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丙烯细粉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1346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丙烯细粉分离器,包括壳体和总灰斗,壳体内设有上层排气室和下层排气室,总灰斗处于壳体的底部,壳体的一侧设有进风口,进风口连通有进气通道;上层排气室与下层排气室通过排气通道连通,上层排气室还连通有第一排气口;上层排气室的下方设有上层进气分布室,下层排气室的下方设有下层进气分布室,上层进气分布室通过进气通道与下层进气分布室连通;上层进气分布室连通有多个上层旋风体;下层进气分布室连通有多个下层旋风体。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聚丙烯细粉分离器,将旋风体集成化,占地面积小;单个旋风体处理量小,分离效率高,从而提高整体分离效率,10微米以上的细粉分离效率可达到99%以上。细粉分离效率可达到99%以上。细粉分离效率可达到99%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丙烯细粉分离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聚丙烯细粉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聚丙烯因其综合性能优异,生产成本低,在国外的发展十分迅速,在全球塑料用五大合成树脂中,聚丙烯的产量占1/4左右。聚丙烯的生产、加工和储运等均会导致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的产生。VOC污染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已引起国家、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重视。鉴于用户对食品卫生和健康安全要求的日益提高,聚丙烯产品脱VOC技术发展迅速,目前成功应用的有氮气法脱VOC技术及蒸汽法脱VOC技术。其中氮气法技术是采用大量的氮气与聚丙烯物料接触传质传热,聚丙烯中VOC扩散至氮气中,该方法不可避免的会将聚丙烯中的细粉带入到气体中,该细粉在系统中循环会对换热器及风机的效率及使用寿命产生影响。传统的旋风分离器为单筒或多筒旋风,无法满足处理风量大的要求,需采用多台大直径设备并联适用,占地面积庞大,同时为达到分离效率,设备高度通常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丙烯细粉分离器,将旋风体集成化,占地小,单个旋风体处理量小,分离效率高,从而提高整体分离器的分离效率。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聚丙烯细粉分离器,包括壳体和总灰斗,壳体内设有上层排气室和下层排气室,总灰斗处于壳体的底部,壳体的一侧设有进风口,进风口连通有进气通道;上层排气室与下层排气室通过排气通道连通,上层排气室还连通有第一排气口;上层排气室的下方设有上层进气分布室,下层排气室的下方设有下层进气分布室,上层进气分布室通过进气通道与下层进气分布室连通;上层进气分布室连通有多个用于气固分离的上层旋风体,每个上层旋风体的顶部与上层排气室连通,每个上层旋风体的底部通过排尘管连通总灰斗;下层进气分布室连通有多个用于气固分离的下层旋风体,每个下层旋风体的顶部与下层排气室连通,每个下层旋风体的底部与总灰斗连通。
[0005]优选地,所述上层旋风体与下层旋风体结构相同,每个旋风体包括筒体,筒体上设有与对应进气分布室连通的筒体进气口,筒体内设有用于将从筒体进气口进入的混合气体进行气固分离的导流叶片,筒体的顶部连通有用于将分离出的气体排入对应排气室的排气管,筒体的底部连通有下锥体,筒体的底部设有用于将分离出的细粉排出的细粉出口。
[0006]更优选地,所述导流叶片是花瓣型或螺旋型,叶片倾角15~25
°
,相邻的两个旋风体的导流叶片成镜像布置。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气口设置在壳体的顶部,第一排气口与上层排气室连通。
[0008]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二排气口,第二排气口与下层排气室连通。
[0009]优选地,所述总灰斗的底部设有排尘口。
[0010]优选地,所述总灰斗呈锥形。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丙烯细粉分离器,将旋风体集成化,占地面积小,效率高;在上层进气分布室和下层进气分布室各连通有多个旋风体,旋风体分层设置,每层旋风体的数量可根据处理风量的大小调整;单个旋风体处理量小,分离效率高,从而提高整体分离器的分离效率,10微米以上的细粉分离效率可达到99%以上。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聚丙烯细粉分离器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聚丙烯细粉分离器中旋风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做具体说明。
