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扩铰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170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公开了一种加速骨髓线管扩铰的装置和使用这种装置的方法。此装置包括一扩铰刀头(20;20’),该扩铰刀头连接在可旋转的驱动轴(102)的远端。扩铰刀头(20;20’)具有切削头(40),该切削头具有数个刀齿和刀齿之间的容屑槽。每一刀齿(41)具有前切削部。至少某些刀齿具有前切削部,该前切削部包括至少两个最好至少三个后平面(51;52;53)。刀齿还可包括侧切削部(44)。所公开的从骨髓线管去除材料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扩铰髓线管之一区域以切除材料;在扩铰的同时冲洗被切除材料以减少所生成的热,并将被切除材料从切削区移出;和在扩铰的同时吸取被切除材料,以在内髓线管中形成负压,帮助材料的排出。(*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骨组织切除装置,具体涉及权利要求1之序言所限定的用于迅速扩铰髓线管的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涉及骨组织切除的方法,具体涉及权利要求16之序言所限定的迅速扩铰髓线管的方法。现有技术中大量的切削与扩铰骨组织的装置已众所周知。这方面的例子包括授予Bonutti的美国专利No.5,269,785、授予Shutt的美国专利No.4,830,000和授予Davis的美国专利No.5,190,548中所作的介绍。通常,这些装置或类似装置使用一种旋转切削刀具,该切削刀具类似于钻头,安装在驱动轴的远端。用于扩铰髓线管的骨切削装置通常使用柔性驱动轴,因为骨髓线很少是直的,而通常具有某种曲率。绝大多数扩铰刀还具有穿过扩铰刀和驱动轴的中心孔。此中心孔是用于容纳一小直径的长引导销或引导线,该引导线最初插入髓线管作为扩铰刀前进的引导轨迹。扩铰刀用于矫形手术中在各种手术工序中准备骨髓线管。这类手术工序包括总体的髋部和膝部替换、插入穿钉以稳定长的骨折、内髓线切开术以及为移植目的而进行的骨获取。从机械和生物两方面的观点考虑,髓线扩铰在提高移植物的功能方面特别有利。特别是扩铰将髓线管扩大,从而可插入较大直径的移植物。这种较大直径的移植物很少失效。事实上,某些骨折需要过量扩铰以便使用较大的移植物。如不进行扩铰,外科医生在选择移植物的直径时必须使用“最佳猜测”估计。医学文献中有大量的案例研究,报告了不准确估计的不利后果。扩铰保证对髓线管直径的一种直接测量,因此允许选择能与髓线管精确相配的移植物。结果,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借助于能实现骨内膜接触而得到加强。当移植物与髓线管不能良好配合时,移植物与骨之间的负载共同承担就下降。这增加了传递至移植物上的负载,并促使移植物失效和骨的应力屏蔽。尽管有这些优点,负面后果也已伴生于髓线扩铰中。特别是现有扩铰髓线空腔的工序会导致温度和压力两者的升高。像任何材料切除的工序一样,扩铰导致热的生成。此外,扩铰过程中在髓线空腔中形成大大超过血压的液体压力。扩铰刀在骨的空腔中起液压活塞的作用,而如果髓线管中的内含物包括髓线脂肪混合物、血、血凝块和骨碎片进入血液流,会导致栓塞。过热已伴生外骨皮层无菌坏死发生频率的增加,而血压升高已伴生脂肪栓塞风险的增加。当低估诸如创伤、已有肺内伤、多种外伤或原有肺损伤的存在,这些并发症更可能发生。在这些情况下,由于其风险增加,所推荐的扩铰方法往往不能进行。降低扩铰过程所形成内髓线压力有各种装置和方法。例如,在关节替换修复术中,一种远端排气孔、一种大插入孔以及胶合剂插入的修正技术,已表明在降低血压并可能降低脂肪栓塞的机会方面获得一些成功。在骨中的排气孔只有小的效果,因为孔的直径一般太小,而在扩铰刀通过时的局部峰值必须掌握。与此类似,扩铰髓线空腔时较少不避免压力升高的。事实上,即使对于小直径扩铰刀,压力也可能高。另一种用于试图降低温度与压力的技术是进行多工步扩铰,各工步使用尺寸递增的扩铰刀。结果,扩铰工序使用轻柔压力而缓慢进行,且需要多个工步。通常扩铰是以1mm的直径递增量进行,直至到达骨皮层,然后以0.5mm的直径递增量进行扩铰。在这方面,绝大多数扩铰装置以缓慢的扩铰工艺,扩铰是以较小的挤压力进行,内髓线压力可容易地降低。为了缩短操作时间与降低医疗成本,需要使用更少的工步实现更快的扩铰工艺。现有装置和方法的另一个缺点在于扩铰刀的重复使用。因为现有方法要使用多个尺寸不同的扩铰刀以在髓线管制出大的开口,扩铰刀常常在以后的骨扩铰工序中重复使用。结果扩铰刀过一段时间可能变钝,其继续使用可能产生更大的内髓线压力并使骨皮层温度升得更高。因此,外科医生和手术人员的仔细注意、轻缓处理和在需要时更换扩铰刀是艰难而成本高的。为避免扩铰刀随其使用时间增加而产生的变钝所带来的相关问题的出现,希望使用一对一的专用扩铰刀。