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圈组件、线圈和磁感应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2590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圈组件,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包括第一本体和自所述第一本体的两端向外延伸的第一主延伸部和第一副延伸部;所述第二线圈包括第二主本体和第二副本体,所述第二主本体和第二副本体的一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二主本体和第二副本体的另一端分别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二主延伸部和第二副延伸部;所述第三线圈包括第三本体和自所述第三本体的两端向外延伸的第三主延伸部和第三副延伸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线圈组件,后续通过折弯即可实现线圈之间的导通,且折弯和连接的部分均位于注塑件之外,无需传统结构中的线圈跨设,能够有效避免由于注塑过程中的物料压力等原因造成线圈之间的短路等问题。物料压力等原因造成线圈之间的短路等问题。物料压力等原因造成线圈之间的短路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圈组件、线圈和磁感应元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磁感应元件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一组线圈中至少具有两圈线圈的磁感应元件中的线圈组件、由该线圈组件制备得到的线圈以及包括了该线圈的磁感应元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电器产品进入到百姓的生产生活中。电子电器产品中包括了很多的磁感应元件,如变压器等。近年来,随着电子电器产品轻薄化的要求不断提高,磁感应元件的设计与使用显得尤为重要。
[0003]变压器等磁感应元件的架构至少包括有两组独立的线圈(coil),即所谓的“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在通电流后根据电磁感应原理、以该两组线圈的圈(匝)比进行电压数值的转换。
[0004]现有的变压器等磁感应元件以冲压金属片充当线圈,当有两圈以上的独立线圈时,内圈为了要将接头延伸至外部,就需要跨过自身,一方面造成制造困难,另一方面如果采用注塑方式包裹线圈的话,线圈内部容易接触造成短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圈组件,能够避免具有多圈线圈时造成的短路等问题。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线圈组件,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所述第二线圈位于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三线圈所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一线圈包括第一本体和自所述第一本体的两端向外延伸的第一主延伸部和第一副延伸部;所述第二线圈包括第二主本体和第二副本体,所述第二主本体和第二副本体的一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二主本体和第二副本体的另一端分别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二主延伸部和第二副延伸部;所述第三线圈包括第三本体和自所述第三本体的两端向外延伸的第三主延伸部和第三副延伸部。
[0008]在不考虑制程工艺的情况下,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在原始状态下完全独立,第二线圈的第二主本体和第二副本体的尺寸分别小于第一本体和第三本体,使得第二主本体位于第一本体内,第二副本体位于第三本体内,第二线圈的延伸部位于第一线圈的延伸部和第三线圈的延伸部之间。通过在第一本体和第三本体之间、以及第二主本体和第二副本体之间设置延伸部,使得后续能够通过弯折实现线圈之间的连接和导通,同时能够避免由于线圈需要绕过自身而造成的短路等问题。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第二主本体和第二副本体之间设置有连接体,所述连接体设置在第二主延伸部和第二副延伸部之间。连接体用于电性连接第二主本体和第二副本体,实现导通,且隔离第二主延伸部和第二副延伸部。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第二主本体位于所述第一本体内,所述第
二副本体位于所述第三本体内。即第二主本体的尺寸小于第一本体的尺寸,第二副本体的尺寸小于第三本体。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主本体和第二副本体的尺寸相同,第一本体和第三本体的尺寸相同。更优的,第二主本体和第二副本体之间轴对称设置,第一本体和第三本体之间轴对称设置,且两个对称轴重合。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第二主延伸部位于所述连接体和第一主延伸部之间;所述第一副延伸部位于所述连接体和第三副延伸部之间;所述第二副延伸部位于所述连接体和第一副延伸部之间。通过延伸部的设置,一方面用于实现电流的导通,另一方面用于实现在最终线圈结构的同一侧实现线圈之间的连接导通。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第一主延伸部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用于折弯后与所述第二副延伸部连接。即第一折弯部用于实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之间的导通。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第三主延伸部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三连接部和第三折弯部,所述第三折弯部用于折弯后与所述第一副延伸部连接。即第三折弯部用于实现第一线圈和第三线圈之间的导通。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线圈的第二主延伸部折弯后形成第二折弯部,即第一引脚,第三线圈的第三副延伸部折弯后形成第二引脚。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线圈组件在原始状态(不经过折弯)下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之间相互分离或可拆卸的连接,后续需要经过折弯以将部分部位折弯在不同的平面上以形成平面差,进而连接导通。且折弯和连接的部位均位于后续的注塑件外,不会由于注塑过程中的物料压力等原因造成线圈之间的短路等问题。在不考虑制程工艺的情况下,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之间相互分离,在原始状态下完全独立。在某些工艺条件下,由于制程的限制,可能需要在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之间加入连接件以使得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之间可拆卸的连接,而在后续的制备过程中将连接件切除,进而使得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之间相互分离。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由如上所述的线圈组件制备得到的线圈。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磁感应元件,包括磁芯、线圈模组、电路板和连接端子,所述线圈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线圈。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面,所述线圈模组包括通过所述线圈电性连接的第一线圈模组和第二线圈模组,所述第一线圈模组和第二线圈模组内埋入有所述线圈的本体。
[0019]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线圈组件,设计原始状态下相互分离的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并设计各自的结构,通过设置多个延伸部,在保证电流流向正确的前提下,使得后续通过折弯即可实现线圈之间的导通,且折弯和连接的部分均位于注塑件之外,无需传统结构中的线圈跨设,能够有效避免由于注塑过程中的物料压力等原因造成线圈之间的短路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线圈组件的主视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线圈组件经过第一次折弯后的主视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线圈组件经过第一次折弯后的立体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线圈组件经过第二次折弯后的主视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线圈组件经过第二次折弯后的立体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线圈组件经过注塑后的立体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线圈组件第三次折弯时的立体图;
[0028]图8为实施例的磁感应元件中线圈模组的立体图;
[0029]图9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磁感应元件的立体图;
[0030]图10为实施例的磁感应元件中线圈的立体图;
[0031]附图中:线圈组件

1,第一本体

21,第一连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所述第二线圈位于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三线圈所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一线圈包括第一本体和自所述第一本体的两端向外延伸的第一主延伸部和第一副延伸部;所述第二线圈包括第二主本体和第二副本体,所述第二主本体和第二副本体的一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二主本体和第二副本体的另一端分别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二主延伸部和第二副延伸部;所述第三线圈包括第三本体和自所述第三本体的两端向外延伸的第三主延伸部和第三副延伸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本体和第二副本体之间设置有连接体,所述连接体设置在第二主延伸部和第二副延伸部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本体位于所述第一本体内,所述第二副本体位于所述第三本体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延伸部位于所述连接体和第一主延伸部之间;所述第一副延伸部位于所述连接体和第三副延伸部之间;所述第二副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刚林治宏张坤全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品翔电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