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无霜的液氮汽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2079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高效无霜的液氮汽化系统,包括液氮气化器,所述液氮气化器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排放管,所述排放管的顶部延伸至液氮气化器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注管,所述加注管的顶部与液氮气化器内壁的顶部转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自来水代替防冻液,不仅能够有效的避免液氮气化器表面结霜的现象产生,而且还降低了成本,同时通过设置循环泵配合电加热箱进行使用,使得通入的自来水温度能够始终高于通入的液氮的温度,保证了换热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通过在液氮气化器的内部设置驱动机构,带动换热管进行转动,使得液氮能够与自来水进行充分接触,进而保证换热效果,有利于实际的应用与操作。有利于实际的应用与操作。有利于实际的应用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无霜的液氮汽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气化系统
,具体为高效无霜的液氮汽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生活中,气化器是液态气体在气化器中加热直到气化的设备,简单的说,就是冰冷的液态气体通过气化器之后就变成气态的气体了,加热可以是间接的,比如蒸气加热式气化器,热水水浴式气化器,自然通风空浴式气化器,强制通风式气化器,电加热式气化器,固体导热式气化器或传热流体,也可以是直接的热气或浸没燃烧,而液氮汽化可吸收大量热量,然而传统液氮、液氧等低温液体,直接通过气化器具表面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极容易在气化器具表面产生大量霜体,且导致气化器具使用寿命短。
[0003]经检索,申请号为201810130789.0的一种快速无霜液氨气化系统,包括液氮气化器、热变换器和循环水泵;所述液氮气化器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连接口,两个所述连接口均通过导管与热变换器连通;所述液氮气化器的内侧还设置有流动空腔,流动空腔的左侧上端设置有液氮入口,流动空腔的右侧上端设置有氮气出口,而该专利在进行实际的应用中,无法保证通入的防冻液温度一直比液氮的温度高,从而极易导致换热失败,并且液氮只是单纯的进入气化器内部,无法与防冻液充分接触,进而导致换热效果低下,同时使用防冻液成本较高,不利于实际的应用与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高效无霜的液氮汽化系统,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高效无霜的液氮汽化系统,包括液氮气化器,所述液氮气化器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排放管,所述排放管的顶部延伸至液氮气化器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注管,所述加注管的顶部与液氮气化器内壁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液氮气化器的顶部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液氮气化器的一侧设置有回流机构,所述液氮气化器的的顶部远离回流机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远离液氮气化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加热箱,所述导管的外侧且位于电加热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循环泵,所述导管的外侧且位于循环泵与液氮气化器之间固定安装有三号阀门,所述导管的外侧且位于液氮气化器与三号阀门之间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外界自来水输送管道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远离进水管的一端与电加热箱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外侧且位于连通管与导管之间固定安装有四号阀门,所述连通管的外侧靠近进水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五号阀门。
[0006]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盒,所述液氮气化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盒,所述加注管的顶部贯穿液氮气化器与驱动盒,所述加注管的外侧且位于驱动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驱动盒的顶部远离加注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
机的输出轴延伸至驱动盒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
[0007]作为优选,所述回流机构包括回流管,所述液氮气化器的底部远离导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外侧远离液氮气化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一号阀门,所述回流管的外侧且位于液氮气化器与一号阀门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回流管的一端与电加热箱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阀,所述连接管的外侧靠近回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二号阀门。
[0008]作为优选,所述换热管设置为弯曲结构,且所述换热管由铜铝合金材质制作而成。
[0009]作为优选,所述加注管的顶部且位于驱动盒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的顶部与外界液氮输送管道连接。
[0010]作为优选,所述加注管的外侧且位于旋转接头与驱动盒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温度计,所述电加热箱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温度计。
[0011]作为优选,所述电加热箱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管。
[0012]作为优选,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直径之比为三比二。
