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式装置偶极子音频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1916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2:46
音频组件向用户提供音频内容。音频组件包括细长主体、负排放组件和正排放组件。细长主体包括音频波导。负排放组件联接到细长主体,并且包括排放由联接到音频波导的第一端的换能器的后表面生成的负声压波的至少一个负排放口。正排放组件是细长主体的一部分,并且联接到音频波导的第二端。正排放组件包括排放由换能器的前表面生成的正声压波的至少一个正排放口。排放口。排放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头戴式装置偶极子音频组件
专利

[0001]本公开大体上涉及在头戴式装置(headset)中使用的音频组件,特别涉及头戴式装置偶极子(dipole)音频组件。
[0002]背景
[0003]头戴式装置(例如,在人工现实系统中)通常包括被配置成向用户提供音频的音频组件。一些传统的音频组件实现单极子扬声器,其中声压波从单个表面朝向用户的耳朵传播。使用单极子扬声器的一个缺点包括功率使用的低效率,因为典型的单极子扬声器包含具有固定空气体积的外壳,这增加了驱动单极子扬声器所需的工作量。
[0004]概述
[0005]本公开涉及联接到向用户提供音频内容的头戴式装置的音频组件。音频组件包括细长主体、换能器、负排放组件和正排放组件。该细长主体包括具有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的音频波导。换能器联接到音频波导的第一端。负排放组件联接到换能器的后侧,并包括排放由换能器的后表面生成的负声压波的至少一个负排放口。正排放组件是细长主体的一部分,并联接到音频波导的第二端。正排放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正排放口,该正排放口排放由换能器的前表面生成的正声压波。排放的声压波可以由用户的耳朵检测到。音频内容可以由头戴式装置提供的其他内容,例如,人工现实内容、可视内容、触觉反馈内容等来补充。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音频组件。有利的实施例可以包括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
[0007]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音频组件包括细长主体,该细长主体包括具有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的音频波导。换能器在音频波导的第一端处联接到细长主体,并且被配置成从换能器的前表面生成正声压波和从换能器的后表面生成负声压波,其中前表面与后表面相反。负排放组件联接到换能器,并包括排放由换能器的后表面生成的负声压波的至少一个负排放口。正排放组件是细长主体的一部分,联接到音频波导的第二端,并包括排放正声压波的至少一个正排放口。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细长主体可以具有第一侧和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第一侧朝向用户的耳朵定向,其中正排放组件的正排放口在细长主体的第一侧上。
[0009]根据一个实施例,正排放组件的正排放口可以是狭缝。
[0010]在另一实施例中,换能器可以包括振膜,换能器的后表面是振膜的后表面,换能器的前表面是振膜的前表面,其中振膜基本上平行于细长主体的第一侧。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音频组件另外可以包括可移除地联接到细长主体的第二侧的盖,当盖联接到细长主体的第二侧时,其覆盖细长主体的第二侧,以及包括可移除地联接到盖的带,该带被配置成将音频组件保持在用户的头部上。
[0012]在另一实施例中,细长主体可以具有扭转部(twist),使得音频波导的第一端相对于音频波导的第二端旋转。
[0013]根据一个实施例,音频组件还可以包括在后表面上联接到换能器的后腔室,其中
负排放组件的负排放口位于后腔室上,并从后腔室排放负声压波。可选地,音频组件还可包括位于后腔室上的一个或更多个头戴式装置联接元件,该头戴式装置联接元件可移除地将音频组件联接到头戴式装置。
[0014]在音频组件的另一实施例中,正排放组件可以被配置成比负排放组件更靠近用户的耳朵。
[0015]根据另一实施例,音频波导可以包括位于音频波导内的一个或更多个支撑件,其中支撑件向音频波导提供结构支撑。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换能器可以包括振膜和垂直于振膜的框架,其中换能器的后表面是振膜的后表面,换能器的前表面是振膜的前表面,并且振膜联接到框架的突出部(ledge)。
[0017]附图简述
[0018]图1是根据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的头戴式装置的透视图。
