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小孔变径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1166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细小孔变径的加工工艺,涉及加热针加工技术领域,包括S1、针胚变径;S2、内壁打磨;S3、开孔磨尖;S4、焊接支管;S5、研磨去毛刺和S6、外接营养液瓶。该细小孔变径的加工工艺,利用微型泵、流量阀将营养液瓶中的营养液间歇性且单次微量化的沿输液针输入加热针内部,最后于加热针表面的细小孔流至人体内,借助同等温度的营养液对成品加热针周边的人体组织进行湿润,可以防止成品加热针长时间与人体组织发热接触发生粘连,而且营养液瓶的营养液温度与成品加热针于人体内的发热温度相等,可保证成品加热针所产生的温度对人体的治疗效果不受减弱,并且加热针的内壁经研磨呈光滑状,以便营养液流通。以便营养液流通。以便营养液流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细小孔变径的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加热针加工
,具体为一种细小孔变径的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加热针又称电热针,是根据电针原理专利技术的一种能使针体发热,当破入机体的一定穴位后治疗疾病的新的针刺治疗方法,其特点是加热针直径为0.4~0.6毫米,最短的针为40毫米,内装有发热元件,由于发热原件安装的位置不同,针体发热部位也不相同,可以使针尖发热,也可使针体某段发热或整个针体发热,针体温度可调节在5~500℃,而加热针的孔径加工是先通过对针胚进行加热并对其进行拉伸并裁剪,使得孔径达到预设孔径尺寸。
[0003]现有的加热针的孔径加工是为了形成中空结构以便安置发热元件,其功能单一,且由于针体插入人体后会发热,容易发生针体与体内组织粘连的现象,导致拔针时容易损害体内组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细小孔变径的加工工艺,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细小孔变径的加工工艺,所述加工工艺包括下述操作步骤:
[0006]S1、针胚变径:
[0007]利用模胚插入针胚内部并一同送入加热箱中进行加热,使得针胚软化,针胚软化后将其取出拉伸其一端,使得直径变小,而随着直径变小针胚内壁与模胚外壁贴合,此时针胚孔径固化,固化后对针胚进行裁剪,获得针体;
[0008]S2、内壁打磨:
[0009]利用与针体内径相适配的研磨杆穿过针体内部而对针体内壁进行打磨,通过电机于一端带动研磨杆旋转,而研磨杆表面开设线槽,且研磨杆另一端连接输水管,研磨杆旋转时液体从线槽流出以对打磨部位进行降温,打磨直至针体内壁光滑;
[0010]S3、开孔磨尖:
[0011]于针体内部规划出加热部位即发热元件的放置部位,将发热元件放入针体内部后于发热元件底部固定封塞,再在针体表面于封塞下方开孔,并将针体底端研磨成尖,获得初始加热针;
[0012]S4、焊接支管:
[0013]于针体表面开孔部位焊接支管,支管内部填充有橡胶塞,并在针体于封塞下方的表面再均匀开设细小孔;
[0014]S5、研磨去毛刺:
[0015]对针体外表面进行研磨以去除其表面的毛刺,至此获得成品加热针;
[0016]S6、外接营养液瓶:
[0017]利用输液针将支管与营养液瓶相连通,具体的输液针一端穿过橡胶塞而直达成品加热针的内部,而输液针另一端依次连接流量阀、微型泵和营养液瓶。
[0018]进一步的,所述S1步骤中,针胚加热时间控制在10

30秒,以针胚变为橘红色为准。
[0019]进一步的,所述S1步骤中,针胚裁剪后获得的针体长度为60

90毫米。
[0020]进一步的,所述S2步骤中,线槽位于研磨杆中部且占据研磨杆长度的五分之三。
[0021]进一步的,所述S2步骤中,研磨杆与输水管连接的五分之一的一端内部呈中空状且与线槽相连通。
[0022]进一步的,所述S2步骤中,研磨杆与电机连接的五分之一的一端为实心状结构。
[0023]进一步的,所述S3步骤中,初始加热针的外径尺寸控制在0.4

