常小,但掺入碳纤维,可根据电阻率的可逆变化对应于可逆的弹性变形,进而判断砌块的非弹性变化和断裂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获得基于绿色建筑所用的生态秸秆复合砌块。基于绿色建筑所用的生态秸秆复合砌块。基于绿色建筑所用的生态秸秆复合砌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绿色建筑所用的生态秸秆复合砌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墙体材料
,具体涉及基于绿色建筑所用的生态秸秆复合砌块。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矿渣作为高炉炼铁的副产品,仅部分用于铺路、替代水泥以及作为充填建筑基体等,致使其水硬活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009年以来,我国粒化高炉矿渣的年产量高达2.4亿吨以上,其在水泥基混凝土中的利用率约为 30%~40%左右。相比于碱矿渣水泥基混凝土,秸秆纤维增强碱矿渣胶凝材料(AASCM) 采用碱激发剂(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硫酸钠、硫酸钙、碳酸钠、水玻璃等)激发工业副产物(粒化高炉矿渣、粉煤灰、炉渣、磷渣、钢渣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充分利用矿渣的水硬活性,是实现绿色建筑节能低碳环保的首选材料。由于AASCM的制造工艺十分简单,无需高温煅烧熟料,其煤耗降低66%~86%,电耗降低50%,其原材料中可不含水泥,省去了水泥“两磨一烧”的繁琐工艺,并节省由于生产水泥而消耗的大量燃料、电能和矿物资源(石灰石、粘土等),避免排放大量温室气体(CO2)和有毒气体(SO2、NO
X
)污染环境。而通过掺加偏高岭土、石英砂、减水剂,以及石膏、氧化镁等膨胀剂得到的AASCM 具有凝结时间快、脱膜时间短、早强高强等优点,大大加快了预制构件工业化生产进度,缩短工期,实现了新型砌块快硬早强的目的,是一种低能耗绿色环保型建筑材料。
[0003]秸秆作为一种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将其应用于建筑墙体可达到降低成本、就地取材以及改善农民居住环境的目的,并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效果。建筑物隔热保温是节约能源、改善居住环境和使用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能耗在人类整个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一般在30%~40%,绝大部分是采暖和空调的能耗,故建筑节能意义重大。此外,通过对农作物秸秆复合砌块的制作工艺、基本力学性能和热工性能等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大量的小麦、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既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可见范围降低,直接影响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影响人身安全,又浪费了宝贵的可再生资源。显然,焚烧这种处理方法在众多地方成为一种公害。因此,改革传统落后的秸秆利用方式,发展秸秆循环经济势在必行,如何解决秸秆的合理去向及有效利用问题显得尤为紧迫。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矿渣在目前建筑基体中利用率低、秸秆焚烧污染环境,传统的混凝土砌块力学性能、保温隔热性能差及其在温度大于400℃时抗压性能下降明显的问题,而提供基于绿色建筑所用的生态秸秆复合砌块。
[0005]一种基于绿色建筑所用的生态秸秆复合砌块,所述的生态秸秆复合砌块包括保温隔声层3、防水层2和内层结构,所述的内层结构由秸秆纤维增强碱矿渣胶凝材料1和秸秆板绝热保温材料4组成;
[0006]所述的秸秆纤维增强碱矿渣胶凝材料1的内壁上固接有“π”型结构的肋5,秸秆纤维增强碱矿渣胶凝材料1的内部填充有秸秆板绝热保温材料4;所述的秸秆纤维增强碱矿渣胶凝材料1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水层2,所述的防水层2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隔声层3。
[0007]另一种基于绿色建筑所用的生态秸秆复合砌块,所述的生态秸秆复合砌块包括保温隔声层3、防水层2和内层结构,所述的内层结构由两层秸秆纤维增强碱矿渣胶凝材料1和一层秸秆板绝热保温材料4组成,所述的秸秆板绝热保温材料4设置在两层秸秆纤维增强碱矿渣胶凝材料1之间;内层结构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水层2,所述的防水层2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隔声层3。
[0008]本专利技术的生态秸秆复合砌块采用秸秆板为主要保温隔热材料,制成一种适用于混凝土框架结构、木结构、钢结构和混合结构的秸杆复合砌块,是一种新型墙体材料,具有轻质、保温、节能环保、成本低廉、防火、防水、防渗和防虫鼠害等优点,在农村建设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国丰富的秸秆资源,为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重要的可能。如能将这些新型的墙体材料与当地自然资源和工业废弃物相结合,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资源,且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本专利技术生态秸秆复合砌块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与传统混凝土砌块相比,保温性能更好,如在隔热性能方面,传统混凝土砌块在温度大于 400℃时,其抗压性能将下降40%,而新型秸秆复合砌块将不受到明显的影响。