[0019]图2是根据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的部分拆卸的头戴式装置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0020]图3是根据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的音频组件的透视图。
[0021]图4是图3的音频组件的分解图。
[0022]图5是根据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的音频组件的两种类型的换能器的横截面图。
[0023]图6A是图1的左音频组件的第一视图。
[0024]图6B是图1的左音频组件的第二视图。
[0025]图6C是图1的左音频组件的第三视图。
[0026]图6D是图1的左音频组件的第四视图。
[0027]图6E是图1的左音频组件的第五视图。
[0028]图7是根据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的包括头戴式装置的人工现实系统的系统环境。
[0029]附图仅出于说明的目的描绘了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从下面的描述中将容易认识到,本文示出的结构和方法的替代实施例可以被采用而不偏离本文所述的本公开的原理或者所推崇的益处。
[0030]详细描述
[0031]综述
[0032]头戴式装置被配置成向头戴式装置的用户提供音频内容。头戴式装置结合一个或更多个音频组件,每个音频组件生成由用户的一个或更多个耳朵作为音频内容接收的声压波。每个音频组件被配置成作为偶极子音频组件,该偶极子音频组件利用正声压波和负声压波来创建音频内容。当换能器的振膜向前位移时,在振膜前面产生高压区,从振膜的前表面生成正声压波,在振膜后面产生低压区,从振膜的后表面生成负声压波。每个音频组件包括细长主体、用于排放负声压波的负排放组件以及用于将正声压波排放到用户耳朵的正排放组件,该细长主体包括用于将正声压波引导到用户耳朵的音频波导。负排放组件包括排放由换能器的后表面生成的负声压波的一个或更多个负排放口。正排放组件包括联接到音频波导的第二端的至少一个正排放口,该正排放口朝向用户耳朵排放从换能器的前表面生成的正声压波,用于向用户提供音频内容。
[0033]音频组件证明比传统单极子音频组件有益,因为该音频组件产生在低频中的改进的声音质量、改进的泄漏减少和改进的功率效率。用正声压波和负声压波在近场中产生偶
极子效应(dipole effect),其中偶极子的极子有效地是正排放组件和负排放组件的位置。将正排放组件放置在比负排放组件更靠近用户耳朵的位置,导致用户耳朵更靠近偶极子中的一个极子。这改善了低频的低音响应,因为较少的正声压波受负声压波相消地干涉。
[0034]偶极子音频组件的另一个益处是减少泄漏,其中泄漏是指将声压波传输到音频组件的局部区域,例如,在该区域其他人可以听到意图用于音频组件的用户的声压波。在远场中,正声压波和负声压波(特别是在较低频率处)相消地干涉,降低了泄漏程度。注意,低音响应的改进取决于正排放组件和负排放组件之间的距离。因此,减小距离可能会减小对用户的低音响应,因为用户可以感知到更多的负声压波,但也会减少在较高声学频率处的泄漏(由于在较短波长处发生更多的相消干涉)。
[0035]偶极子音频组件还改进了功率效率。在传统的单极子音频组件中,后腔室具有固定体积的空气(即,不被排放),其有效地起到对抗振膜的弹簧的作用。随着振膜位移,后腔室中的空气被加压或降压,在振膜上施加反作用力。这种弹簧般的性质增加了换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音频组件,包括:细长主体,其包括具有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的音频波导;换能器,其在所述音频波导的第一端处联接到所述细长主体,并且被配置成从所述换能器的前表面生成正声压波,并且从所述换能器的后表面生成负声压波,所述前表面与所述后表面相反;负排放组件,其联接到所述换能器,所述负排放组件包括排放由所述换能器的后表面生成的负声压波的至少一个负排放口;以及正排放组件,其是所述细长主体的一部分并且联接到所述音频波导的第二端,所述正排放组件包括排放所述正声压波的至少一个正排放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组件,其中,所述细长主体具有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朝向用户的耳朵定向,并且其中,所述正排放组件的正排放口位于所述细长主体的第一侧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频组件,其中,所述正排放组件的正排放口是狭缝。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频组件,其中,所述换能器包括振膜,所述换能器的后表面是所述振膜的后表面,所述换能器的前表面是所述振膜的前表面,并且其中,所述振膜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细长主体的第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频组件,还包括:盖,所述盖可移除地联接到所述细长主体的第二侧,当所述盖联接到所述细长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彼得
申请(专利权)人:元平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