[0014]图1至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聚丙烯细粉分离器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2所示,该聚丙烯细粉分离器包括壳体10和总灰斗20,总灰斗20处于壳体10的底部,壳体内设有上层排气室101和下层排气室102,壳体10的一侧设有进风口11,进风口11连通有进气通道12;上层排气室101与下层排气室102通过排气通道13连通,上层排气室101还连通有第一排气口1011;上层排气室101的下方设有上层进气分布室103,下层排气室102的下方设有下层进气分布室104,上层进气分布室103通过进气通道12与下层进气分布室104连通;上层进气分布室103连通有多个用于气固分离的上层旋风体14,每个上层旋风体的顶部与上层排气室连通,每个上层旋风体的底部通过排尘管16连通总灰斗20;下层进气分布室104连通有多个用于气固分离的下层旋风体15,每个下层旋风体15的底部与总灰斗20连通,在进行分离时,气体从进风口11穿过进气通道12进入上层进气分布室103和下层进气分布室104,气体进入上层旋风体14中进行气固分离,分离后的气体进入上层排气室101,分离后的固体通过排尘管16落入总灰斗20中;气体进入下层旋风体15中进行气固分离,分离后的气体进入下层排气室102,分离后的固体直接落入总灰斗20中,这样采用单个旋风体进行处理,虽然各旋风体处理量小,但分离效率高,可提高整体分离器的分离效率,10微米以上的细分分离效率可达到99%以上。
[0015]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层进气分布室103和下层进气分布室104各连通有多个旋风体,旋风体分层设置,每层旋风体的数量可根据处理风量的大小调整,以提高分离效率;旋风体的层数可根据处理气量的大小布置2~4层,甚至更多层,每层旋风体的数量是几十个,甚至几百个。
[0016]所述上层旋风体14与下层旋风体15结构相同,每个旋风体包括筒体151,筒体151上设有与对应进气分布室连通的筒体进气口1511,筒体内设有用于将从筒体进气口进入的混合气体进行气固分离的导流叶片152,筒体的顶部连通有用于将分离出的气体排入对应排气室的排气管153,筒体的底部连通有下锥体154,筒体的底部设有用于将分离出的细粉排出的细粉出口1541,从进气通道12进入的气体,从筒体151的筒体进气口1511进入筒体151内,经过导流叶片152进行气固分离,分离之后的气体从排气管153进入对应的排气室,分离之后的细粉进入下锥体154内,从下锥体底部的细粉出口1541排出。所述导流叶片152
是花瓣型或螺旋型,叶片倾角15~25
°
,相邻的两个旋风体的导流叶片成镜像布置。
[0017]上层旋风体14与下层旋风体15的单个旋风体直径为φ150~φ300mm,其他尺寸根据旋风体的直径计算得到,上层旋风体14与下层旋风体15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18]上层旋风体14连通的排尘管16的作用是将上层旋风体分离的细分排至底部总灰斗。所述排尘管16的数量,可以是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根据上层旋风体14的数量确定。
[0019]所述进风口11设置在壳体10的上部侧壁上,为了与上游设备匹配,其位置可在上层气体分布室103、下层气体分布室104以及进气通道12组成的全部区域内进行调整。
[0020]所述第一排气口1011设置在壳体10的顶部,第一排气口1011与上层排气室101连通,为了与下游设备匹配,第一排气口1011的位置可在上层排气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丙烯细粉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总灰斗,壳体内设有上层排气室和下层排气室,总灰斗处于壳体的底部,壳体的一侧设有进风口,进风口连通有进气通道;上层排气室与下层排气室通过排气通道连通,上层排气室还连通有第一排气口;上层排气室的下方设有上层进气分布室,下层排气室的下方设有下层进气分布室,上层进气分布室通过进气通道与下层进气分布室连通;上层进气分布室连通有多个用于气固分离的上层旋风体,每个上层旋风体的顶部与上层排气室连通,每个上层旋风体的底部通过排尘管连通总灰斗;下层进气分布室连通有多个用于气固分离的下层旋风体,每个下层旋风体的顶部与下层排气室连通,每个下层旋风体的底部与总灰斗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细粉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旋风体与下层旋风体结构相同,每个旋风体包括筒体,筒体上设有与对应进气分布室连通的筒体进气口,筒体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旭高妍令永功马凯旋周涛董清生谢晓玲李珺涛徐瑞张隽爽王磊陈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天华院南京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