0.6毫米,初始加热针封塞以下的内径尺寸控制在0.1

0.2毫米。
[0024]进一步的,所述S6步骤中,输液针与营养液瓶需根据所扎人体部位与人体状态选择使用或不用。
[0025]进一步的,所述S6步骤中,营养液瓶选用5%或10%葡萄糖溶液,且葡萄糖溶液为间歇性滴加。
[0026]进一步的,所述S6步骤中,营养液瓶的营养液加热至与成品加热针同等温度。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细小孔变径的加工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8]该细小孔变径的加工工艺,经由该细小孔变径的加工工艺成型的加热针可外接输液针和营养液瓶,在加热针插入人体穴位后进行发热的同时,利用微型泵将营养液瓶中的营养液沿输液针输入加热针内部,最后于加热针表面的细小孔流至人体内,并通过流量阀调整营养液的单次滴入量,借助同等温度的营养液对成品加热针周边的人体组织进行湿润,可以防止成品加热针长时间与人体组织发热接触发生粘连,而且营养液瓶的营养液温度与成品加热针于人体内的发热温度相等,可保证成品加热针所产生的温度对人体的治疗效果不受减弱,并且营养液是通过微型泵进行间接性滴加的,只需要保障人体内部与加热针接触部位不受粘连即可,无需持续滴加,可防止人体受到不良影响,并且加热针的内壁经研磨呈光滑状,以便营养液流通。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细小孔变径的加工工艺中的研磨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细小孔变径的加工工艺的加工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如图1至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细小孔变径的加工工艺,包括加工工艺包括下述操作步骤:
[0032]S1、针胚变径:
[0033]利用模胚插入针胚内部并一同送入加热箱中进行加热,使得针胚软化,针胚软化后将其取出拉伸其一端,使得直径变小,而随着直径变小针胚内壁与模胚外壁贴合,此时针胚孔径固化,固化后对针胚进行裁剪,获得针体;
[0034]其中,针胚加热时间控制在10

30秒,以针胚变为橘红色为准,针胚裁剪后获得的
针体长度为60

90毫米;
[0035]S2、内壁打磨:
[0036]利用与针体内径相适配的研磨杆穿过针体内部而对针体内壁进行打磨,通过电机于一端带动研磨杆旋转,而研磨杆表面开设线槽,且研磨杆另一端连接输水管,研磨杆旋转时液体从线槽流出以对打磨部位进行降温,打磨直至针体内壁光滑;
[0037]其中,线槽位于研磨杆中部且占据研磨杆长度的五分之三,而研磨杆与输水管连接的五分之一的一端内部呈中空状且与线槽相连通,而研磨杆与电机连接的五分之一的一端为实心状结构;
[0038]S3、开孔磨尖:
[0039]于针体内部规划出加热部位即发热元件的放置部位,将发热元件放入针体内部后于发热元件底部固定封塞,再在针体表面于封塞下方开孔,并将针体底端研磨成尖,获得初始加热针;
[0040]其中,初始加热针的外径尺寸控制在0.4

0.6毫米,初始加热针封塞以下的内径尺寸控制在0.1

0.2毫米;
[0041]S4、焊接支管:
[0042]于针体表面开孔部位焊接支管,支管内部填充有橡胶塞,并在针体于封塞下方的表面再均匀开设细小孔;
[0043]S5、研磨去毛刺:
[0044]对针体外表面进行研磨以去除其表面的毛刺,至此获得成品加热针;
[0045]S6、外接营养液瓶:
[0046]利用输液针将支管与营养液瓶相连通,具体的输液针一端穿过橡胶塞而直达成品加热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小孔变径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工艺包括下述操作步骤:S1、针胚变径:利用模胚插入针胚内部并一同送入加热箱中进行加热,使得针胚软化,针胚软化后将其取出拉伸其一端,使得直径变小,而随着直径变小针胚内壁与模胚外壁贴合,此时针胚孔径固化,固化后对针胚进行裁剪,获得针体;S2、内壁打磨:利用与针体内径相适配的研磨杆穿过针体内部而对针体内壁进行打磨,通过电机于一端带动研磨杆旋转,而研磨杆表面开设线槽,且研磨杆另一端连接输水管,研磨杆旋转时液体从线槽流出以对打磨部位进行降温,打磨直至针体内壁光滑;S3、开孔磨尖:于针体内部规划出加热部位即发热元件的放置部位,将发热元件放入针体内部后于发热元件底部固定封塞,再在针体表面于封塞下方开孔,并将针体底端研磨成尖,获得初始加热针;S4、焊接支管:于针体表面开孔部位焊接支管,支管内部填充有橡胶塞,并在针体于封塞下方的表面再均匀开设细小孔;S5、研磨去毛刺:对针体外表面进行研磨以去除其表面的毛刺,至此获得成品加热针;S6、外接营养液瓶:利用输液针将支管与营养液瓶相连通,具体的输液针一端穿过橡胶塞而直达成品加热针的内部,而输液针另一端依次连接流量阀、微型泵和营养液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小孔变径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针胚加热时间控制在10

30秒,以针胚变为橘红色为准。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青山曹迪琛陈志中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友贝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