[0009]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碱矿渣胶凝材料(秸秆增强)是以工业副产品——粒化高炉矿渣为原料,使用恰当的碱激发剂激发,经搅拌而成的胶凝材料。其胶砂件抗压强度不低于C50 混凝土,其黏结性能与环氧类有机胶基本持平,且在历经最高温度不高于600℃时,其高温后抗压强度不会降低;且此种胶凝材料生产工艺简单,无需高温煅烧熟料,其煤耗降低 60%~80%,电耗降低40%~50%,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新型绿色胶凝材料。此外,利用矿渣等工业废料生产碱矿渣胶凝材料,对减少废渣占用场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降低环境污染及综合利用资源等均具有深远意义。
[0010]本专利技术使用秸秆纤维,秸秆纤维来源丰富,属于可再生资源,显著降低了墙材成本,达到资源化利用的目的。此外利用了秸杆等农业废弃资源,实现了农民增收,节能环保的目的,开创了材料高附加值利用的先河;同时有利于提高建筑抗震能力和材料回收再利用,且成本低,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本专利技术研发了秸秆增强碱矿渣胶凝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基体的韧性和抗拉强度,已成为建筑领域的研究热点。
[0011]本专利技术在基体中掺入导电碳纤维,使新型秸秆复合砌块具有压敏性、温敏性和磁敏性。碳纤维综合性能非常优异,具有很多其它材料无可比拟的优点,除具有高导电性能之外,其还具有耐腐蚀、耐磨、耐高温、强度高及质轻等特点,应用非常广泛。由于导电碳纤维的高导电性,其在基体中的添加量非常小,但掺入碳纤维,可根据电阻率的可逆变化对应于可逆的弹性变形,进而判断砌块的非弹性变化和断裂状态。据此,可通过电阻率的变化来确定其处于安全、损伤或破坏的哪一阶段。同时其体积电导率会随疲劳次数增多而发生不可逆的降低,因此进行疲劳损伤监测。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1)本专利技术基于绿色建筑所用的生态秸秆复合砌块,主要将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秸秆板作为保温芯料,外侧辅以秸秆碱矿渣胶凝材料(AASCM)作为热桥阻断材料,砌块表面布置防水层、保温层、隔声层等形成一体化生态秸秆复合砌块,并在基体中添加碳纤维作为
健康检测的导电载体。本专利技术生态秸秆复合砌块作为量大面广的墙体材料,构成绿色建筑的宜居生态系统,可有效利用矿渣、秸秆等工农业废弃物,使废弃资源得以循环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显著降低建筑能耗,改善室内环境。对生态秸秆复合砌块的研发,将有效缓解我国能源紧缺局面,推动低碳经济和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和产业化前景。
[0014]与传统砌体材料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生态秸秆复合砌块具有很好的隔热、保温性能,建筑材料的导热系数越低,隔热效果越好。研究表明利用控温热箱法测定秸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绿色建筑所用的生态秸秆复合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秸秆复合砌块包括保温隔声层(3)、防水层(2)和内层结构,所述的内层结构由秸秆纤维增强碱矿渣胶凝材料(1)和秸秆板绝热保温材料(4)组成;所述的秸秆纤维增强碱矿渣胶凝材料(1)的内壁上固接有“π”型结构的肋(5),秸秆纤维增强碱矿渣胶凝材料(1)的内部填充有秸秆板绝热保温材料(4);所述的秸秆纤维增强碱矿渣胶凝材料(1)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水层(2),所述的防水层(2)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隔声层(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绿色建筑所用的生态秸秆复合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秸秆纤维增强碱矿渣胶凝材料(1)按照以下步骤制备:将氢氧化钠加入到水玻璃中,搅拌至无明显絮状物,静置1.5~2h,得到混合物a,所述的氢氧化钠与水玻璃的质量比为0.04582:0.1914;将水玻璃加入到矿渣中,搅拌1~2min后,加入自来水,继续搅拌6~8min,得到混合物b,所述的水玻璃、矿渣与自来水的质量比为6:1.423:1.82;将混合物a与混合物b加入到模具中,然后加入增强纤维,振动成型,再振捣至表面平整,在19~21℃的温度条件、不低于50%的湿度条件下养护24~48h后脱模,得到秸秆纤维增强碱矿渣胶凝材料(1),所述的混合物a与混合物b的质量比为1.2394:9.24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绿色建筑所用的生态秸秆复合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玻璃为氢氧化钠、硅酸钠、硅酸钾或碳酸钠,其掺杂量为矿渣质量的8%、10%、12%或14%;所述的矿渣含有的元素及质量分数:SiO2为33.63%~35%、Al2O3为7.57%~8%、Fe2O3为3.14%~3.5%、CaO为42.53%~45%、MgO为10.18%~10.5%、MnO为0.16%~0.25%、S为1.21%~1.5%和TiO2为0.36%~0.5%,余量为杂质;所述的增强纤维为植物纤维、聚丙烯纤维或微细钢纤维,其掺杂量为矿渣质量的1%、2%、3%或5%,所述的植物纤维为稻草纤维、麦秸纤维或玉米秸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绿色建筑所用的生态秸秆复合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的秸秆板绝热保温材料(4)为秸秆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绿色建筑所用的生态秸秆复合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层(2)为SBS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所述的保温隔声层(3)为苯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晶刘劭同曲子健宋丽卓徐庆海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