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2409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组件,包括包括:一第一连接件;一第二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且相邻设置的两对线芯,其中一对线芯中的第一线芯和第二线芯在第一端处的极性排布与在第二端处的极性排布的相反设置,而另一对线芯中的第一线芯和第二线芯在第一端处的极性排布与在第二端处的极性排布相同。本申请能够减小所述电连接组件的远端串扰,尤其在高频下的远端串扰特性仍然表现优异;同时,利用第一线芯和第二线芯的柔性特性简易实现极性互换,极大地简化了生产制程,且不会影响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设计难度和成型难度。难度和成型难度。难度和成型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组件,尤其是涉及一种改善远端串扰的电连接组件。

技术介绍

[0002]习知的电连接系统,包括相互传输信号的两个连接器。信号从一个连接器向另一个连接器传输时,传输路径会受到周围干扰源的远端串扰(FEXT),而且远端串扰会随信号传输逐渐累积增加。为了减少连接器受到的远端干扰,业界通常聚焦在连接器的端子结构上,例如:
[0003]对于连接器中相邻设置的两对差分端子,将其中一对差分端子中的正信号端子和负信号端子相互交叉设置,正信号端子和负信号端子之间的相对位置交换实现极性反转,而另一对差分端子不交叉,由此通过极性反转将前面的远端串扰被随后的相位相反的远端串扰抵消,累积之后整体受到的远端串扰将会减小。然而,为了避免接触,正信号端子和负信号端子除了原本在宽度上相互间隔的空间外,还需额外增加在高度上相互间隔的空间来实现跨越交叉,需要较大的空间才能让正信号端子和负信号端子的交叉设置,会影响连接器内部空间布置,而且交叉设置也加大了正信号端子和负信号端子的成型难度;同时,经过交叉设置的一对差分端子的传输路径会长于未经交叉设置的另一对差分端子的传输路径,为了减少两对差分端子的传输时差,未经交叉设置的一对差分端子就需要增设弯曲部分来延长传输路径,以此补偿两对差分端子的传输时滞,但这也会增加另一对差分端子的成型难度。
[0004]又或者,通过差分端子的结构来增加一对差分端子之间的耦合效应,调节差分端子的自感和互感比率、以及自电容和互电容的比率,通过调节这两个比率的大小来改善远端串扰。这些结构设计对差分端子的阻抗影响较大,且增加了连接器的设计难度和成型难度。
[0005]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组件,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组件,能通过其中一对的第一线芯和第二线芯在第一端处的极性排布与在第二端处的极性排布的相反设置,而另一对的第一线芯和第二线芯在第一端处的极性排布与在第二端处的极性排布相同,使得在第一端处和在第二端处的远端串扰相互抵消,减小所述电连接组件的远端串扰,尤其在高频下的远端串扰特性仍然表现优异;同时,利用第一线芯和第二线芯的柔性特性简易实现极性互换,极大地简化了生产制程,且不会影响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设计难度和成型难度。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组件,包括:一第一连接件;一第二连接件;相邻设置的两个线缆组,包括第一线缆组和第二线缆组,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每一所述线缆组包括成对设置且用于传输差分信号的第一线芯和第二线芯、以及围绕在所述第一线芯和所述第二线芯外周的屏蔽层,所述第一
线芯、所述第二线芯与所述屏蔽层之间电性隔离,所述第一线芯用于传输第一极性的信号,所述第二线芯用于传输第二极性的信号,所述第一极性和所述第二极性相反;对于每一所述线缆组,所述第一线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线芯的第一端相邻设置且均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线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线芯的第二端相邻设置且均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线缆组的所述第一线芯和所述第二线芯之间的相对物理位置在传输路径上进行互换,所述第一线芯和所述第二线芯在第一端处的极性排布与在第二端处的极性排布呈相反设置;而所述第二线缆组的所述第一线芯和所述第二线芯在第一端处的极性排布与在第二端处的极性排布相同;两个所述线缆组的所述第一线芯和所述第二线芯在第一端处的极性排布依次为:第一极性、第二极性、第一极性和第二极性,在第二端处的极性排布依次为:第二极性、第一极性、第一极性和第二极性。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线缆组包括至少一绝缘材料包覆在所述第一线芯的外侧和所述第二线芯的外侧,所述第一线芯和所述第二线芯通过所述绝缘材料相互间隔且保持间隔距离不变,所述屏蔽层位于所述绝缘材料外侧;所述第二线缆组的所述第一线芯和所述第二线芯之间的相对物理位置在传输路径上保持不变。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线缆组设有一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第一线缆组邻近于所述第一端的位置,以供一操作体在所述第二端相对固定时带动所述定位部扭转所述第一线缆组。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线缆组包括包覆于所述第一线芯外侧的第一绝缘材料和包覆于所述第二线芯外侧的第二绝缘材料,所述第一线芯和第一绝缘材料构成一第一导线,所述第二线芯和第二绝缘材料构成一第二导线,所述屏蔽层包覆于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的外侧,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在邻近于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处设有一裸露部位,所述裸露部位位于所述屏蔽层外,所述第一导线的所述裸露部位与所述第二导线的所述裸露部位相互交叉,使得所述第一线芯和所述第二线芯之间的相对物理位置进行互换。