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罩式退火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2351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2:5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罩式退火炉。该罩式退火炉适用于冷轧技术领域,该罩式退火炉的第一排烟管的一端与加热罩的内部连通,第二排烟管,第二排烟管的一端与炉区排烟系统的排烟口连通,环形槽设置在第二排烟管的另一端的周面上,环形槽的开口方向与第二排烟管的另一端的开口方向一致,填充物设置在环形槽内,第一排烟管的另一端设置在填充物内,第二排烟管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排烟管的另一端的内部。本申请能够保证外部的空气不会从第一排烟管与第二排烟管的连接处进入到整体排烟管道的内部,并且还能通过调节阀调节炉内压力,保证加热罩燃烧过程的可控,避免产生过量氮氧化物。避免产生过量氮氧化物。避免产生过量氮氧化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罩式退火炉


[0001]本申请属于冷轧
,具体涉及一种罩式退火炉。

技术介绍

[0002]在使用罩式退火炉时,需将罩式退火炉的加热罩吊装至炉台,由于排烟管安装在加热罩上,在安装加热罩的同时,需保证排烟管与炉区排烟系统的排烟口相对应,以通过炉区排烟系统产生的负压将加热罩内的气体抽走,然而,为了避免加热罩在来回吊装时发生倾斜或者排烟管变形等因素影响,加热罩的排烟管与炉区排烟系统的排烟口之间留有间隙,导致加热罩内的压力不可控,吸入大量的冷空气,导致加热罩内的压力不可控,高温下氧气与氮气反应时间不可控,加剧氮氧化物的生产,根据最新的《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要求,需严格控制废烟中氮氧化物含量,但该类型的半封闭式的排烟结构,增加了氮氧化物超标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加热罩的排烟管与炉区排烟系统的排烟口之间留有间隙,导致产生过量氮氧化物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罩式退火炉。
[0004]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罩式退火炉,所述罩式退火炉包括:
[0006]加热罩;
[0007]第一排烟管,所述第一排烟管的一端与所述加热罩的内部连通;
[0008]炉区排烟系统;
[0009]第二排烟管,所述第二排烟管的一端与所述炉区排烟系统的排烟口连通;
[0010]环形槽,设置在所述第二排烟管的另一端的周面上,所述环形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排烟管的另一端的开口方向一致
[0011]填充物,设置在所述环形槽内;
[0012]所述第一排烟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填充物内,所述第二排烟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排烟管的另一端的内部。
[0013]进一步地,所述填充物的直径为2mm~3.5mm,密度大于2.5g/cm3。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烟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填充物的深度大于30mm。
[0015]进一步地,所述填充物的顶部与所述环形槽的开口的距离大于50mm。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烟管的另一端的开口与所述环形槽的底部的距离大于50mm。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烟管以及所述第二排烟管的内部压力值为﹣50pa~50pa。
[0018]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罩的内部压力值为﹣10pa~10pa。
[0019]进一步地,所述罩式退火炉还包括调节阀,所述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排烟管上。
[0020]进一步地,所述罩式退火炉还包括测温装置,所述第一排烟管以及所述第二排烟管均分别设置有所述测温装置。
[002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排烟管的另一端的开口设置有滤网。
[0022]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本申请所提出的一种罩式退火炉,在将加热罩安装在炉台上的同时,还需将第一排烟管的另一端插入在环形槽的填充物内,此时,第二排烟管安装在第一排烟管的内部,实现了第一排烟管与第二排烟管的连通,并且在填充物的作用下实现了整体排烟管道与外部的隔绝,能够保证外部的空气不会从第一排烟管与第二排烟管的连接处进入到整体排烟管道的内部,避免产生过量氮氧化物。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罩式退火炉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10

加热罩;20

第一排烟管;30

第二排烟管;40

环形槽;50

填充物;60

调节阀;70

测温装置;80

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9]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0030]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申请:
[003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罩式退火炉,结合图1,该罩式退火炉包括加热罩10、第一排烟管20、炉区排烟系统、第二排烟管30、环形槽40以及填充物50。
[0032]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排烟管20的一端与加热罩10的内部连通,第二排烟管30的一端与炉区排烟系统的排烟口连通,环形槽40设置在第二排烟管30的另一端的周面上,环形槽40的开口方向与第二排烟管30的另一端的开口方向一致,填充物50设置在环形槽40内,第一排烟管20的另一端设置在填充物50内,第二排烟管30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排烟管20的另一端的内部。
[0033]具体地,结合图1,在将加热罩10安装在炉台上的同时,还需将第一排烟管20的另一端插入在环形槽40的填充物50内,此时,第二排烟管30安装在第一排烟管20的内部,实现
了第一排烟管20与第二排烟管30的连通,并且在填充物50的作用下实现了整体排烟管道与外部的隔绝,能够保证外部的空气不会从第一排烟管20与第二排烟管30的连接处进入到整体排烟管道的内部,避免产生过量氮氧化物。
[0034]进一步地,结合图1,填充物50的直径为2mm~3.5mm,密度大于2.5g/cm3,填充物50需具有足够的体积和质量,以避免被第一排烟管20与第二排烟管30中的负压吸走,若体积过大,则会造成密度过小,填充物50无法起到密封隔绝的作用。
[0035]结合图1,第一排烟管20的另一端设置在填充物50的深度大于30mm,以保证填充物50提供足够的密封性,若插入深度过小,则可能在管内负压的作用下,将外部的空气吸入到管道内部。
[0036]结合图1,填充物50的顶部与环形槽40的开口的距离大于50mm,在第一排烟管20的另一端插入填充物50的过程中,会导致填充物50的上升,若填充物50的顶部与环形槽40的开口距离过小,填充物50有可能会进入到管道内,因此需设置距离大于50mm,以避免填充物50进入管道内。
[0037]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第一排烟管20能够顺利插入填充物50内,从而使环形槽40的开口与第二排烟管30的另一端的开口平齐,而不会在加热罩10的吊装过程中,第一排烟管20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罩式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式退火炉包括:加热罩(10);第一排烟管(20),所述第一排烟管(20)的一端与所述加热罩(10)的内部连通;炉区排烟系统;第二排烟管(30),所述第二排烟管(30)的一端与所述炉区排烟系统的排烟口连通;环形槽(40),设置在所述第二排烟管(30)的另一端的周面上,所述环形槽(40)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排烟管(30)的另一端的开口方向一致;填充物(50),设置在所述环形槽(40)内;所述第一排烟管(20)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填充物(50)内,所述第二排烟管(30)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排烟管(20)的另一端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罩式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50)的直径为2mm~3.5mm,密度大于2.5g/cm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罩式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烟管(20)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填充物(50)的深度大于3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罩式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50)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杰青任伟超王艳强张永国王晓斌王连庆胡学礼姚艳茹陆永利陈小鹏乔东博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