[0013]作为优选,所述液氮气化器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伺服电机、第一温度计、电加热箱、循环泵、第二温度计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自来水代替防冻液,不仅能够有效的避免液氮气化器表面结霜的现象产生,而且还降低了成本,同时通过设置循环泵配合电加热箱进行使用,使得通入的自来水温度能够始终高于通入的液氮的温度,保证了换热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通过在液氮气化器的内部设置驱动机构,带动换热管进行转动,使得液氮能够与自来水进行充分接触,进而保证换热效果,有利于实际的应用与操作。
[0015]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液氮气化器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电路原理示意图。
[0017]图中:1、液氮气化器;2、排放管;3、换热管;4、加注管;5、驱动机构;51、驱动盒;52、从动齿轮;53、伺服电机;54、主动齿轮;6、旋转接头;7、第一温度计;8、回流机构;81、回流管;82、一号阀门;83、连接管;84、二号阀门;9、导管;10、电加热箱;11、循环泵;12、三号阀门;13、进水管;14、连通管;15、四号阀门;16、第二温度计;17、控制面板;18、五号阀门。
[0018]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

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施例:高效无霜的液氮汽化系统,包括液氮气化器1,所述液氮气化器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排放管2,通过排放管2便于更好的对进而换热之后的液氮进行排放;所述排放管2的顶部延伸至液氮气化器1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换热管3,通过换热管3便于更好的对液氮进行输送换热;所述换热管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注管4,通过加注管4便于更好的将液氮通入换热管3的内部;所述加注管4的顶部与液氮气化器1内壁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液氮气化器1的
顶部设置有驱动机构5,所述液氮气化器1的一侧设置有回流机构8,所述液氮气化器1的的顶部远离回流机构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管9,所述导管9远离液氮气化器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加热箱10,通过导管9便于更好的将电加热箱10与液氮气化器1进行连接;所述导管9的外侧且位于电加热箱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循环泵11,通过循环泵11便于更好的进行循环输送操作;所述导管9的外侧且位于循环泵11与液氮气化器1之间固定安装有三号阀门12,通过三号阀门12便于更好的控制导管9与电加热箱10之间的通断;所述导管9的外侧且位于液氮气化器1与三号阀门12之间固定连接有进水管13,所述进水管13与外界自来水输送管道连接,通过进水管13便于更好的通入外界自来水;所述进水管1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通管14,所述连通管14远离进水管13的一端与电加热箱10固定连接,通过连通管14便于更好的将进水管13与电加热箱10进行连接;所述进水管13的外侧且位于连通管14与导管9之间固定安装有四号阀门15,通过四号阀门15便于更好的控制进水管13与导管9之间的通断;所述连通管14的外侧靠近进水管13的一端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效无霜的液氮汽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氮气化器(1),所述液氮气化器(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排放管(2),所述排放管(2)的顶部延伸至液氮气化器(1)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换热管(3),所述换热管(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注管(4),所述加注管(4)的顶部与液氮气化器(1)内壁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液氮气化器(1)的顶部设置有驱动机构(5),所述液氮气化器(1)的一侧设置有回流机构(8),所述液氮气化器(1)的的顶部远离回流机构(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管(9),所述导管(9)远离液氮气化器(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加热箱(10),所述导管(9)的外侧且位于电加热箱(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循环泵(11),所述导管(9)的外侧且位于循环泵(11)与液氮气化器(1)之间固定安装有三号阀门(12),所述导管(9)的外侧且位于液氮气化器(1)与三号阀门(12)之间固定连接有进水管(13),所述进水管(13)与外界自来水输送管道连接,所述进水管(1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通管(14),所述连通管(14)远离进水管(13)的一端与电加热箱(10)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13)的外侧且位于连通管(14)与导管(9)之间固定安装有四号阀门(15),所述连通管(14)的外侧靠近进水管(1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五号阀门(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无霜的液氮汽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5)包括驱动盒(51),所述液氮气化器(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盒(51),所述加注管(4)的顶部贯穿液氮气化器(1)与驱动盒(51),所述加注管(4)的外侧且位于驱动盒(5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52),所述驱动盒(51)的顶部远离加注管(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53),所述伺服电机(53)的输出轴延伸至驱动盒(51)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54),所述主动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学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永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