现有装置的另一缺点在于所使用的扩铰刀排屑槽浅而轴芯大。已经证明,具有小轴芯而排屑槽深的扩铰刀在降低内髓线压力和温度方面是更为有利的。因此,需要一种能以更高速度扩铰髓线管的装置和方法,而又不致在骨组织切削和切除中增加脂肪栓塞和热坏死的风险。本专利技术解决了这一问题,问题的解决既是借助于一种骨组织切除装置,特别是在加速髓线管的扩铰并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的装置,还借助于一种骨组织切除方法,特别在具有权利要求16所述特征加速髓线管扩铰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扩铰骨髓线管的装置,此装置包括一旋转驱动轴,该驱动轴的近端与一旋转驱动元件连接,驱动轴的远端与可旋转的扩铰刀头连接。扩铰刀头具有管形柄,该管形柄与驱动轴的远端连接,切削头与管形柄制成一体,切削头上具有数个刀齿。排屑槽设置在相邻刀齿之间。至少某些刀齿最好全部刀齿具有前切削部,该前切削部包括至少两个平面。螺旋侧切削部可设置在任一或全部刀齿上。最好至少五个刀齿,每一刀齿至少有三个平面。在一实施例中,每一刀齿具有前切削刃,该前切削刃由刀齿内壁和平面之一的交线限定。此前切削刃相对于管形柄的纵向轴线之夹角大约在30°至45°之间。在另一实施例中,螺旋侧切削部还包括一侧切削刃,该侧切削刃由刀齿内壁和刀齿外壁间的交线所限定。驱动轴和扩铰刀头可各自设有中心孔。当管形刀柄与驱动轴连接时此两中心孔对准时,形成一中央通道。此中央通道的用途之一在于容纳引导线,该引导线可用于在髓线管中引导本切削装置。本装置还可包括一吸取管,用于排出由扩铰刀头所生成的被切除材料。吸取管在其近端设有复式接头组件,在其远端设有扩铰刀头保持器,吸取管具有一管腔,其形状及尺寸设计成可容纳驱动轴。最好中央通道与冲洗源流体连通以保证对切削头的冲洗。复式接头组件可包括与冲洗源连接的冲洗口,和与冲洗口流体连通的冲洗室。冲洗流体从冲洗室流经驱动轴上的开口进入中央通道。在一实施例中,扩铰刀头大于吸取管,扩铰刀头保持器具有本质上为球形的外轮廓。吸取管管腔的远端与扩铰刀头的容屑槽流体连通,管腔的近端与吸取源流体连通。最好复式接头组件包括一连接至吸取源的吸取口,以帮助移去被切削材料。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从骨髓线管之一区域扩铰骨组织的方法。此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扩铰髓线管某一区域以切除材料;在扩铰的同时冲洗被切除的材料以降低所产生的热,并从切削区排出被切削材料;和在扩铰的同时吸取被切除的材料,以在内髓线管形成负压,帮助排出被切除材料。此方法还可包括在去除材料后将移植物插入髓线管的步骤。最好,扩铰使用一对一的专用扩铰装置,而本装置可用引导线引导至髓线管内适当的位置,该引导线穿过本装置的中心孔。在另一实施例中,本方法包括获取被切除材料以用于移植的步骤。本专利技术所推荐的特征在附图中公开了,在各图中类似的元件用类似的字符表示,其中附图说明图1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之扩铰装置一实施例从左侧观察的透视图;图1B为图1A所示装置从右侧观察的透视图;图2为图1A和1B所示扩铰装置的顶视图;图3为沿图2中A-A线剖切的剖视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驱动轴组件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之扩铰刀头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6为图5所示扩铰刀头的前视图;图7为图5所示扩铰刀头的后视图;图8为图5所示扩铰刀头的前视透视图;图9为图5所示扩铰刀头的后视透视图;图10为图5所示侧视图的放大视图;图11为图1A和1B所示扩铰刀放大比例的视图,其中一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扩铰骨髓线管的装置,包括: A)旋转驱动轴(102),具有近端和远端,其近端连接至旋转驱动元件,用于使驱动轴(102)旋转;和 B)扩铰刀头(20;20’),可旋转地连接在驱动轴(102)的远端,所述扩铰刀头(20;20’)包括: C)管形刀柄(25),具有纵向轴线,并与驱动轴(102)远端连接;和 D)切削头(40),与柄部(25)制成一体,并具有数个刀齿(41)和刀齿之间的容屑槽,用于切削和扩铰骨组织, 其特征在于 E)至少某些刀齿(41)具有前切削部,该前切削部至少具有两个平面(51;52;53)。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姆斯M格林亚历山大N佩里耶小斯坦利J克米克
申请(专利权)人:库尔斯恩蒂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