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具有用于分别与两个所述线缆组连接的两对差分信号通道,每对差分信号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其中一对所述差分信号通道的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的相对物理位置在传输路径上进行互换,以将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极性排布进行切换;另一对所述差分信号通道的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的相对物理位置在传输路径上保持不变。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线缆组设有至少一保持区段和至少一扭转区段,在所述保持区段内所述第一线缆组的所述第一线芯和所述第二线芯之间的相对物理位置保持不变,在所述扭转区段内所述第一线缆组的所述第一线芯和所述第二线芯之间的相对物理位置进行互换。
[0013]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组件,包括:一第一连接件;一第二连接件;相邻设置的两对差分导线,包括第一对差分导线和第二对差分导线,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每对所述差分导线均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线芯和第二线芯,所述第一线芯用于传输第一极性的信号,所述第二线芯用于传输第二极性的信号,所述第一极性和所述第二极性相反;所述第一对差分导线的所述第一线芯和所述第二线芯在第一端处的极性排布与在第二端处的极性排布呈相反设置;而所述第二
对差分导线的所述第一线芯和所述第二线芯在第一端处的极性排布与在第二端处的极性排布相同。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对差分导线的所述第一线芯和所述第二线芯之间的相对物理位置在传输路径上保持不变。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具有用于分别与两对所述差分导线连接的两对差分信号通道,每对差分信号通道包括分别和对应一对所述差分导线的所述第一线芯和所述第二线芯连接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其中一对所述差分信号通道的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的相对物理位置在传输路径上进行互换,以将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极性排布进行切换;另一对所述差分信号通道的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的相对物理位置在传输路径上保持不变。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对差分导线设有一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第一对差分导线邻近于所述第一端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连接件;一第二连接件;相邻设置的两个线缆组,包括第一线缆组和第二线缆组,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每一所述线缆组包括成对设置且用于传输差分信号的第一线芯和第二线芯、以及围绕在所述第一线芯和所述第二线芯外周的屏蔽层,所述第一线芯、所述第二线芯与所述屏蔽层之间电性隔离,所述第一线芯用于传输第一极性的信号,所述第二线芯用于传输第二极性的信号,所述第一极性和所述第二极性相反;对于每一所述线缆组,所述第一线芯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线芯的第一端相邻设置且均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线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线芯的第二端相邻设置且均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线缆组的所述第一线芯和所述第二线芯之间的相对物理位置在传输路径上进行互换,所述第一线芯和所述第二线芯在第一端处的极性排布与在第二端处的极性排布呈相反设置;而所述第二线缆组的所述第一线芯和所述第二线芯在第一端处的极性排布与在第二端处的极性排布相同;两个所述线缆组的所述第一线芯和所述第二线芯在第一端处的极性排布依次为:第一极性、第二极性、第一极性和第二极性,在第二端处的极性排布依次为:第二极性、第一极性、第一极性和第二极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缆组包括至少一绝缘材料包覆在所述第一线芯的外侧和所述第二线芯的外侧,所述第一线芯和所述第二线芯通过所述绝缘材料相互间隔且保持间隔距离不变,所述屏蔽层位于所述绝缘材料外侧;所述第二线缆组的所述第一线芯和所述第二线芯之间的相对物理位置在传输路径上保持不变。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缆组设有一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第一线缆组邻近于所述第一端的位置,以供一操作体在所述第二端相对固定时带动所述定位部扭转所述第一线缆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缆组包括包覆于所述第一线芯外侧的第一绝缘材料和包覆于所述第二线芯外侧的第二绝缘材料,所述第一线芯和第一绝缘材料构成一第一导线,所述第二线芯和第二绝缘材料构成一第二导线,所述屏蔽层包覆于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的外侧,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在邻近于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处设有一裸露部位,所述裸露部位位于所述屏蔽层外,所述第一导线的所述裸露部位与所述第二导线的所述裸露部位相互交叉,使得所述第一线芯和所述第二线芯之间的相对物理位置进行互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志军蒋铭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